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協作型機器人的搜尋結果,共160筆
中國小鵬汽車於「科技日」發表女性型態的擬人化人形機器人「Iron」,不僅穿上衣服走秀,並展示流暢「貓步」動作。擁有骨骼、肌肉、皮膚並穿上衣服的人形機器人,被質疑是真人扮演的機器人。為了釋除大眾疑慮,小鵬汽車執行長何小鵬在其微博視頻對「Iron機器人是否內藏真人」進行回應。拍攝7分鐘影片剪開機器人衣服下的皮膚、肌肉,展示內部機械結構。由此觀之,中國小鵬Iron與美國特斯拉Optimus 3的人形機器人爭霸,已不再只是技術較量,而已到達量產規模、產業生態與國際戰略的綜合競爭。
氣立(4555)公布第三季財報,單季營收4.07億元,與前一季相當,年增4%;毛利率持續回升至31.96%,歸屬母公司業主淨利0.08億元,較去年同期轉虧為盈,每股盈餘0.11元。公司表示,第三季營運逐漸轉佳,主要受惠於自動化產業需求穩定、產品成本有效降低及台幣匯率回穩等。累計前三季營收12.08億元,年增8.77%;歸屬於母公司業主淨損0.01億元,每股小虧0.02元。
和椿科技(6215)自動化零組件與模組產品涵蓋半導體先進製程、自動化等領域,除既有訂單出貨暢旺,亦與客戶針對新自動化技術進行開發,提升「智慧製造+智慧物流」整合應用效益,加上機器人已取得包括飯店、倉儲、零售等產業客戶針對智慧物流、智慧服務訂單需求,目前在手訂單能見度已延伸至2026年,和椿審慎樂觀看待未來營運。
安城國際代理日立銲接設備起家,擁有近50年豐富銲接領域,近年積極導入智能化設備,協助業界克服缺工挑戰,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將持續深耕自動化銲接技術,擴大應用領域,協助更多企業順利邁入工業4.0時代,打造台灣智造新風貌。
機器人概念股和椿(6215)及達明(4585)9月及第三季營收均成長亮眼,在關稅議題明朗後,預期企業IT支出將會更加明確,展望第四季,達明寄望智慧自動化商機升溫,而和椿認為第一曲線及第二曲線均將成長。
擷發科(7796)9月營收達新台幣172萬元,月減少31.73%。儘管單月營收有所波動,但公司累計2025年1至9月營收已達新台幣4,514萬元,尤其第三季營收較第二季大幅成長約45.62%,顯示整體營運基調穩健向上。在全球AI需求從雲端加速向邊緣(Edge)與終端(End-Point)延伸的趨勢下,擷發科透過「CATS客製化ASIC設計服務」與「CAPS跨平台AI軟體設計服務」兩大核心業務,持續推動新專案,成功鞏固其在半導體客製化與AI市場的競爭優勢。
廣達旗下孫公司、以AI協作機器人為主要產品的達明機器人26日轉上市,受美國鼓勵製造業回流加上近日美國政府對機器人、工業機械等商品展開國安調查,可能課徵關稅,達明機器人董事長何世池26日首度鬆口表示,「未來會評估在美國設廠」。
2025年印度台灣形象展「智慧製造主題館」以「Taiwan for Make in India: Realize Your Smart Factory」為主軸,集結來自自動化、紡織與製鞋三大領域的11家台灣指標廠商,展出兼具高效能、永續性與智慧化的製造解決方案。今年更特別加入上銀科技(HIWIN)、達明機器人(Techman Robot)與新代科技(Syntec)三家自動化代表廠商,現場展示機械手臂,情境演繹智慧工廠應用,體現台灣在智慧製造領域的實力,能成為印度製造升級的重要夥伴。
達明(4585)積極推動「數位孿生平台」與「TM AI+系列」產品,鎖定工業4.0應用生態,進一步擴展AI手臂與視覺識別功能至自主路徑規劃、品質履歷與虛實整合,達明董事長何世池表示,今年還是會成長,下半年可望比去年同期好,今天掛牌首日股價逆勢大漲1.1倍,表現亮眼。
隨著全球產業快速演變與少子化趨勢,台灣傳統產業正面臨技術人力短缺,生產效率低落,業界共同面對的困境。
昶瑞機電(7642)總經理楊偉成12日法說會表示,昶瑞今年新增19款DC直流馬達吊扇,兩家美國客戶選中12款,預計明年1月起出貨,現有客戶加新增訂單,明年的在手訂單已逾年度出貨量6成。以中大型無人機動力模組布局無人機市場,最快明年上半年開始出貨,估千套以上,明年無人機營收占比可從今年不到1%增至5%以上。
台灣最大協作型機器人廠商達明8月營收1.62億元,較去年同期的0.93億元,大增74.46%,亦較上月成長4成,主因機器手臂出貨量增及認列部份專案完工收入。累計前八月營收11.68億元,年增22.25%。
專注於ASIC設計服務與AI軟體設計服務的擷發科(7796)8月營收達新台幣252萬元,較上月大增127.6%,也比去年同期成長292.36%;累計1至8月營收4,343萬元,年增42.21%。
從輝達推出全新機器人大腦、特斯拉積極佈局人形機器人,到台北自動化展機器人話題持續發燒,如今連 9 月登場的台北科技盛會「SEMICON Taiwan」,也鎖定「機器人」為焦點,請來「日本人形機器人之父」石黑浩重磅登台,並安排全球「記憶體三雄」罕見同台,直擊AI時代算力核心,同時端上 CEO 大師論壇,讓全球晶片、雲端、車用巨頭同場對話。
達明機器人總經理暨執行長陳尚昊27日出席論壇後表示,目前半導體客戶占比達25%,展望下半年及明年,看好半導體供應鏈赴美國設廠帶動自動化解決方案(含協作型機器人手臂)商機。
廣達孫公司達明機器人26日舉辦上市業績發表會,廣達董事長林百里親自為其站台。林百里致詞表示「心情非常開心」,達明機器人十年磨一劍,作為「爺爺」,很高興達明「轉大人」。林百里稱自己小時候很喜歡玩機器人,「我做不到的夢想,達明做到了」,他表示,達明上市,也是廣達走向智慧應用及智慧製造的里程碑。
機器人展覽一場接一場,全球關注度急速升高,從工業應用到生活場景,機器人全面走向落地化,台灣供應鏈可望迎接強勁出貨機會。
達明機器人董事長何世池21日在台北國際自動化工業大展時指出,機器人及自動化為剛性需求,「人形機器人」更是所有機器人廠商的終極夢想,隨著AI、大語言模型學習,可以克服傳統機器人沒有辦法做到的,未來可預期機器人可以因應變化多端的環境。
協作型機器人手臂龍頭業者Universal Robots(UR,優傲科技)與同一集團的Mobile Industrial Robots(MiR),共同參加2025台北國際自動化工業大展,共發表四款新機型機器人與兩項新軟體技術,該公司看好台灣的半導體及製造業前景,推出亞洲版本的產品,強調價格優惠及交期縮短。
亞洲工業科技年度盛會「Intelligent Asia 2025」8月20日至23日於台北南港展覽館一、二館登場,以「自動化、機器人、雷射、物流、冷鏈、模具、3D列印、流體傳動」八大主題為主軸,集結16國、超過千家展商,規模達4,500個攤位,並舉辦逾百場專業論壇,展現智慧製造、永續轉型與創新能量,不僅展示最新技術,更透過百場論壇與技術發表會,邀請國際專家深度交流,推動台灣產業與全球趨勢接軌,成為亞太工業科技發展的關鍵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