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宏觀槓桿率的搜尋結果,共10筆
中國經濟上半年實現了5.3%的GDP增長率,這是中國經濟對內面臨復甦壓力對外面臨關稅威脅的背景下取得的,來之不易。
大陸政府持續透過貨幣寬鬆政策支持經濟,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宣昌能27日出席博鰲亞洲論壇期間再度強調,大陸貨幣政策擁有足夠的空間,人行將根據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以及金融市場運行情況,擇機降準降息。
大陸官方智庫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最新宏觀槓桿率報告顯示,2024年第二季大陸的宏觀槓桿率為295.6%,較第一季上升0.8個百分點,上半年累計上升7.5個百分點,在國際間仍處於偏高水準。報告預計,全年宏觀槓桿率將上升10個百分點左右,低於2023年全年上升13.5個百分點。
大陸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22日發布「宏觀槓桿率報告」顯示,2024年第二季末大陸宏觀槓桿率為295.6%,較第一季末上升0.8個百分點,上半年共上升了7.5個百分點。其中,居民部門槓桿率較第一季末下降0.5個百分點至63.5%,上半年保持不變;非金融企業槓桿率較第一季末上升0.2個百分點至174.3%,上半年共上升了5.9個百分點;政府部門槓桿率較第一季末上升1.1個百分點至至57.8%,上半年上升了1.6個百分點。報告預計,全年宏觀槓桿率將上升10個百分點左右。
國際評級機構惠譽(Fitch Ratings)10日將大陸評級展望從「穩定」調低至「負面」,以反映大陸公共財政前景面臨的風險正在增加。對此,大陸財政部10日回應,惠譽主權信用評級方法論的指標體系,未能有效前瞻性反映大陸財政政策「適度加力、提質增效」的正面作用,強調2024年赤字率按3%安排,除有利經濟穩增長,也能較好控制政府負債率,為將來可能風險挑戰預留政策空間。
國際信評機構惠譽(Fitch Ratings)10日將中國主權信用評等展望下調為「負面」,中國財政部表示遺憾。惠譽是繼去年12月穆迪(Moody’s)之後,另一家將中國信評展望調為「負面」的國際信評機構。標準普爾尚未做出是否下調的決定,而是將中國留校察看。
綜合港媒報導,國際信評機構惠譽(Fitch Ratings)將中國主權信用評等展望下調為「負面」。惠譽是繼穆迪(Moody’s)後,另一家將中國信用評等展望轉為「負面」的國際評級機構。中國財政部回應稱遺憾,並指惠譽的評等未能有效反映中國財政政策對推動經濟成長、穩定宏觀槓桿率的正面作用。
國際評級機構惠譽(Fitch Ratings)10日將大陸評級展望從「穩定」調低至「負面」,表示下調是反映出大陸公共財政前景面臨的風險正在增加。對此,大陸財政部也回應,指出惠譽主權信用評級方法論的指標體系,未能有效前瞻性反映大陸財政政策「適度加力、提質增效」的正面作用,並說明2024年赤字率按3%安排,除有利經濟穩增長,也能較好控制政府負債率,為應對將來可能風險挑戰預留政策空間。
據微信公眾號「中誠信國際」消息,中誠信國際信用評級有限責任公司(中誠信國際)5日發布公告:維持中國主權信用等級AA+g,評級展望為穩定。
澎湃新聞報導,在22日大陸《財經》年會2024:預測與戰略上,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表示,中國非金融部門槓桿率經歷了幾年低迷後,今年連續三季實現上升,但這個槓桿率上升並不意味著經濟過熱,反而是反映了經濟萎縮。事實上,可透過資產變現解決債務問題,中國迴旋餘地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