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基層醫療的搜尋結果,共296筆
威力德生醫(7713)2025(今)年第3季合併營收新台幣2.96億元,創歷史新高,年增16%,延續今年以來營收逐季成長趨勢;第三季毛利率、營益率與稅後淨利率分別為34%、25%與20%,相較去年同期呈現三率三升,推升單季營業利益7,483萬元、稅後淨利5,983萬元,亦均為單季新高表現,每股稅後盈餘(EPS)為1.32元。威力德前三季合併營收已達8.14億元,創同期新高,稅後淨利1.51億元,年增16%,EPS為3.37元,第四季營運表現可望保持今年以來的成長節奏。
2025台灣醫療科技展將於12月4至7日登場,今年來自歐洲、美洲、亞太及中東非洲等地的國際買家,首次以「帶著採購清單」的方式來台「尋寶」。捷克健康科技機構啟動規模達2億歐元(約合新台幣71.65億元)的非洲醫療援助採購計畫,鎖定台灣為主要合作對象,掀起大採購熱潮。
智慧顯示產業跨域合作聯盟(SDIA)於台北南港向怡診所舉辦「智慧顯示產業跨域合作成果展」,由SDIA智慧醫療召集人元太(8069)攜手緯創醫學科技等多家合作夥伴,共同打造環境永續且具可負擔、可擴張、可複製的智慧醫療跨域解決方案,正式讓智慧顯示科技走入基層診所,落地民眾日常就醫的第一線。
為強化區域醫療量能、推動專科醫療支援及資源共享,衛生福利部苗栗醫院與台中榮民總醫院4日上午,於台中榮民總醫院行政大樓7樓會議室舉行「醫療合作意向書」簽署儀式。未來透過與中榮的策略聯盟合作,不僅可以為苗栗縣引入豐富的專科醫療與教學資源,更可提升醫療品質與服務能量。
為緩解急診壅塞,衛福部試辦假日輕急症中心(UCC),讓輕症患者在周日、國定假日就醫,上路首日全台僅255人就診,人數不多。健保署表示,未來會加強宣導,也需地方衛生局、醫師團體、各醫院共同推廣。專家則認為,衛福部可統整假日開診的基層診所,幫助民眾分流就醫。
為緩解大型醫院急診壅塞問題,衛福部11月起試辦「假日輕急症中心」(UCC),首波選在六都共13個據點,每周日及國定假日開診,專門收治檢傷分類第3、4、5級病人。衛福部長石崇良29日表示,UCC可提供5類患者治療,但不得開立慢性處方箋,希望民眾珍惜醫療資源。
為緩解大型醫院急診壅塞問題,衛福部11月起試辦「假日輕急症中心」(UCC),首波選在六都共13個據點,每周日及國定假日開診,專門收治檢傷分類第三、四、五級病人。衛福部長石崇良今天(29)表示,UCC可提供包括兒科、骨科的內外科治療,但不提供開立慢箋,僅收取最低部分負擔,掛號費則依各縣市核定,希望民眾珍惜醫療資源。
面對台灣快速高齡化的挑戰,星展基金會繼年初攜手華山基金會後,28日再宣布與馳綠國際股份有限公司、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及勵馨基金會合作,推出「永續銀動力計畫」及「家庭看護移工心理健康支持計畫」兩大旗艦專案,將於三年挹注星幣491萬元(約新台幣1.2億元),期望透過創新布局與跨界整合,為高齡議題提出具體且前瞻性的解方。
資拓宏宇(6614)今天舉行上市前業績發表會,預計11月下旬上市。該公司長期深耕智慧政府、智慧金融、智慧醫療與智慧城市四大業務版圖,董事長吳麗秀表示,公司主要客戶涵蓋行政院所屬中央二級機關、縣市政府、銀行、國營企業、部立醫院及區域醫院、交通及水利單位,合作模式以大型系統建置、長期維運與顧問規畫為主。隨著在台灣市場站穩腳步後,公司也持續擴張海外市場,目前已協助銀行前進美、日、澳、新、馬等十個國家,也提供智慧城市解決方案至史瓦帝尼、巴拉圭、菲律賓、瓜地馬拉等國。
