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孕症的搜尋結果,共230筆
少子化是國安危機,衛福部民國110年起推動「不孕症試管嬰兒補助2.0」,至今年10月底,已協助2.6萬多對夫妻誕下逾3.1萬名寶寶。行政院日前宣布11月1日起加碼補助,升級為3.0,每次補助最高達15萬元,呼籲年輕夫妻盡早申請。
針對不孕症夫妻,衛福部110年起推動「不孕症試管嬰兒補助2.0」,截至今年10月底,已協助2.6萬多對夫妻誕下逾3.1萬名寶寶。行政院日前宣布11月1日起加碼補助,升級為3.0,每次補助最高達15萬元,呼籲年輕夫妻儘早申請。
11月有多項新制上路,民眾最期待的就是普發1萬元,11月5日開放預登記,最快11月12日入帳;交通、醫療方面也有變革,高鐵將取消「彈性乘車」制度,旅客持對號座車票不得再以人工方式提前改搭早一班列車;公費流感、新冠疫苗第二階段開打;另外還有地價稅開徵,繳納至12月1日止。《中時新聞網》整理6大新制細節,帶讀者一次掌握。
我國獨有的「兄弟姊妹享有遺產特留分」的法律規定,引發社會關注,從已故藝人羅霈穎、製片裴祥泉、台塑創辦人遺孀王郭月蘭等有預立遺囑或無立遺囑時的後續處理遺產案件中,皆可看到相關討論與引發訴訟爭議。
全民普發現金1萬元,最快11月發放,民眾計畫怎麼花這筆「意外之財」?國泰金控調查顯示,超過4成的民眾預計用在旅遊及消費,逾3成民眾規畫投資股票、基金或外幣等,另外也有近一成五的民眾,傾向把現金拿來儲蓄。
女性面臨流產、產後胎盤殘留或異常出血等問題,醫師可能建議「刮宮」。一名30多歲女性,因自然流產接受傳統子宮擴刮術,竟持續出血不止,追蹤發現子宮仍有殘留組織,一度擔心自己「再也當不了媽媽」,所幸轉由「子宮鏡手術」處理後立即止血,並在數月後自然懷孕,近日平安產下一名健康寶寶。
想生育的爸媽減稅好康來了!財政部核釋,如果民眾到衛福部試管嬰兒人工生殖技術補助方案的醫療院所進行試管嬰兒人工生殖,雖然該院所可能不是健保特約醫院、公立醫院或「會計紀錄完備正確」醫療院所,費用扣除政府補助與保險給付後,綜所稅可以列舉扣除,尚未核課確定的案件都可以受惠。
馬偕醫院中醫婦科主任瞿瑞瑩,執業至今逾10年,笑稱自己當初在中、西醫間猶豫不決,最後選擇了更貼近生活的中醫,是因小時候學習舞蹈、練太極拳導致酸痛時,透過按壓穴位就能舒緩的效果,加上欣賞中醫哲學,強調平衡的思維,於是踏上這條道路。同時具備台大公衛背景的她,學成後在臨床靈活結合中西醫,強調中醫並非僅是治病,更是生活指南。
行政院繼推動婚育住宅政策後,9月再為育兒祭出催生新政,除持續推動此前已實施的人工生殖、凍卵補助、首期孕、假期彈性應對養等措施,新推動者包括:簡化各種不同保險生育給付,調整中央統一每一胎兒補助10萬元,同時與地方既有的補助兼容,及推動不孕症試管嬰兒補助3.0與醫療性生育保存補助等「好孕」三大方案,希望讓新生嬰兒人數止跌回升。
今天是國慶日,在出生率逐年下降之際,搶生國慶寶寶情景已不復見,生殖醫學權威李茂盛預測,今年出生人數恐低於11萬人,比去年降幅更大,去年新生兒數還有13萬多,第6年的「生不如死」將令人觸目驚心。他分析說,房價和物價高、生養小孩經濟壓力大,均是少子化主因。
邦睿生技-創(6955)挾著舊有客戶全產品線成長及新產品開賣,2025(今)年前3季營收超越去年全年,隨著新市場開發及產品陸續取證,預估今年第4季及明年成長動能將持續走強。
德國經濟辦事處自1981年成立以來,一直是促進台德經貿合作的關鍵橋梁,作為德國在台的官方代表機構,德經處不僅致力於推動雙邊貿易投資往來,也協助企業跨越市場、文化與法規隔閡,發掘合作新契機。
大陸浙江某醫院急診室發生一起離奇案例。一名19歲女子因劇烈腹痛伴隨陰道出血,在母親陪同下就醫。然而,檢查後顯示,女子盆腔內已有一名足月胎兒,脊椎與頭骨清晰可見。僅僅兩個小時後,她就在產房順利誕下一名體重3.2公斤的女嬰。
台灣少子化問題持續惡化,行政院政務委員陳時中今天再拋出,將推動「三合一托育」,希望0~12歲的嬰幼兒、學童,都能在同一個機構托育,讓父母免於奔外,且將會同衛福部、教育部共同討論,未來提供家長更好的「臨時托育」服務,讓家長育兒更無後顧之憂,希望能「先止跌、再回升」新生兒數。
行政院聚焦施政四大優先,青年優先面向繼婚育宅、職場休假彈性化後,18日院會上,院長卓榮泰拍板再推出「好孕三方案」,生育補助齊頭升至10萬元並配合試管嬰兒與補助取卵取精以催生,下一步將強化臨時托育量能。
行政院會18日拍板通過「好孕三方案」,包括擴大生育補助、不孕症試管嬰兒補助3.0及醫療性生育保存補助,行政院長卓榮泰在會中指示,中央將在既有社會保險生育給付下「補差額」,每名嬰兒一律補助10萬元,試管嬰兒補助每次最高可獲15萬元,另新增醫療性生育保存補助,取卵每次最高補助7萬元,取精最高8000元。
全球每6人就有1人受不孕症困擾,需透過人工生殖技術協助受孕,近年國際家庭到台灣跨境求子人數迅速上升,3年成長2.25倍。國內同樣面臨少子化,行政院通過「好孕三方案」,擴大生育補助、加碼醫療性凍卵補助,未來試管嬰兒首次補助更提高至15萬元;醫師指出,年輕人不婚不生,主要受經濟因素影響,政府也應解決居住問題、擴大托育服務。
行政院會今拍板通過「好孕三方案」,包括擴大生育補助、不孕症試管嬰兒補助3.0及醫療性生育保存補助,行政院長卓榮泰在會中指示,中央將在既有社會保險生育給付下「補差額」,每名嬰兒一律補助10萬元,試管嬰兒補助每次最高可獲15萬元,另新增醫療性生育保存補助,取卵每次最高補助7萬元,取精最高8000元。
全台兒少過重肥胖率破3成,醫師指出,「養胖才會抽高」是錯誤迷思,體重超標除了導致性早熟、長不高,還會增加三高、心血管疾病甚至癌症風險。若孩子出現4大成長警訊,應及早就醫對症治療,平時也應改善挑食、晚睡、運動不足3大壞習慣。
全台兒童青少年過重肥胖率破3成,過去常有「養胖才會抽高」錯誤迷思,醫師指出,體重超標會導致性早熟、長不高,慢性病更會提早上身,研究顯示,BMI每增加一單位,生長高峰會提早0.6至0.7年,讓孩子提早停止生長、來不及長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