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台灣情勢的搜尋結果,共24筆
日本自民黨總裁(黨魁)選舉本週六投票,勝出者將成為日本新首相。民調與農林水產大臣小泉進次郎呈拉鋸戰的前經濟安全保障擔當大臣高市早苗,1日在美國智庫「哈德遜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發表文章。向來友台的高市表明,她關注台灣情勢,願與中國領導人對話的立場。而民調排第3的官房長官林芳正則被媒體揭露親中的新證言。
賴清德總統今天接見前日本駐中方大使垂秀夫,期盼台日在安全議題上深化合作,台日之間也能加快自由貿易協定(FTA)或經濟夥伴協定(EPA)協商進程。垂秀夫則表示,目前自民黨正舉行總裁改選,他相信無論新任的自民黨總裁和日本首相是誰,日本對台及對華政策都不會改變,也會持續推動台日關係。
賴清德總統7月1日在「團結國家十講」第四講中宣布,九三軍人節當天推動現役軍人到賣場購物享受打折優惠,並鼓勵大企業、小吃店等一起敬軍;7月推動6家國籍國際線航班軍人優先登機服務,也請交通部持續接洽,若商務艙有空位應自動升等。
賴清德總統1日發表國家十講第四講「國防」,戰鬥藍召集人趙少康2日開記者會解盤。前空軍副司令張延廷指出,以色列官員子女都在前線作戰,賴總統兒子卻都在國外;趙少康也認為,部會首長子女都該回台灣跟台灣共存亡,不要在台灣搞台獨,子女都在海外安逸。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即將於24日至25日在荷蘭海牙舉行年度峰會,秘書長馬克·呂特(Mark Rutte)在會前記者會上對中國大陸軍事擴張表達高度關切,並指出台灣局勢是「我們所有人都非常擔心」的地區風險。
台北政經學院基金會「和平安全中心」舉辦「2025台海防衛兵推」,前美軍太平洋司令布萊爾表示,若中共進行區域侵略,是不會成功的,令台灣深受鼓舞。但兵推不會扭轉台海險惡形勢,任何戰爭不會有贏家的現實,更無法判斷川普政府是不是可信賴的安全夥伴,面對不可預知的未來,避戰才是唯一正確政策選項。
南韓總統大選由共同民主黨候選人李在明勝出,對此,政大外交系教授盧業中表示,台灣面對台韓關係未來得要審慎一些,李對於兩岸議題立場不會再像前總統尹錫悅如此鮮明。不過,國防研究院國安所研究員李哲全認為,受限於美韓之間的框架,李在明並不至於整個翻盤,往中國大陸方向倒。
5月20日,當輿論關注賴清德就職演說和施政周年民調,國際人權組織「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寒冬送暖,頒發「自由燈塔獎」(Beacon Award)給「台灣政府與公民社會」,獲獎理由是:「堅守民主價值與堅韌抗中」。此獎項依目前社群媒體的擴散狀況,絕大多數國人顯然無感;而對在野黨來說,這已不能只用匪夷所思形容,而是讓人非常憂慮。
5月20日,當輿論關注賴清德就職演說和施政周年民調,國際人權組織「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寒冬送暖,頒發「自由燈塔獎」(Beacon Award)給「台灣政府與公民社會」,獲獎理由是:「堅守民主價值與堅韌抗中」。
美國總統川普將於周一(12日)上午簽署一項行政命令,引進「最惠國」定價模式以降低美國處方藥成本,藥品價格將立即下降30%至80%。國內藥界人士表示,此舉對台灣的影響還牽涉很多變數,目前很難預判情勢,不過台灣可趁此機會進行政策調整、產業結構轉型等,更符合「藥品在地化」的國際趨勢。
美國《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網站1日刊登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資深研究員奇維斯(Christopher S. Chivvis)題為〈川普應該約束台灣〉(Trump Should Rein In Taiwan)文章,指總統賴清德上任後,不斷強調台灣主權獨立地位,將激怒北京、升高緊張局勢並增加戰爭風險,一旦開戰,美國可能捲入其中。對此,旅美教授翁履中4日就表示,若台灣誤判美國的戰略底線,恐將在未來的美中談判中淪為籌碼。
