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寄生蟲感染的搜尋結果,共30筆
秋天是吃螃蟹的季節,大陸浙江寧波一名65歲婦人,在食用自製生醃螃蟹後,引發食物中毒,不僅一天腹瀉超過20次,引發敗血性休克一度命危,同餐的丈夫與兒子也先後因腹痛就醫,檢查發現造成一家三口中毒的兇手是沙門氏菌,提醒螃蟹、貝類等水產品,都可能帶有沙門氏菌,加熱煮熟再吃才安全。
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發布的新報告表示,「恰加斯病」(Chagas disease)正在美國蔓延!這是一種由「接吻蟲」叮咬引起的致命寄生蟲感染,如今,恰加斯病已成為地方流行性疾病。近日要到當地旅遊的民眾,務必注意自身安全。
近日明星同款「彩椒碗減脂餐」走紅網路,取新鮮彩椒當做容器,裡面塞滿雞胸肉、馬鈴薯泥、紅蘿蔔等食物。大陸一名女子看到相關影片後,自己製作了同款彩椒碗,她將自家種植的彩椒搭配紅蘿蔔、雞胸肉等生食,結果感染鉤蟲。經過診斷,患者因生食未洗淨的蔬菜感染鉤蟲病,經驅蟲治療後康復。
飼養寵物的民眾愈來愈普遍,寵物美容需求也日益提升,寵物美容不只是外觀修整,也涉及健康管理與預防照護,如修剪指甲能避免關節變形,定期洗澡可降低皮膚病及寄生蟲感染風險。新北市動保處提醒飼主,為寵物選擇寵物美容業者,於服務前簽訂寵物美容契約書,不僅可明確保障雙方權益,更讓毛寶貝享有安心、安全的美容體驗。
器官移植能續命,卻也可引發寄生蟲感染危機。根據《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發布的一篇報告,美國兩名男子在接受同一名捐贈者的腎臟後,都被寄生蟲入侵,其中一名61歲男子感染後,寄生蟲一路從肺臟、腹部爬到皮膚,造成他出現噁心、嘔吐、休克等症狀,一度命危,所幸在使用抗寄生蟲的藥物,才恢復健康。
許多人認為每天排便等於健康,但這並不是唯一標準。醫師陳威佑指出,排便頻率因人而異,重點在於規律性與順暢度。但要特別關注是否出現「排便習慣突然改變」、「便祕伴隨腹脹、血便、體重下降」、「長期腹瀉,甚至解不乾淨」等3種情況,這些變化往往不只是單純的腸胃不適,還可能是大腸癌等嚴重疾病的早期警訊。大腸癌患者早期幾乎沒有症狀,但腫瘤增長會影響腸道,改變排便習慣。
泰國一名擔任過診所X光助理的網友日前分享,曾有一名婦人來診所照髖部的X光,醫師看到她的X光中佈滿詭異的白點,發現她的髖部到大腿內全都是寄生蟲,一堆蟲子的畫面讓在場醫護人員看了快嚇瘋,甚至不斷用酒精洗手。而婦人之所以體內有這麼多寄生蟲,疑似是因為她喜歡吃生食。
泰國潑水節猶如華人農曆春節,2025年的潑水節從4/12至4/16,吸引台灣等世界旅客前往,專家提醒要特別注意M痘、登革熱、腸胃炎3種疾病。南韓也是台灣民眾最愛旅遊國家之一,由於嗜吃生食,韓國當地民眾習慣每半年吃一次驅蟲藥,藥師提醒,如果當心吃進寄生蟲,返台後可在醫師指示下服用驅蟲藥即可,不必過分擔心。
貓愛滋病與人愛滋病大不相同,人不會感染貓愛滋病毒,貓也不會感染人愛滋病毒。新北市動保處提供3招照護技巧:一、保持單純飼養環境。二、提供貓咪營養均衡的食物且要將食物煮熟,降低病原及寄生蟲感染風險。三、定期健康檢查及提供必要醫療。只要做好平時照護,感染貓愛滋病的貓一樣可以像正常貓咪一樣快樂生活,幸福終老。
2025金馬奇幻影展21日公開焦點導演專題,推出科幻恐怖電影大師大衛柯能堡7部作品。除了入選去年坎城影展主競賽的新作《裹屍布》(The Shrouds),更網羅奠定大師風格的6部早期經典作品。包含開創肉體恐怖風格的《毛骨悚然》(Shivers),心理驚悚代表作《嬰靈》(The Brood),確立名導地位的科幻鉅作《掃描者大對決》(Scanners)、《錄影帶謀殺案》(Videodrome),榮獲奧斯卡最佳化妝獎的票房大片《變蠅人》(The Fly),以及奧斯卡影帝傑瑞米艾朗主演的《雙生兄弟》(Dead Ringers)。版權狀況複雜的《狂犬病》(Rabid)也持續邀約中,希望讓這部難得一見的傑作重登大銀幕。
