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天問二號的搜尋結果,共11筆
中新社6日報導,大陸國家航天局6日透露,近日,天問一號環繞器利用高解析度相機成功觀測到星際天體——阿特拉斯(3I/ATLAS)。其間,天問一號環繞器距離目標天體約3000萬公里,是目前觀測該天體距離最近的探測器之一。
大陸央視報導,中國大陸國家航天局月1日發布,行星探測工程天問二號任務探測器,在軌飛行期間,獲取的探測器與地球合影圖像,探測器上的五星紅旗與地球同框。
美國小行星防禦實驗計畫實施3年後,大陸決心成為第二個具備小行星動能撞擊能力的國家,探月工程總設計師日前公布中國版的發展計畫。大陸強調該計畫的防禦性質與和平屬性,但不能避免被解讀為美中兩強的大國角力。果然,美國太空總署(NASA)隨即宣布禁止中國大陸公民參與美國太空計畫,包括瀏覽數據系統及參與會議,美中太空角力升級。
美國小行星防禦實驗計畫實施3年後,大陸決心成為第二個具備小行星動能撞擊能力的國家,探月工程總設計師日前公布中國版的發展計畫。大陸強調該計畫的防禦性質與和平屬性,但不能避免被解讀為美中兩強的大國角力。果然,美國太空總署(NASA)隨即宣布禁止中國大陸公民參與美國太空計畫,包括瀏覽數據系統及參與會議,美中太空角力升級。
據大陸央視新聞報導,5月29日,「天問二號」任務發射圓滿成功,中國開啓小行星探測與採樣返回之旅。「天問二號」任務設計週期10年左右,如此長的任務週期,是否拉開了太空探索新的序幕?此次任務的「雙目標探測」探什麼?有多難?「天問二號」的十年之約對於中國的太空人才儲備意味著什麼?中國太空史上最長太空任務如何接力完成?
大陸央視報導,4月24日是第十個中國大陸航太日,每年4月24日設立為「中國航太日」是為了紀念1970年4月24日大陸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這一歷史性時刻。大陸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國家航天局局長單忠德受訪表示,大陸將加快提升進入太空的能力,今年中國行星探測工程將再啟征程,天問二號將於今年上半年搭乘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擇機發射。太陽探測工程也在未來計畫中。
中國探月工程進展再迎新突破,大陸國家航天局日前宣布,嫦娥六號任務完成後,將在2026年發射嫦娥七號,2028年前後發射嫦娥八號,2035年前後建設月球科研站的基本型。大陸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主任關鋒表示,嫦娥八號將考慮月球上的通信能力,月球上將會有無線網路和能源供應。
中國探月工程進展再迎新突破,大陸國家航天局24日宣布,嫦娥六號任務完成後,將在2026年發射嫦娥七號,2028年前後發射嫦娥八號,為國際月球科研站奠定基礎。大陸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主任關鋒表示,嫦娥八號將考慮月球上的通信能力,屆時月球上將會有無線網路和能源供應。
據新華社報導,第二屆深空探測(天都)國際會議今天(9月5日)在安徽黃山召開。主論壇上,「天問三號」任務總設計師劉繼忠介紹,中國「天問三號」任務計畫在2028年前後實施2次發射任務,實現火星樣品返回地球,比預計時間早2年。
澎湃新聞25日報導,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24日下午在中國航太大會主論壇上表示,目前縱觀世界各國進展,中國大陸有望成為第一個從火星採樣返回的國家。
大陸央視新聞報導,航太科技集團26日發布《中國航太科技活動藍皮書(2023年)》(簡稱《藍皮書》)顯示,2024年中國航太全年預計實施100次左右發射任務,有望創造新的紀錄,大陸首個商業航天發射場將迎來首次發射任務,多個衛星星座將加速組網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