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匡列接觸者的搜尋結果,共25

  • 百日咳單月17例!創10年同期新高 家庭、校園群聚連環爆

    百日咳單月17例!創10年同期新高 家庭、校園群聚連環爆

    疾病管制署今(1)日表示,我國近期百日咳疫情上升,6月份共新增17例本土確定病例,國內今年截至6月30日,累計35例確定病例,皆為本土病例,累計病例數創下近10年來同期最高。

  • 高雄麻疹境外移入+1 患者足跡遍布岡山區 匡列281名接觸者

    高雄麻疹境外移入+1 患者足跡遍布岡山區 匡列281名接觸者

    高市衛生局22日公布今年第3例境外移入麻疹確定病例,該案為30多歲本國籍女性,今年5月2日至8日到越南旅遊,返國後5月16日出現頭痛、肌肉痠痛、流鼻水等症狀後出現紅疹,經就醫通報並收治負壓隔離病房治療中,該案從事服務業,於可傳染期在高雄岡山區多處公共場所活動,衛生局已匡列接觸者281人,目前均無疑似症狀。

  • 北巿20多歲女赴越南旅遊染麻疹 傳給同事 接觸者達235人

    北巿20多歲女赴越南旅遊染麻疹 傳給同事 接觸者達235人

    疾管署今日(22)公布雙北麻疹群聚案,國內上周新增2例麻疹個案,其中1例為越南境外移入,是一名台北市20多歲女,3月底曾至越南旅遊;另1例為該案職場接觸者,為新北市30多歲女,研判為本土個案。兩案匡列共235名接觸者,須監測至5月11日。

  • 4/4來過安平老街、鹿耳門天后宮 中部麻疹個案足跡曝

    4/4來過安平老街、鹿耳門天后宮 中部麻疹個案足跡曝

    疾管署8日公布國內上周新增3例麻疹確定病例,其中1名中部確診病例4月4日下午2點到訪台南安平老街、4點前往鹿耳門天后宮,衛生局今天公布相關足跡,提醒市民若出現疑似麻疹症狀如發燒、鼻炎、結膜炎、咳嗽、紅疹等,請盡速就醫,醫療院所如發現疑似個案應立即通報,以利及時防治,避免疫情擴大。

  • 百日咳飆高 女嬰就醫6次才確診

    百日咳飆高 女嬰就醫6次才確診

     國內百日咳疫情飆高,疾管署1日公布上周新增2例本土百日咳個案,為日前確診的高雄一名2個月大女嬰的同住家人,最早感染的曾祖母就醫7次都未確診。今年累計11人感染,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表示,國內百日咳病例寫下6年同期最高,鄰近國家如日本、大陸、越南、韓國,病例同樣暴增,提醒清明連假有出國計畫的民眾,應帶嬰幼兒完成接種。

  • 百日咳本土病例+2 累計11人感染 創6年同期新高

    百日咳本土病例+2 累計11人感染 創6年同期新高

    疾管署公布,國內上周新增2例本土百日咳個案,為日前確診的高雄兩個月大女嬰同住的曾祖母與其媽媽,該起群聚今年第4起家庭群聚案,匡列接觸者高達99人。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表示,根據疫調,最早感染的應為曾祖母,由於日前是流感季,百日咳症狀類似感冒,阿祖就醫7次才確診,女嬰也是就醫6次,直到醫院新生兒科才發現原來是百日咳。

  • 防堵登革熱 高市祭4獎勵

    防堵登革熱 高市祭4獎勵

     春節前後國內外旅客往來頻繁,為防堵登革熱疫情,高市衛生局推動決戰境外計畫,同時祭出4大獎勵,最高可領到總價3500元的現金及禮券。此外,高雄17日出現首例麻疹境外移入個案,足跡遍及高雄、花蓮、台東、屏東等地,已匡列160人,將健康監測至1月26日。