國民黨號召426上凱道「反綠共,戰獨裁」,預先報名的支持者已逾5萬人,立法院長韓國瑜、台中市長盧秀燕、新北市長侯友宜皆會參加,再現「禿子、燕子、漢子」同台場面;韓25日強調,若只剩下一個政黨的聲音,對台灣民主是重大傷害,他邀民眾一起上街頭發出正義的吼聲,並直言廣大人民質疑司法「辦藍不辦綠」,呼籲檢調人員保有高貴靈魂,不要淪為政治打手。
國民黨26日將在台北市凱達格蘭大道舉辦「反綠共戰獨裁」集會活動,立法院長韓國瑜今上午表態將參加。國民黨主席朱立倫下午親自拜會韓國瑜,說明明天活動內容。朱立倫指出,除了討論明天的活動外,也把最近台灣情勢與韓國瑜交換了意見,兩人均認為現在民進黨就是用司法手段掃除所有在野力量,這是民主最大悲哀。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近日宣布對全球各國開徵對等關稅,全球爆發股災,台股繼7日大跌2065.87點創下史上紀錄,8日再跌近800點。一位近日幫忙公司面試的女工程師感嘆,「最近有感要回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感覺了」,越來越多頂大博士、海歸名校的人來投履歷,主管還是寧缺勿濫慢慢選人,跟過去完全不同,貼文曝光後引發熱議,不少科技業人士坦言相當有感。
日本外相岩屋毅就任後25日首次訪中,在北京與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會談。岩屋稱「日中對於地區和世界共同肩負著重要責任」,強調推進擴大共同利益的「戰略互惠關係」想法。李強則稱,將增進兩國交流與合作,推動雙邊關係可持續健康發展。岩屋毅隨後與中國外長王毅會談,確認將落實恢復日本水產品進口中國共識;日方接著在部長級「日中高級別人文交流磋商」透露,將放寬中國人赴日旅遊簽證發放條件。
美國智庫向來是台灣與美國政界的溝通橋樑,蘭德公司(RAND)、防衛民主基金會(FDD)等陸續來台拜會總統賴清德與副總統蕭美琴,亦與台灣學術界及智庫廣泛討論。RAND總裁Jason Matheny本周帶團來台交流,拜訪政治大學進行學術研究及合作討論,期望能與政大在科技與國防戰略融合上展開更具建設性的合作,推動全球安全與利益的共同發展。
法務部廉政署因應台灣情勢緊張,陸方積極滲透竊取我公務機密,2日舉辦「政風人員維護業務專精研習」,法務部長鄭銘謙致詞時以近年俄烏戰爭為例,強調公務機關安全面臨新型態的挑戰,從無形的認知作戰、網路滲透,到無人機的威脅及先進的AI技術,攻擊日新月異, 期勉與會政風高階主管應重視境外敵對勢力無形的滲透與破壞、竊取核心關鍵技術與機密等非傳統威脅,維護國家關鍵基礎設施將為全國政風人員的防護工作重點。
賴清德總統就職演說關於兩岸關係論述,受到國外媒體密切關注。《美國之音》邀請專家梳理賴此次演講所傳達的重要訊息,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教授沙特(Robert Sutter)對於兩岸可能重啟觀光和學生交流表示樂觀。他說,雙方恢復民眾交流,「將顯示北京不準備在這期間對台灣採取任何嚴厲的行動。」
曾因撰寫《對台灣說再見》一文而被認為是美國主張「棄台論」頭號學者的芝加哥大學政治學授米爾斯海默(John Mearsheimer),最近再次深入分析烏克蘭與台灣情勢時指出,美國聯手歐洲與亞太盟友聯手遏制中國,將使得中國崛起的進程極不平靜,但這不必然導致台海戰爭,因為共軍跨越海峽入侵台灣的難度太高,除非美國挑動台灣尋求獨立,北京即便無十足把握也會被迫動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