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幼魚的搜尋結果,共29筆
魚虎入侵日月潭水庫,每年7月進入繁殖高峰期,幼魚會集結成魚球,由成體護幼出動獵食,因此南投縣政府攜手漁民進行電撈防治,但今年電撈作業啟動迄今卻掛蛋,原來魚虎群躲在岸邊隱密處,或藏在岸邊枯枝倒木下,船筏難以靠近致無法電撈,作業困難而影響成效。
為因應漁業資源匱乏趨勢及提升我國養殖產業競爭力,水試所啟動資源增裕計畫,擬定數種沿近海重要物種進行人工繁殖技術研究,2022至2024年陸續完成黑䱛(黑喉)、康氏馬加鰆(土魠)、鱰魚(鬼頭刀)、赤鯥(紅喉)繁殖技術開發,2025年接續在黃背牙鯛(赤鯮)的人工繁養殖技術完成突破,目前已可穩定蓄養由深海採集之赤鯮種魚1年以上,並培育魚苗成長達5公分以上,可作為增裕我國沿近海域漁業資源及厚實養殖技術實力之重要基礎。
台塑企業與雲林區漁會6日於箔子寮漁港及麥寮外海放流四絲馬鮁、紅杉、黑鯛等魚苗共58萬4000多尾,雲林區漁會表示,歷經台塑多年來的魚苗放流,漁民回報捕獲以往極為少見的大型四絲馬鮁(竹午魚)機率變高,顯示18年來魚苗放流行動鄰近海域漁業資源有明顯提升。
台塑企業與雲林區漁會今(6日)於箔子寮漁港及麥寮外海進行魚苗放流,釋放四絲馬鮁、紅杉、黑鯛等魚苗共54萬尾。雲林區漁會則表示歷經多年來的魚苗放流,以往極為少見的大型四絲馬鮁(竹午魚)經漁民捕獲回報機率變高,顯示魚苗放流對於鄰近海域漁業資源有明顯提升。
澎湖西南海域近日有潛水者遇上成千上萬尾白堯及丁香,從水面到水下10米形成魚柱奇觀,並像龍捲風般不停地旋轉,以期嚇走掠食者。澎湖潛水業者葉生弘猜測,或許這就是近來澎湖海域頻頻發現「溫柔的巨人」鯨鯊蹤影的原因,追逐這些食物而來。
大陸《人民日報》16日報導,今年是長江十年禁漁啟動以來第五年,中國大陸農業農村部日前在湖北荊州召開長江十年禁漁工作現場推進會,說明長江禁漁取得階段性成效。在湖北、安徽等地發現,禁漁以來,長江得以休養生息,中華鱘、長江江豚、長江鱘等旗艦物種拯救行動,積極展開,長江流域水生生物多樣性持續恢復。
澎湖縣政府基於保護丁香魚產卵母魚,在與相關研究單位和機關、產銷班漁民等共同協商後,採納漁民提議試辦自主延長禁漁期,藉此讓丁香魚有更為充足的生長空間,公告今年度丁香魚採捕禁漁期提早從4月20日起至6月1日止,同時畫設自主管理禁漁區,籲請從事燈火作業的棒受網、焚寄網漁船避免進入該海域作業,提供魚群安定的生息環境。
佔有國內99%以上丁香魚市場的澎湖縣,今年為因應近年異常氣候對海洋生物的影響,並基於保護丁香魚產卵母魚必要性,澎湖縣政府將2025年度丁香魚採捕禁漁期提早並延長為4月20日起至6月1日止,同時劃設自主管理禁漁區。
屏東海生館「我的鰻朋友」活動即將即將於3月3日結束,在這次特展中,最受民眾喜愛的鰻類生物有3種,分別是療癒系可愛的海底花園夢幻舞者,俗稱花園鰻的哈氏異糯鰻,還有擁有超強隱身術的神秘獵手淡網紋裸胸鯙,以及超迷你版的海底小精靈小裸胸鯙。海生館邀請民眾把握2月最後的連假,探索鰻類生物的奧秘。
【旅遊經 洪書瑱報導】
冬季的東北角不僅是磯釣愛好者的天堂,更是品嚐頂級海鮮的最佳去處,許多釣客頂著凜冽的寒風與大海拚博,只為尋求春冬季限定的極品魚貨「黑毛」。新北市漁業處說,冬季黑毛肥美,鮮嫩細緻的肉質讓饕客垂涎三尺,從事磯釣活動時,務必穿戴救生衣及防滑釘鞋等防護裝備,確保自身安全。
