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學甲上白礁的搜尋結果,共17

  • 傳承百年民俗 與創意接軌   學甲慈濟宮聯手金犢獎徵IP形象設計

    傳承百年民俗 與創意接軌 學甲慈濟宮聯手金犢獎徵IP形象設計

    為推動文化創新與世代傳承,台南學甲慈濟宮再度攜手時報金犢獎,主題為「保生大帝IP形象設計獎」。以「現代感、趣味、潮流」為創作調性,邀請全球青年學子運用設計力與創造力,打造新世代眼中的保生大帝形象,引領宮廟文化邁向潮流時尚與數位創新,讓這位守護台灣三百餘年的信仰主神,走進年輕族群的視野與生活。

  • 台南慈濟宮上白礁謁祖祭典 祭拜祖宗薪火相傳不忘本

    台南慈濟宮上白礁謁祖祭典 祭拜祖宗薪火相傳不忘本

    保生大帝台灣開基祖廟台南學甲慈濟宮,5日舉辦國家重要民俗「學甲上白礁」謁祖祭典,來自全台各地保生大帝分靈寺廟熱情參與,下午遶境隊伍到頭前寮將軍溪白礁亭,遙拜大陸福建省的白礁慈濟祖宮,並祭拜中華民族列祖列宗、請水火香儀式,告訴後人要飲水思源、薪火相傳不忘本。晚上7點有超級煙火秀重磅登場,晚間全體香陣折返慈濟宮圓滿達成祭典。

  • 嘉市 嘉邑大天宮重現百年迎春禮

    嘉市 嘉邑大天宮重現百年迎春禮

     金蛇年來了,主祀神農大帝的嘉邑大天宮五穀王廟25日舉辦乙巳年迎春平安祭典,首次恢復中斷逾百年的「迎春禮」,由市長黃敏惠主祭,為芒神、春牛開光點睛,神農大帝還坐上神轎遶境賜福,元宵節「鞭春牛勸勤」提醒收心好好工作。

  • 中斷百年重啟迎春古禮 嘉邑大天宮為芒神、春牛開光點睛

    中斷百年重啟迎春古禮 嘉邑大天宮為芒神、春牛開光點睛

    金蛇年來了,主祀神農大帝的嘉邑大天宮五穀王廟25日舉辦乙巳年迎春平安祭典,首次恢復中斷逾百年的「迎春禮」,市長黃敏惠主祭,為芒神、春牛開光點睛,神農大帝還坐上神轎遶境賜福,元宵節「鞭春牛勸勤」提醒收心好好工作。

  • 運籤手扶梯角逐金犢獎 銘傳奪學甲慈濟宮主題金獎

    運籤手扶梯角逐金犢獎 銘傳奪學甲慈濟宮主題金獎

    2024舉行的第33屆時報金犢獎頒獎典禮,台南學甲慈濟宮副董事長劉萬教親自出席,為角逐台南學甲慈濟宮創作獎、作品獲得肯定的學生們,頒發獎座、獎狀及獎學金,致詞時勉勵大家能發揮所長,未來貢獻國家及社會。

  • 台南國定民俗旁設畜牧場引反彈 盼修法新增設置距離限制

    台南國定民俗旁設畜牧場引反彈 盼修法新增設置距離限制

    台南市東山吉貝耍夜祭是文化部核定的國家重要民俗,近來有大型養雞場想進駐,引發居民強烈反彈,多位議員提案修正自治條例,提出新設置的畜牧場應距離該市重要民俗之場所1500公尺以上,25日公聽會上,反對者意見主要聚焦於執法上恐有窒礙難行之處、應從源頭加嚴防治規範;支持者意見則表示,有利文資保存和觀光。

  • 學甲慈濟宮聯手金犢獎 年輕創意展上白礁魅力

    學甲慈濟宮聯手金犢獎 年輕創意展上白礁魅力

    台南學甲慈濟宮是保生大帝台灣開基祖廟,每年舉辦的「上白礁」刈香祭典,具有聯繫古今歷史、祖輩來台開墾不忘故鄉的重大意義,被列為國家重要民俗祭典。為了讓年輕世代、海內外人士理解,甚至參與祭典,學甲慈濟宮與第33屆金犢獎合作,設置台南學甲慈濟宮創作獎,盼以全球青年學子的創意視角,宣傳「上白礁」祭典魅力。

  • 西港刈香宗教盛事 臺灣第一香

    西港刈香宗教盛事 臺灣第一香

     台灣西南沿海將神明「遶境」活動稱為「香科」,主要是祈求地方平安。今年適逢三年一科的「台南香科年」,台南各地皆有廟會活動,其中被譽為臺灣第一香「西港刈香」,是南瀛五大香之中最早舉辦的廟宇,從清乾隆年間發展至今已有240多年的歷史。

  • 臺灣第一香西港刈香 金獅陣再現

    臺灣第一香西港刈香 金獅陣再現

     台灣西南沿海將神明「遶境」活動稱為「香科」,主要是祈求地方平安。今年適逢三年一科的「台南香科年」,台南各地皆有廟會活動,其中被譽為臺灣第一香「西港刈香」,是南瀛五大香之中最早舉辦的廟宇,從清乾隆年間發展至今已有240多年的歷史。