  • 高雄出現首例麻疹境外移入案 足跡涉及花東、高屏地區

    高雄出現首例麻疹境外移入案 足跡涉及花東、高屏地區

    高雄市17日出現首例麻疹境外移入個案,該案為50多歲本國籍女性,去年12月底曾到越南旅遊,12月29日自小港機場入境並搭捷運返家,今年1月初前往花蓮旅行開始發病,1月8日就醫後收治負壓隔離病房,疫調發現,她足跡涉及花蓮、台東、屏東、高雄等地,高市衛生局目前已匡列接觸者160人。

  • 打不到麻疹疫苗 醫教一招自保:搭大眾運輸很危險

    打不到麻疹疫苗 醫教一招自保:搭大眾運輸很危險

    高傳染力的麻疹疫情逐漸擴大,民眾近日瘋搶疫苗施打,讓不少醫療院所無奈公告缺貨,胸腔科醫師蘇一峰表示,除了醫療人員急診與呼吸道相關門診人員處在第一線外,最近搭乘大眾交通工具同樣屬於最危險的事情,並提醒把口罩戴好戴滿就是最棒的防疫措施。

  • 台中麻疹本土病例再+1 外縣市個案曾至2酒吧 足跡曝光

    台中麻疹本土病例再+1 外縣市個案曾至2酒吧 足跡曝光

    麻疹疫情擴大,台中市新增1名麻疹確診者,為2025年以來台中市第二例本土確診個案,為1名40多歲男姓,初步匡列接觸者60人;另台中市衛生局昨(8日)接獲通知,外縣市本土麻疹確診個案於可傳染期間曾到台中2間酒吧,目前匡列接觸者22人。衛生局呼籲市民,如有足跡重疊,請追蹤健康情形,如有症狀請聯繫衛生所,將協助就醫。

  • 台大醫喊別搶打麻疹疫苗 揭「抗體真相」:早就爆發了

    台大醫喊別搶打麻疹疫苗 揭「抗體真相」:早就爆發了

    麻疹疫情持續擴大,中部群聚案累計16人確診,被匡列接觸者遍及台北、台中、高雄等地,有人曾搭大眾交通工具,還跑去餐廳吃尾牙,讓民眾恐慌急尋疫苗搶打,不過旅遊達人、台大前醫師林氏璧認為,若大部分人對麻疹的免疫力下降,麻疹早就大爆發了,如今應該把疫苗留給風險最大的醫護人員與小朋友才對,呼籲民眾不要爭搶疫苗。

  • 麻疹初期像感冒 前台大醫:出現2症狀可能染病

    麻疹初期像感冒 前台大醫:出現2症狀可能染病

    中部醫院麻疹群聚已累計16人確診,匡列接觸者3123人,創5年來新高,台大醫院前醫師、YouTuber蒼藍鴿表示,感染麻疹初期症狀類似感冒,包括發燒、咳嗽、流鼻水等,比較特別的是可能出現結膜炎以及口腔內有小白點。蒼藍鴿提醒,麻疹目前沒有特效藥,最好的預防方式就是接種疫苗。

  • 麻疹疫苗缺貨!醫喊「短期內叫不到」 台中人跑到苗栗求救

    麻疹疫苗缺貨!醫喊「短期內叫不到」 台中人跑到苗栗求救

    麻疹疫情持續擴大,中部醫院群聚已累計16人確診,被匡列接觸者超過3千人,台北、台中、高雄都出現確診者足跡,不僅搭高鐵、捷運,還到餐廳吃尾牙,由於麻疹傳染力強,1人可傳10到20人,引發民眾恐慌,到處找麻疹疫苗打,台中、台南都有診所公告疫苗缺貨,還有台中民眾跑到苗栗才成功打到疫苗。

