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心臟內科的搜尋結果,共359筆
在台灣的偏鄉地區,許多長者為了就醫必須長途跋涉,一趟門診往往耗時一整天。為改善醫療可近性、縮短治療等待期,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與枋寮醫療社團法人枋寮醫院攜手啟動「TAVI綠色通道計畫」,讓偏鄉患者不必再為舟車勞頓而放棄治療。
2026年嘉義市長選舉是全新局面,民進黨提名立委王美惠參選,國民黨隨著鄭麗文新任黨主席,現任市長黃敏惠卸任後不能再選,藍白合不合、誰披戰袍仍混沌不明,但積極表態參選的國民黨籍翁壽良醫師推出新一波結合城市博覽會的宣傳看板,並預告明年1月1日開設服務處。
長期長途駕駛、久坐、缺乏活動,加上肥胖、抽菸等生活習慣,都是導致血液循環不良與血栓形成的重要危險因子,可能引起肺栓塞。台南市立醫院心臟內科吳柏青醫師表示,當血栓或其他栓子進入肺部血管,阻塞肺動脈或其分支,導致肺部血流受阻、氣體交換受限,若未及時處理,可能引發急性缺氧、心肺衰竭,嚴重者甚至喪命,因此肺動脈栓塞被稱為「沉默殺手」。
一名40歲男性上班族,身高約170公分、體重卻超過120公斤,身體質量指數(BMI)則為41.3,因夜裡頻繁打呼,聲音大到曾嚇醒自己,且有時會出現近乎窒息的感覺,被診斷為極重度睡眠呼吸中止症。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耳鼻喉科主徐欣健表示,這類睡眠障礙的患者,中風、心肌梗塞的機率是健康者的6至23倍,嚴重者甚至可能猝死。
除了飲食習慣、血壓和膽固醇影響,壓力也是心臟病的元凶,嚴重時甚至可能誘發心肌梗塞。振興醫院心臟血管內科團隊指出,當緊張、焦慮或生氣時恐引發俗稱「血管抽筋」的冠狀動脈痙攣,嚴重時可能誘發心肌梗塞,建議易緊張的民眾,從學會慢呼吸、固定練習、穩定作息、搭配治療等方式保護心臟,別讓焦慮變成心臟的隱形殺手。
以往民眾在醫院進行醫療相關檢查時,涉及不同專科的檢查,往往要醫院大樓裡東奔西跑、四處奔波。基隆長庚紀念醫院23日宣布正式啟用「精準醫療檢查中心」,院方將民眾常進行的檢查項目整合於同一區域,提供民眾更安全、便捷且友善的檢查服務。
藝人閃兵事件頻傳,包括「大仁哥」陳柏霖等人都承認利用假裝重度高血壓逃避兵役。醫師指出,早年體位判定標準較寬鬆,常有各式各樣的招數,例如在量測時閉氣,讓胸內壓增加,或是當天早上吃一大堆鹽巴,讓血壓上升,但現在體檢對免役門檻已提高,而且要求長期監控,不易以高血壓方式免役。
受「風神颱風」外圍環流及東北季風共伴影響,宜蘭縣政府宣布10月21日全縣停班停課,縣內各醫療院所及觀光景點也紛紛啟動防颱應變措施。
鄭麗文當選國民黨主席,擬參選嘉義市長的黨員翁壽良醫師19日突然撤換市區街頭看板,引發地方揣測,翁壽良說,預計12月換新的政見訴求看板,這段空檔是借給護理之家廣告招牌使用,勿做不必要聯想。
全球暖化帶來的氣候變遷肆虐全球,全台第一份民間《氣候變遷與健康調適白皮書》出爐。過去22年,全台急性心血管疾病的就醫人數平均每年296萬人次,就診高峰落在6~8月。當氣溫升高至攝氏27度以上,特別接近31度時,全台各區的就診率皆上升,而二氧化氮(NO2)是提高急性心血管疾病發作風險的關鍵。建議年長高危險族群減少在車流多的時間外出。
