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張崑的搜尋結果,共11筆
台北市文資會24日審查歷史建築「華山貨運站」修復及再利用計畫,司法院規畫興建司法園區,最後經文資委員投票通過,預計10月開工,2031年完工。
台北市文資審議委員會24日審查,歷史建築「華山貨運站」修復及再利用計畫再行檢視,委員也針對定著土地範圍微調提出疑問。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建築系副教授張崑振代表解釋,這次以新建築物外牆狀態修正,但尚未經文資委員會變更。後經文資委員今日投票通過。
位在台北市臨沂街的「文房‧文化閱讀空間」歷經一年的歷史建築修復及再利用工作,近日重啟開放與所有朋友見面,11日舉辦開幕茶會,邀請文化界與老屋夥伴共同見證建築的新生,再現城東共同回憶。學者也公布最新研究調查,首度確認此地是日治時期臺灣三大國策會社之一的「臺灣拓殖株式會社」高階幹部住宅遺址。
日式老宅變身、靠近台北捷運忠孝新生站附近的「文房」,是台北市歷史建築,為了帶動更多人關注文化資產永續議題,「城東講堂」將於12月10日起每周二、四晚上7點到9點舉行,【文房的前世今生】 X 【從城東到國際的探索】,雙系列6門講堂,邀請大家啜飲咖啡、品嚐點心,一起跳躍在文房與城東的百年時空。
頂新和德文教基金會長年倡議文化資產保存、活化歷史建築,今年舉辦以民間文資老建築為主題的座談會,邀請日本知名建築師渡邊義孝、台灣近年備受關注文資建築代表人分享房屋修復、保存案例及經驗,促進彼此對話、交流,並激發民眾對有形、無形文化資產保存議題的關心。
頂新和德文教基金會上週六(9/21)於台北西門紅樓二樓劇場舉辦「成就建築與時光之美─民間文化資產與老建築保存座談會」,雖然一早就下起大雨,仍吸引上百位民眾參加,基金會創辦人魏應充也蒞臨致詞,分享家族成美公堂的保存經驗,為活動揭開序幕。
兩岸是台灣在生存上無法迴避的最上層問題,除複雜尖銳的政治議題外,文化交流更是存在日常生活當中。陽明交通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榮譽教授傅大為和生科系暨基因體所教授高閬仙17日主辦「兩岸文化議題」小型工作坊,傅大為認為,台灣民眾應抱持包容心態,在文化、經貿、科技、醫學各領域與大陸互動,以華人視角豐富中華文化內涵。
兩岸是台灣在生存上無法迴避的最上層問題,除複雜尖銳的政治議題外,文化交流更是存在日常生活當中。陽明交通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榮譽教授傅大為和生科系暨基因體所教授高閬仙17日主辦「兩岸文化議題」小型工作坊,傅大為認為,台灣民眾應抱持包容心態,在文化、經貿、科技、醫學各領域與大陸互動,以華人視角豐富中華文化內涵。
台灣新北泰山的溝仔墘老街,曾是台北往返林口、新莊的必經之道。溝仔墘,意指小溪邊。溪岸高處的後山公園上,一條隱秘曲徑通往台灣史學故儒連橫的墓園。
苗栗縣各界5日在苗栗市福星山童軍營地,共同舉行113年度三五童軍節慶祝大會,副縣長鄧桂菊、苗栗縣童軍會理事長徐永鴻表揚績優人員、童軍團和優秀童軍,鄧副縣長期許大家發揮童軍的團隊合作、日行一善精神,學會做一位負責任的公民,為社會做出積極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