今年至9月底止,已有47項藥品陸續退出台灣市場。衛福部表示46項藥品有可替代藥,僅1款藥廠停產,將採專案進口。藥師林士峰曝光台灣拜耳(BAYER)公司3日的函,稱將停止進口拜耳阿斯匹林腸溶膜衣錠、醣淨錠、醣祿錠等藥。他直呼健保藥價已爛到外商隨時準備放棄台灣市場。
桃園市長張善政宣布市立醫院建設已獲衛福部原則同意,象徵地方醫療資源重大突破。新醫院可提升區域醫療量能,減輕大型醫院壓力,讓市民就醫更方便,吸引醫療及相關產業進駐。對房地產而言,優質醫療設施的設立有助提升生活機能與區域形象,帶動人口成長與商業活動,也增加周邊住宅與店面需求。隨著建設逐步落實,醫院周邊地區房市將受惠,成為自住與投資族群關注的新興熱區。
高市議會15日舉行警消衛環部門質詢,有議員認為,高雄高齡醫療出現南北失衡問題,盼高市府衛生局在鳳山地區爭取設立「高齡者醫療門診中心」,並提高健檢補助、增進長照設備多元化及提升長照醫護待遇等。對此,衛生局長黃志中回應,後續將努力爭取相關醫療設施,也讓制度更完善。
高市議員李雅靜15日赴議會參加警消衛環部門質詢,她提到,高雄高齡醫療出現南北失衡的問題,南高地區缺乏長者專用的就醫空間,希望高市府衛生局在鳳山地區爭取設立「高齡者醫療門診中心」。對此,衛生局長黃志中表示,支持議員提出的建議,後續將努力爭取相關醫療設施。
今年至9月底止,已有47項藥品陸續退出台灣市場。衛福部表示,46項藥品有可替代藥,僅1款藥廠停產,將採專案進口。醫師張振榕指出,對於這樣的變化感到憂心,很可能會遇到無法接受更換替代藥的患者。他說,藥品供應不穩、健保價格制度僵化,台灣的醫療崩潰會越來越有感。
資拓宏宇布局智慧醫療成果豐碩,不僅IISI HIS (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診所雲獲政府肯定取得招標案,今年初亦取得衛福部中央健保署「第三代醫療資訊系統建置案」,台灣經驗未來亦將輸出海外市場。
大陸官方「科普中國微信公眾號」8日報導,10月8日是中國大陸高血壓日。大陸第三軍醫大學內科碩士蔣永源撰文指出,高血壓是全球心腦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險因素之一,在中國大陸負擔更持續攀升,每3個中國大陸成人,就有1個高血壓。而且有地區差異,整體而言,是西部患病率高於東部;中部、北部高於南部。
桃園市是六都唯一沒有市立醫院的直轄市,市長張善政2月宣布要在八德區霄裡公園蓋市立醫院,8月親率隊爭取,終獲衛福部同意核定499張一般急性病床,將以自建自營方式營運,都市計畫變更案也進行中,預計年底報內政部審議,接著規畫設計和編列預算,拚2033年完工。
桃園是六都唯一沒有市立醫院的直轄市,市長張善政2月宣布要在八德霄裡公園蓋市立醫院,8月親率隊爭取,終獲衛福部來函同意核定499張一般急性病床,將以自建自營方式營運,都市計畫變更案也進行中,預計年底報內政部審議,接著會設計規畫和編列預算,拚2033年完工。
流感、新冠疫苗首度在10月1日同步開打,衛福部鼓勵民眾「左流右新」,但開打第一天各醫院打氣平平,流感疫苗接種數普遍不如去年,新冠疫苗接種數更是慘澹。醫師呼籲,流感已提前進入流行期,民眾應提高警覺盡速接種,並強調疫苗副作用微乎其微,保護效果更重要!
台中市醫療擴張熱潮持續,但資源分布失衡問題明顯。截至2025年8月,6家公立醫院急性一般病床僅2140床,占比20.6%,而59家私立醫院病床高達8245床,占比79.4%。新社、和平、后里等8個行政區仍無醫院,資源高度集中在少數熱區。雖然快速擴張可部分應對人口老化需求,但城鄉與行政區間醫療差距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