冠狀動脈粥狀硬化是所有心臟疾病中,最常見也最危險的一種。醫師示警,動脈硬化早期往往沒有明顯症狀,一旦血管被斑塊或血栓堵住,就可能演變成急性心肌梗塞、甚至猝死,而「少動、多吃、壓力大」,是冠狀動脈粥狀硬化的三大元兇。
台中市年僅20歲的阮姓女子,在產後4個月突然在家中昏倒,當場失去呼吸與心跳,所幸家人立即施行CPR並撥打119,緊急送往衛福部豐原醫院急診即時搶救,成功恢復心跳與意識,進一步檢查確診為具有遺傳性的「肥厚性心肌症」。豐原醫院心臟內科主任程建銘表示,該疾病雖常無徵兆,卻可能在運動、情緒波動或產後荷爾蒙變化時,引發致命性心律不整,為預防再次發生致命性心律不整,醫療團隊安排植入「體內去顫器」,目前病人已順利出院,恢復正常生活,也能安心照顧新生兒。
馬偕醫院中醫婦科主任瞿瑞瑩,執業至今逾10年,笑稱自己當初在中、西醫間猶豫不決,最後選擇了更貼近生活的中醫,是因小時候學習舞蹈、練太極拳導致酸痛時,透過按壓穴位就能舒緩的效果,加上欣賞中醫哲學,強調平衡的思維,於是踏上這條道路。同時具備台大公衛背景的她,學成後在臨床靈活結合中西醫,強調中醫並非僅是治病,更是生活指南。
為滿足湖口及鄰近地區在心臟介入與急重症醫療上的缺口,湖口仁慈醫院引進專業儀器Philips Azurion雙平面心導管系統,8日舉辦心臟血管中心揭牌典禮,宣告心臟及周邊血管相關醫療,以及急重症照護服務即將啟動。更為新竹縣鄉親帶來即時、專業的心血管照護。
一名50多歲梅小姐2年前開始反覆出現眩暈,甚至突然暈倒而扭傷腳踝,先後就診心臟內科、眼科、耳鼻喉科、神經內科、婦產科、牙科等,多被診斷為自律神經失調,建議減少壓力、睡眠充足,但嘗試後仍無明顯改善,甚至在3個月內因為嚴重暈眩合併頭痛、噁心嘔吐而數度進出急診。半年前她轉而求助中醫,經過4個月治療後,不僅擺脫頭暈頭痛,體力與氣色都明顯改善。
心血管疾病超過15年高居國人第2大死因,平均每23分鐘就有1人死於心血管疾病。其中,心臟衰竭不僅發作時間難以預測,更會導致患者頻繁出入醫院,對心臟科而言,幾乎像癌症,每次惡化、住院都會使心臟功能下降,死亡率也隨之上升。專家提醒,出現「喘、下肢水腫、疲累」,別當小毛病,應及早介入,避免錯失治療時機。
移民署南投專勤隊長邱國志昨(28日)攀登台中八仙山,卻在途中傳出猝死意外,54歲的邱國志生前熱愛運動,突傳噩耗,讓親友都難以置信,台大心臟內科教授王宗道表示,猝死最常見原因為惡性心律不整,運動雖有助保護心血管,但若合併有三高,單靠運動保護力是不夠的,還需用藥,提醒若有運動時體力變差、胸悶、透不過氣情況,要視為心血管狹窄的警訊,及早就醫。
心血管疾病位居我國10大死因第2名,動脈粥狀硬化是造成心肌梗塞、腦中風等血管疾病主因。醫師指出,動脈硬化與高膽固醇息息相關,高達8成膽固醇為人體自行製造,因此除了調整飲食,呼籲高風險族群更應積極治療,透過適當藥物、針劑治療,降低膽固醇,有效控制血脂。
生氣不只影響情緒,還可能直接「傷心」。台南市立醫院心臟內科醫師吳柏青表示,人在暴怒後的短時間內,急性心臟病發作的風險比平時高出8倍以上,情緒管理能減少急性心臟病發作的風險,建議透過規律運動、深呼吸、冥想、傾訴等方式學習紓壓,守護心臟的健康。
台中市首座市立醫院「台中市立老人復健綜合醫院」,由中國醫藥大學以BOT方式興建與經營,將自9月24日起試營運。北院區為老人暨綜合醫療大樓,營運初期開放內、外、兒科、婦產科、麻醉科、放射診斷科、急診及臨床病理科等8科門診及急診服務,核定急性病床數499床,試營運只收治100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