地中海飲食可有效減少罹患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與延緩認知功能退化風險。營養醫學專家劉博仁表示,地中海飲食有6個料理原則,包括每餐要有至少有3種顏色以上半碗煮熟的青菜、蛋白質以豆蛋魚等為主、澱粉類主食以原形為佳、烹調以油水炒或低溫處理較好、水果不宜過量與少吃精緻甜點零食。
高檔自助buffet餐廳「饗饗」驚傳疑似食物中毒事件,最新就醫人數已增加至19人,「饗饗」也遭北市衛生局勒令停業,部分出現不適的用餐民眾透露,都有吃過生蠔、生魚片等生食,對此,醫師表示,未煮熟的海鮮,可能帶有腸炎弧菌等病菌,最好少吃,而肝硬化、慢性肝炎、糖尿病、酗酒、長期使用類固醇及癌症患者,本身免疫力較差,建議完全不要碰。
近期大陸常有動物園的動物餓到皮包骨的事件傳出,很多網友都質疑動物是否被虐待導致,而8日就有網友質疑廣州動物園內有隻皮包骨的鱷魚,而動物園面對媒體詢問,急忙解釋已在處理中,否認鱷魚遭虐待所導致。
台東縣金峰鄉賓茂及壢坵部落18日疑似因食用「蝸牛小米粽」爆發集體食物中毒事件,釀成12人送醫,目前3死亡、6人在加護病房、3人出院,死因及中毒來源仍在調查中。衛生福利部19日中午召開記者會公布檢驗結果,食材檢體確認驗出劇毒性殺蟲劑農藥「有機磷托福松」,且在蝸牛與血桐葉的檢體中沒有檢出該物質,衛福部政務次長林靜儀指出,典型中毒會有昏迷或半昏迷、瞳孔成針狀眼、口水及痰多、呼吸或嘔吐物中有農藥味等徵狀,急性期症狀大約5至30分鐘會出現,少數情況下延遲至數小時或12小時才有症狀,與暴露劑量及物質有關。
台東縣金峰鄉部落今天凌晨3時50分傳出集體食物中毒,目前造成3人死亡、4人病危、5人不適送醫,初步調查後,家屬表示可能是今晨1時許親友吃了死者83歲劉姓阿嬤包的10個「蝸牛小米粽」。對此胸腔科醫師蘇一峰指出,蝸牛有許多寄生蟲,但寄生蟲感染不會死這麼快,懷疑背後還有其他原因。
位於台東縣金峰鄉昨(17日)晚有20人聚會,疑似因吃到含有蝸牛的小米粽,已陸續有10多人身體不適送醫,截至今日上午8點已釀3死4命危慘劇,長庚醫院毒物專家分析,一般蝸牛所含寄生蟲造成的感染很少如此急性且猛烈,推測可能有其他因素造成,還有待醫院進一步調查釐清。
進補方式許多種,大陸就有一名六旬父親,在每年過年殺豬時,都被親戚鄰居叫去「喝生豬血」,並表示對身體很補,於是他便持續喝了5、6年,然而,日前他在家中暈倒,被家人送去醫院檢查,竟發現腦袋內爬滿了寄生蟲,嚇壞家人。
1位30歲女性因腹脹、腹痛、嘔吐、腹瀉掛急診,最後被診斷是塵螨過敏造成少見的「嗜酸性腸胃炎」,澄清醫院中港院區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李政祺表示,患者症狀類似細菌性腸胃炎,但其白血球飆高,且其中嗜酸性白血球比例飆到正常值6倍,是少見的非典型腸胃炎,如果未對症治療,很容易會反覆發作。
胃腸肝膽科醫師林相宏日前分享一位患者的AI大腸鏡畫面,指這次息肉多到連AI都差點當機,他和內視鏡室裡所有員工看到影像都尖叫出來,直呼恐怖,有密集恐懼症者慎入。
國產雞蛋檢出禁用動物用藥,且已被消費者吃下肚!食藥署3日公布市售禽畜水產品藥物殘留抽驗結果,發現2件彰化產的雞蛋分別被驗出會引發腎衰竭的氟甲磺氯黴素和乃卡巴精。彰化縣農業處表示,至2家畜牧場採樣飼料,送驗結果皆未檢出,業者表示,不清楚哪個環節出問題,衛生局下架回收1406顆,均已報廢銷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