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地熱井的搜尋結果,共17筆
《紐約時報》日前發布調查報導,聚焦台灣如何突破能源困局。文章指出,台灣的製造業消耗全島逾三分之一的能源。隨著人工智慧(AI)晶片需求飆升,台積電等晶片製造商在台增建工廠,電力自主對台愈發重要。也因此,增加綠能供應的努力變得更加重要,但同時也更難實現。
能源議題攸關國家社稷、民生經濟,能源政策卻成朝野的政治攻防。中研院長廖俊智26日接受本報專訪強調,台灣目前用電量約為2,800億度,若將非電力能源轉換為電力能源,2050年電力需求至少達5,000億度,要滿足國家長遠發展、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能源政策要顧及很多面向,中研院最能著力是科學的可行性,他任內提出「淨零5支箭」包括去碳燃氫,高效太陽光電,海洋能,地熱能,生質碳匯,均是奠基於科學在未來可能發展的技術。
苗栗縣泰安鄉是知名的溫泉觀光區,縣府近年全力推動開發泰安鄉地熱潛能探勘,經工商發展處委託技術團隊做潛能分析,並根據經濟部地質調查及礦業管理中心所提供苗栗地區地下三維地質模型建置報告,鎖定泰安鄉圓墩泰雅原住民文化產業區周邊為優先鑽探區域,如果未來鑑定有開發價值,當地泰雅族人都樂觀其成。
苗栗縣泰安鄉是知名的溫泉觀光區,苗栗縣政府近年全力推動開發泰安鄉地熱潛能探勘,經工商發展處委託技術團隊做潛能分析,並根據經濟部地質調查及礦業管理中心所提供「苗栗地區地下三維地質模型建置」報告,鎖定泰安鄉圓墩泰雅原住民文化產業區周邊為優先鑽探區域,如果未來鑑定有開發價值,當地泰雅族人都樂觀其成。
經濟部推動地熱能源發展,以溫泉聞名的台南白河關子嶺被選為潛力場址,溫泉業者認為地熱可變成觀光噱頭,還有業者希望能享電費優惠。近來地質調查及礦業管理中心委託成功大學調查,探勘結果顯示,其地下流體的潛在水溫約在攝氏155度,就溫度而言,可做地熱發電,但是深度、規模則須進一步鑽井才能確認。
經濟部12日預告「2025年度再生能源電能躉購費率及其計算公式」草案,太陽光電除小型屋頂型躉購費率持平外,其餘級距維持穩定降幅,約2%~5%;為反映不同規模成本差異,小水力發電新增1~100瓩費率級距。預計18日召開聽證會後正式拍板。
中央研究院院長廖俊智日前於立法院接受質詢時指出,面對2050淨零碳排的目標,台灣不能放棄任何減碳的機會,核電在技術發展上是可行的,不應排除,同時也應發展地熱、去碳燃氫等能源,台灣沒有放棄任何乾淨能源的本錢。廖院長此次發言與先前的能源主張有所不同,在落實減碳的考量下,他改為支持所有潔淨能源,並將核電納入選項。
行政院長卓榮泰首度明確表示,為滿足AI熱潮中對電力龐大需求,台灣對使用新的核能技術抱持「非常開放」的態度;在2030年前,台灣沒有產業供電方面的問題,同時希望趕上這個全球趨勢和新的核能技術。
開啟深層地熱踏出第一步!中油與中研院21日攜手在宜蘭縣員山鄉開鑽「深層地熱探測井」,井深達4000公尺,是全台第一口深層地熱井,預計2026年上半年提出評估報告,如果確定蘊藏豐富資源,將著手建置深層地熱試驗電廠。
千呼萬喚始出來。中油與中研院今(21日)在宜蘭員山開鑽「深層地熱探測井」,井深達4公里,是全台第一口深層地熱井,命名為員山1號井。預計2026年上半年提出評估報告,如果能探得蘊藏量,就會著手建置深層地熱試驗電廠。
相較於其他類型的再生能源,地熱可說是最穩定的一種,由於台灣位於環太平洋帶,蘊藏豐沛的地熱潛力,利用地熱發電頗受期待。據台電宜蘭仁澤地熱發電廠的營運經驗發現,地熱發電主要有兩困境:廠內用電量太高、水源內含礦物質容易結晶,需要解決,並朝向「觀光電廠」方向規劃,結合溫泉等資源,讓再生能源與當地經濟共生共融。
能源使用為溫室氣體排放主要來源,如何將高碳排的化石燃料,逐步轉換為低碳排的再生能源,已成2050淨零排放目標不可或缺的環節。故而去年底在杜拜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8決議,與會國承諾進行能源轉型、脫離化石燃料,甚至制定出2030年前再生能源裝置容量增至3倍的高標。
中油宣布,響應政府能源轉型政策,推動台灣綠能與減碳技術研發暨相關產業發展,6日與中央研究院、國立中央大學簽署地熱研究、探勘與開發技術合作備忘錄(MOU),共同推動地熱研發及探勘技術,力拚實現2050年淨零碳排目標。
中油宣布,響應政府能源轉型政策,推動台灣綠能與減碳技術研發暨相關產業發展,6日與中央研究院、國立中央大學簽署地熱研究、探勘與開發技術合作備忘錄(MOU),共同推動地熱研發及探勘技術,力拼實現2050年淨零碳排目標。
全台首座「清水地熱教育館」1月31日正式啟用,位於宜蘭縣清水地熱遊憩區旁的教育館,除展示地熱發電歷史,還有互動體驗區及2組示範小型發電機組,讓遊客了解發電過程與成果,目前民眾憑門票票根至賣店消費可全額折抵、享免費泡湯體驗。縣長林姿妙邀大家一起深入了解地熱能源對環境永續的重要性。
全台首座「清水地熱教育館」位於宜蘭縣清水地熱遊憩區旁,今(31日)正式啟用,館內展示地熱發電歷史及互動體驗區,及2組示範小型發電機組,讓遊客了解發電的過程與成果;目前民眾憑門票票根可至賣店全額折抵商品、享免費泡湯體驗等優惠。縣長林姿妙邀大家一起來深入了解地熱能源對環境永續的重要性。
配合國家能源政策,中油加速啟動天然氣接收站、綠能投資及碳捕捉、氫能應用布局。中油董事長李順欽表示,配合國內運輸載具低碳化政策,中油推動「可移動式加氫站設置與示範運行」計畫,已規劃2024年於高雄自有場域建置第一座示範加氫站,搭配公部門氫能巴士等規劃,跨入氫能初級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