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大漢技術學院的搜尋結果,共40筆
少子化衝擊持續惡化,大一新生人數逐年下降,全台私校面臨招生不足的退場壓力,根據教育部最新預估,9月開學的114學年,大一新生人數將跌破20萬人;另受「117大限」影響的117學年,屬虎的大一新生預估將降至17.3萬人,創下歷史新低,屆時恐有約40間私校面臨停招或退場危機,少子化問題不僅影響學生人數,也對私校的經營與財務穩定帶來直接挑戰。
全台首波罷免投票進入最後倒數5天,花蓮9位女性教師今天在無黨籍縣議員楊華美的協助下,集體發聲挺罷免,她們認為,教育不只是傳授學術知識,更重要的是建立誠實、守法的原則,喊話外地花蓮遊子7月26日回家投票,一同為花蓮的重生盡一份最大的心力。
為提升富里鄉在地文化能量與新聞傳播品質,富里鄉公所聘任資深媒體人田俊雄擔任文化顧問,這是繼詞曲創作人方文山、前文化局江躍辰之後的第三位,將借重田俊雄具備公共事務與專業新聞素養,融入富里鄉深化在地感動故事與文化能量。
位在花蓮縣新城鄉的大漢技術學院創校迄今48年,近年招生人數受少子女化影響每下愈況,經學校向教育部提出停辦計畫,確定7月31日熄燈,但傳出學校董事會預計出售學校部分土地,引起捐地人不滿。校方駁斥強調,學校用地屬教育事業用地,出售須經教育部同意,並非外界指可由董事會任意處置。
位在花蓮縣新城鄉的大漢技術學院將在7月31日正式停辦,近日卻傳出學校董事會要出售部分土地,讓當年捐地協助建校的善心人士相當不滿,希望學校妥善處理,否則會到校門口拉白布條抗議。校方駁斥,學校用地屬教育事業用地,出售須經教育部同意,並非外界所傳可由董事會任意處置。
位在花蓮縣新城鄉的大漢技術學院成立迄今近半世紀,近年不敵少子女化衝擊招生狀況每況愈下,8月將正式停辦,學校今天舉辦最後1屆畢業典禮,共176名應屆畢業生參加,大家相互道別也珍惜最後1次在校機會,校長林岳輝則勉勵大家「大漢未來不是不見,會成功轉型、永續經營」。
花蓮是觀光大縣,過去由台灣觀光學院、大漢技術學院培養在地觀光人才,但2校近年因少子女化影響相繼退場,地方學子因入學管道減少只能離鄉求學。東華大學觀光暨休閒遊憩學系為延續培育人才重任,首次在114學年度推出「花蓮限定」學士班單獨招生考試,提供20個名額,為花蓮觀光產業添增更多人才。
花蓮是觀光重鎮,過去由台灣觀光學院、大漢技術學院肩負培養在地觀光人才的重任,不過2校近年受少子女化衝擊相繼退場,在地學子因入學管道選擇變少被迫離鄉求學,國立東華大學觀光暨休閒遊憩學系為此在114學年度首推「花蓮限定」學士班單獨招生考試,提供20個名額,接棒培養人才的任務。
位於花蓮縣新城鄉的大漢技術學院將於114學年度正式停辦,預計剩餘約100名學生。教育部已表明,這些學生將分發至中國科技大學及佛光大學。就佛光大學部分,今年8月以後尚未畢業之學生將正式歸屬該校,編入「佛光大學大漢專班」,由佛大全權負責學籍管理及相關證件核發事宜。
少子化衝擊校園招生,創校47年的花蓮私立大漢技術學院,將於今年8月停辦,正式走入歷史,該校263名學生願意接受分發,扣掉應屆畢業生後,預計有100名學生將分發安置到台北中國科技大學及宜蘭佛光山大學;教育部同意安置學生可於大漢原校或花蓮其他適合的場地上課。
大漢技術學院在辦學與學生人數並未不佳下宣布停辦,教育部竟核准,引發朝野立委質疑,監委也著手調查。教育部說,私校依《私校法》申請停辦,係法律所允許。不過教團認為,大漢假藉轉型來規避校產被監督,這是鑽法律漏洞,教育部應阻止。
近年不斷有私立大專校院退場,近3500名學生被轉學安置到其他學校,其中17.53%讀不下去而退學,是全國大學學士班整體退學率的3倍左右。專家建議,應讓退場學校學生原校畢業,退場要提前4、5年預告,或推動「公私併」,解決超高退學率問題。
監察委員紀惠容認為大漢技術學院招生並未不佳,卻擅自援引「私立學校法」嚴重影響學生受教權及教師工作權,校產不用歸公等處理機制均不明確,將究「私立學校法」與「私立高級中等以上學校退場條例」間的扞格,教育部如何看待,已申請自動調查。
少子化衝擊校園招生,創校47年的私立大漢技術學院也受波及,教育部9日核定大漢技術學院113學年度起停招,114學年度起停辦。校長林岳輝發出公開信,感嘆受到少子化影響,加上處於偏鄉招生不易,從103學年開始收入就不敷營運,辦學窒礙難行,不得不停招停辦。
教育部9日核定大漢學校財團法人所設大漢技術學院自113學年度起停止全部招生,並自114學年度起停辦。大漢技術學院於113學年度正常運作,目前仍在學學生數約為279人,114學年度停辦前學生人數預計約99人。學校法人承諾學校停辦前轉學的學生,補助每人每學期1.5萬元,以補貼至應屆畢業前的交通及住宿等費用。
教育部於今(9)日表示,核定大漢學校財團法人所設大漢技術學院自113學年度起停止全部招生,並自114學年度起停辦。
花蓮慈濟大學與慈濟科技大學8月1日正式合併為「慈濟大學」,慈濟科大更名為「建國校區」,因大漢技術學院也受少子化衝擊,學生人數跌破300人,董事會決議停辦後,退場計畫近日將送教育部停辦審議會審議,最快113學年度停招、114學年度停辦,各界擔心花蓮學子未來無科大可讀。慈大強調,2校合併後仍保留原科大現有學制,不因併校停擺。
花蓮慈濟大學、慈濟科技大學獲教育部同意,113學年度、8月1日合併為「慈濟大學」,慈科大也將更名為「建國校區」,由於大漢技術學院目前正辦理退場計畫,如順利通過,最快113學年度停招、114學年度停辦,各界擔心花蓮未來是否沒有科大可讀。對此,慈大表示,兩校合併後仍保留原科大現有學制,不因併校停擺。
受少子化衝擊,花蓮大漢技術學院2月宣布,8月起停招與停辦,校內56名教職員上課到一半才知道即將失業,氣得到教育部前陳情,對此,校方表示,後續會提供教職員資遣優退慰助金,教師最高可拿6個月慰助金,也會協助學生轉學,補助每人每學期1.5萬元交通及住宿等費用,直到畢業為止。
「退回停辦計畫,維護師生權益。」教育部今天召開私校諮詢會審查大漢技術學院停辦案,高教工會與大漢技術學院師生到教育部前陳情,要求不要停辦,而是讓大漢技術學院與國立東華大學合併,這樣才是最好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