冬季的東北角不僅是磯釣愛好者的天堂,更是品嚐頂級海鮮的最佳去處,沿著濱海公路前行,到處可見不畏海浪拍打礁石濺起陣陣白色浪花的釣客,頂著海風堅持與大海拚博,只為了尋求春冬季限定的極品魚貨「黑毛」。新北市漁業處推薦,冬季黑毛肥美,鮮嫩細緻的肉質讓饕客流連忘返,來東北角旅遊絕對不能錯過。
高雄一名林姓釣客日前在南部某河域釣獲一尾長達195公分、身圍80公分的巨型鱷雀鱔,打破台灣野外紀錄,成為目前已知最大尾的個體,專家學者指出,該魚極可能是遭水族愛好者棄養放生,恐對台灣水域生態造成衝擊,呼籲勿隨意野放外來種生物。
蘭嶼吻鰕虎(Rhinogobius lanyuensis)為台灣特有淡水魚,主要分布於蘭嶼,但近年來因溪流工程、颱風改變棲地等因素,造成野外族群不穩定,因此為加強棲地保護並防止商業採集威脅,農業部7日正式公告增列蘭嶼吻鰕虎為珍貴稀有保育類野生動物,提醒民眾非經主管機關同意,不得繁殖、買賣;公告前已飼養者,應於3月31日前向在地縣市主管機關登記備查,始得繼續飼養。
西班牙一名海洋攝影竟在光天化日之下,於海洋的淺水區發現一隻本來應該生活在深海的「黑魔鬼魚」,罕見現象讓科學家都感到驚喜又困惑,推測可能和疾病、洋流改變或躲避掠食者有關。
南投縣政府每年夏季都會在日月潭展開電撈魚虎球防治作業,近3年至少捕獲破萬尾幼魚,不過今年反常僅捕獲約3000多尾,相較去年3.5萬尾減少10倍,有漁民認為與生態習性有關,不過縣府農業處13日指出,應是公私合作防治見效,明後年會持續監測,若數量再降低代表防治確實有成。
日月潭「湖中惡霸」魚虎每年夏季開始繁殖,南投縣政府都會展開防治作業,電撈魚虎幼魚,近3年以來都至少捕獲破萬尾幼魚,不過今年反常,縣府從8月起防治至昨天,僅捕獲約3000多尾,相較去年3.5萬尾減少10倍。縣府農業處13日指出,日月潭魚虎應該不會滅絕,但公私力合作防治見效,明後年會持續監測捕獲數量,若再降低就表示防治有成。
南山人壽守護海洋行動邁入第13年,10/5再度號召由南山人壽、南山產物的內勤員工及親友所組成義工大軍,前進翡翠灣海岸。活動當天,700多人兵分兩路,撿拾1,470公斤的海洋廢棄物,並放流6.8萬尾魚苗。南山人壽表示,堅持做對的事,不僅持續辦理淨灘,今年還首度增加魚苗放流,經過專業評估,在對的時間、地點進行,希望有更多人關注漁業資源枯竭議題。南山人壽總經理范文偉致詞時提到「一個地球,一起守護」是南山對環境的承諾,而活動中的齊心協力,也展現出共好互助、團隊合作的永續精神。
外來種魚虎入侵日月潭,成魚會攻擊其他魚類,被封為湖中惡霸,每年6月進入繁殖期,縣府展開日月潭魚虎球電撈防治作業,2021年移除3萬4000尾魚尾最多,2022年移除數量降至1萬6000多尾,去年也移除約1萬6000尾,今年迄今電撈644尾,電撈移除數量較往年同期大幅減少。
俗稱龍王鯛的蘇眉魚在台灣為第二類保育動物,根據台灣珊瑚礁協會過去20多年調查顯示,台灣周邊海域總數量不到30尾。被稱為「石斑大王」的戴昆財與屏科大產學合作,12日宣布人工繁殖成功孵化近3000條蘇眉魚苗。保育界樂觀其成,但預估到放流復育至少還要3至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