  • 麻疹風暴來臨?邱泰源回應了:盡速做2件事

    麻疹風暴來臨?邱泰源回應了:盡速做2件事

    麻疹疫情擴大,中部醫院群聚間至今累計16人確診,被匡列接觸者突破3千人,創下新高。衛福部長今日(8)出席活動表示,台灣孩童麻疹疫苗接種率高達97%,要造成大流行不容易,疾管署會持續監測,目前都在可控制範圍,衛福部也會檢討疫苗供給量和施打狀況。

  • 麻疹風暴來襲 急診醫護戴N95自保

    麻疹風暴來襲 急診醫護戴N95自保

     中部某醫院麻疹群聚案又擴大,疾管署公布,上周又新增2例感染者,分別為陪病者和看護,全案累計16人感染,接觸者3123人,創五年最多接觸者紀錄。中南部有醫院醫生在社群上發文「麻疹風暴來了」!要急診醫護都戴上N95口罩,疾管署表示,目前麻疹並未擴散到其他醫療院所,醫護人員若有暴露風險,可以配戴N95口罩。

  • 北部男確診麻疹「下台中訪友」曾搭中捷到餐廳吃尾牙

    北部男確診麻疹「下台中訪友」曾搭中捷到餐廳吃尾牙

    台中市在2025年剛開始就傳出麻疹確診個案,市長盧秀燕7日在市政會議特別提醒,市府對此高度重視,因麻疹會傳染,呼籲被匡列接觸者要自主管理。衛生局長曾梓展則說,目前中央累計全國有2起麻疹確診,其中1人為36歲台中市民,他到醫院照顧家人疑似被傳染;另名是北部男子,去年底曾到台中訪友。

  • 北部麻疹病例曾赴台中參加宴會 乘坐高鐵、捷運車次曝光

    北部麻疹病例曾赴台中參加宴會 乘坐高鐵、捷運車次曝光

    麻疹疫情延燒,中市繼出現首例麻疹確疹病例後,台中市衛生局再接獲北部縣市衛生局通知,1北部境外移入麻疹確診個案,發病前(2024年12月28日)曾搭高鐵到台中烏日區臻愛花園飯店參加聚會,衛生局呼籲足跡重疊者提高醒覺,若出現疑似麻疹症狀,請主動聯繫居住地衛生所並告知活動史,以利安排就醫。

  • 中部首起醫院麻疹群聚 匡152人

    中部首起醫院麻疹群聚 匡152人

     我國麻疹今年爆發首起醫院群聚。衛福部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表示,昨日新增4名病例,指標個案是上周公布的越南境外移入病例,3名新增個案分別為就醫接觸的陪病家屬、急診就醫接觸的護理人員、清潔人員,另1位新增個案則為同班機旅客,該群聚共5人確診,接觸者152人,已要求該中部區域醫院停辦年底院內所有大型活動。

  • 非洲旅遊疫情升級!馬堡出血熱12死 羅一鈞:備8萬劑藥

    非洲旅遊疫情升級!馬堡出血熱12死 羅一鈞:備8萬劑藥

    非洲盧安達今年9月爆發馬堡病毒出血熱(Marburg Virus Disease),迄今已累計56例,其中12例死亡,疾管署今(8)日宣布,已經提升盧安達「馬堡病毒出血熱」的國際旅遊疫情建議等級至第一級:「注意(Watch)」。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馬堡病毒出血熱致死率最高可達9成,而在動物實驗中發現可降死亡率的「瑞德西韋」,目前國內已經儲備8萬劑。

  • 百日咳再增3例為家庭群聚 中學生發病7周通報接觸者逾40人

    百日咳再增3例為家庭群聚 中學生發病7周通報接觸者逾40人

    疾管署今公布上周新增3例百日咳,為今年第4起家庭群聚,目前國內已累計16例。北部一名10多歲中學生從未接種疫苗,6月初開始發病,咳嗽7周才通報確診,採檢後家中父親、姊姊均確診,接觸者匡列41人,衛生單位擴大匡列中。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