  • 金犢獎與台南學甲慈濟宮合作 徵形象廣告設計獎

    金犢獎與台南學甲慈濟宮合作 徵形象廣告設計獎

    臺南市學甲區慈濟宮是保生大帝在臺灣的開基祖廟,每年農曆3月11日保生大帝聖誕前夕舉行「學甲上白礁」祭典,迄今已傳承百年,見證泉州移民在臺灣生活史,文化部2022年公告為國家重要民俗。為讓民眾了解「學甲上白礁」祭典的歷史意義,學甲慈濟宮與時報金犢獎合作多年,邀全球華人學子發揮創意,以「傳承百年,文化瑰寶」為主題設計廣告,傳播學甲慈濟宮的形象和精神。

  • 羅列眾神之都臺南甲辰香科年不容錯過的祭典 錯過再等三年!

    羅列眾神之都臺南甲辰香科年不容錯過的祭典 錯過再等三年!

    【旅遊經 編輯部報導】臺南今年適逢建城400年,台南不僅是美食之都,臺南廟宇數量為全台之冠,素有「眾神之都.藝陣之鄉」的美名,在台灣西南沿海將神明「遶境」活動稱為「香科」,目的是要祈求地方平安,臺南各大香科更孕育豐富的藝陣文化,多數為三年一科,尤其今年是疫情解封後的第一個香科年,熱鬧非凡,除了剛結束的安定區蘇厝第一代天府真護宮的「王船祭」及鹿耳門聖母廟的「土城香」,接著正在登場的學甲慈濟宮的「學甲香」(4/17-19),以及安定區蘇厝長興宮瘟王祭(4/21送王)以及五月初的「麻豆香」(5/3-5遶境)、及五月底的西港慶安宮刈香(5/24-26遶境、5/27送王)等,每場活動都是文化價值極高,又富有觀光價值的宗教民俗活動。

  • 「學甲上白礁」3天遶境登場 王金平受邀擔任主祭官

    「學甲上白礁」3天遶境登場 王金平受邀擔任主祭官

    國定民俗「學甲上白礁」17日登場,今年逢香科年,將展開為期3天的遶境,今天一早前立法院長王金平親臨會場,擔任祭典儀式的主祭官,與擔任陪祭官的台南市副市長葉澤山、立委陳亭妃、文化局長謝仕淵、民政局長姜淋煌等人,在鐘鼓聲中,依古制向保生大帝行跪叩獻禮,祭典肅穆隆重。

  • 學甲香蜈蚣陣遶境 增人力避罷扛

    學甲香蜈蚣陣遶境 增人力避罷扛

     4年1科、名列南瀛五大香科的「學甲香」,今年適逢香科年,17日起舉辦3天遶境,全台唯一人力扛行的蜈蚣陣更是遶境祭典的重頭戲,為了避免扛工「罷扛」的情況,負責的廟方每天除了228名基本固定的扛工,更額外增加30名備用人力,期待讓遶境活動順利完成。

  • 學甲香蜈蚣陣防「罷扛」再發生 廟方今年增加30備用人力

    學甲香蜈蚣陣防「罷扛」再發生 廟方今年增加30備用人力

    4年1科、名列南瀛五大香科的「學甲香」,今年適逢香科年,17日起舉辦3天遶境,各真人藝閣、文武陣頭輪番登場,尤其全台唯一人力扛行的蜈蚣陣更是當中的重頭戲,為了避免發生上一次學甲香扛工「罷扛」的情況,負責的廟方後社集合宮表示,這次連續3天的學甲香,每天除了228名基本固定的扛工,更額外增加30名備用人力,期待讓遶境活動順利完成。

  • 「學甲香」遶境17日登場  警邀各宮廟簽署行動公約

    「學甲香」遶境17日登場 警邀各宮廟簽署行動公約

    國家重要民俗「學甲上白礁」今年適逢「刈香」年,4月17至19日將舉辦為期3天的遶境活動,台南市政府警察局學甲分局7日邀請慈濟宮及參與宮廟簽署「優質宮廟行動公約」,希望各方共同努力,防止脫序行為發生,減少民怨,維護傳統廟會文化。

  • 逢考試周 學甲香3天遶境缺神童

    逢考試周 學甲香3天遶境缺神童

     4年1科的「學甲香」將於4月17日登場,但3天遶境剛好在平日,加上逢學校考試周,不少藝閣難招募到神童出陣,以東竹圍八美圖的藝閣為例,每次出陣需要10人,第一天就缺9人,宮廟緊急發出「召集令」;此外,連知名的蜈蚣陣也傳嚴重缺人,即使學甲區學校配合學甲香提早1周考試,也僅稍緩解缺人危機。

  • 「學甲香」3天遶境卡考試周 多團藝閣嚴重缺神童

    「學甲香」3天遶境卡考試周 多團藝閣嚴重缺神童

    4年1科的「學甲香」今年逢香科年,4月17日起連3天大遶境,怎料與國中小考試周撞期,導致多團藝閣嚴重缺神童,以東竹圍八美圖的藝閣為例,每次出陣需要10人,第一天就缺了9人,宮廟發出緊急發出「召集令」找人;此外連知名的蜈蚣陣也傳出嚴重缺人,即使學甲區學校配合學甲香提早一周考試,僅稍微緩解缺人危機。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