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抽穗的搜尋結果,共40筆
受風神颱風及東北季風共伴效應影響,北台灣近日豪雨不斷,北區水資源分署所轄石門水庫及寶二水庫集水區雨勢明顯,累計至10月23日下午2時止,石門及寶二系統(含寶山水庫)已降雨各約251及100毫米,預估為石門及寶二系統帶來8050萬噸及510萬噸水量。
花蓮縣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釀災23日屆滿1個月,在鏟子超人、國軍協助下,災區住戶已完成清理,泥濘不堪的街道也恢復原本市容,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前進協調所任務告一段落,將轉型為災後重建復原會報,估計重建約需3至5年。多位災民談及家園重建,都說不敢想太遠,心情仍然不安穩,只要下雨就會感到慌張;望著田裡大片淤泥,農民無奈地說,中央雖已提出辦法,「但安身的日子恐怕回不去了!」
北台灣雨勢持續下不停,受到風神颱風及東北季風共伴效應影響,桃園石門水庫自10月18日起開始降雨,集水區雨勢十分明顯,累計至今日下午2時止,已降雨約220毫米,預估為石門水庫帶來6500萬噸量。北區水資源分署表示,因水庫入流量持續增加,目前採永久河道放水路、發電鋼管及排砂隧道操作調節放水,提醒民眾切勿進入河道維護自身安全。
大陸東北黑土地素有「耕地大熊貓」之稱,是糧食安全的重要根基。然而,隨著長期深翻耕作和化肥使用過度,這片肥沃土地正面臨有機質流失、地力下降的嚴峻挑戰。如何守護黑土地成為農業發展的當務之急。在吉林梨樹縣誕生並逐漸推廣的「梨樹模式」,正為這片黑土地蓋上一層保護被,探索出可持續利用的新路徑。
楊柳颱風造成全台農損,尤其台東最嚴重,行政院長卓榮泰今(16)日與農業部、農糧署關心台東農業災損,民進黨立法委員陳瑩、莊瑞雄、國民黨立委黃建賓及台東副縣長王志輝陪同,卓榮泰強調農損從寬認定,免勘項目有必要可再調整;農業部推現金救助、補助和金融支持等3方案幫助農民。
丹娜絲颱風襲台,桃園市農業局啟動防颱應變措施,並通知農漁會、產銷班、養殖業等各農漁畜牧場域加強防範。農業局已於今年5月完成永安漁港北堤胸牆修繕工程,提前於颱風季前夕完工,加強嚴守漁港公共安全及遊客生命安全,同時呼籲民眾颱風期間切勿前往漁港冒險垂釣,為生命安全把關。
梅雨鋒面來襲,台南市29日凌晨下起大雨,至中午為止山區下了13.4毫米,預計進帳約96萬噸水,嘉南平原1期稻作正值「抽穗期」需水量大,預計供灌延遲至6月初,2期稻作6月11日開始供灌,預估需水3億6000萬噸,曾文與烏山頭水庫蓄水現仍不足。
大陸央視14日報導,大陸受高溫天氣影響,未來幾天,河南、陝西等地冬麥區將出現3-5天明顯乾熱風天氣,可能導致作物蒸騰作用加劇,最終減產。對此,各地積極應對,全力防旱抗旱、保供保灌。
今年首波梅雨為北台灣帶來豐沛降雨,桃園市石門水庫集水區從10日至11日已累積71.3毫米雨量,湧入水量超過600萬噸,蓄水量逼近滿水位。水利署北區水資源分署表示,為避免因強降雨導致水庫溢洪危機,現已將石門水庫水位調控至244.3公尺上下,預留蓄洪空間,確保水庫安全與下游地區防洪需求。
今年首波梅雨為北台灣帶來豐沛降雨,桃園石門水庫集水區從10日至11日已累積71.3毫米雨量,湧入水量超過600萬噸,蓄水量逼近滿水位,蓄水率達99%。水利署北區水資源分署表示,為避免因強降雨導致水庫溢洪危機,現已將石門水庫水位調控至244.3公尺上下,預留蓄洪空間,確保水庫安全與下游地區防洪需求。
大陸央視報導,中國大陸糧食生產進入關鍵期,各地搶抓農時,科技賦能,為糧食豐收奠定基礎。各地出現希望的田野。
花蓮縣南區玉里鎮、富里鄉二期水稻正值開花抽穗期,卻遇上山陀兒颱風來襲攪局,連日大雨恐影響授粉,導致稻穗不稔實、空包彈等農損。農會坦言,一定會有遲發性災損,不過影響程度要待風災後1周才明朗,將會持續觀察;縣府農業處提醒農友田區如有災情應盡速通報,確保申請天然災害救助權益。
目前正值花蓮縣南區玉里鎮、富里鄉二期水稻開花抽穗期,怎料卻遇山陀兒颱風攪局,連日大雨恐影響授粉,導致稻穗不稔實、空包彈等農損。農會坦言,農損一定有,不過要待風災後1周才能盤點整體影響程度,目前仍持續觀望;縣府農業處則提醒農友田區如有災請,應儘速通報,確保權益。
山陀兒颱風來勢洶洶,雲林二期水稻正逢抽穗期,可能因風勢大不結穗變成空包彈,收穫量銳減,大埤鄉是雲林縣最大產稻鄉鎮,有經驗的稻農在稻田裡灌水以減輕稻株搖晃,但仍然擔心到睡不著。
受到山陀兒颱風外圍環流影響及恐增強至中颱,台東往返離島客輪28日下午停航至10月2日,為疏運旅客,台東富岡往返綠島共開出8航次、往返蘭嶼4航次,分別疏運1021人及290人。「澎湖輪」公告9月30日、10月1日往返澎湖、高雄航班取消;太平山國家森林遊樂區29日下午3時起也預警性休園。
關西鎮公所在縣府農業處輔導下,租用西安里1處8分地稻田,請專業單位GPS定位及放樣,在2期作種植白、黃、紅、綠及紫色等5種顏色的稻種,經過1個半月成長,空拍呈現一幅非常可愛的「龍寶寶」彩繪稻田,成為繼關西仙草花田後,非常吸睛的觀光亮點。
大陸央視網18日報導, 2024年以來,中國大陸啟動實施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是糧食產量得以實現的基礎。目前,各地正全力以赴提升糧食產能,夯實秋糧豐收基礎。
雲林縣稻米產量全台第1,縣府計畫處為減少農業溫室氣體排放,推動「益生菌環境友善田」,計畫處15日表示,經半年實驗顯示,水稻田加入益生菌後,其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亞氮等溫室氣體均有明顯減量,將尋求企業認養友善田,鼓勵更多農民投入此計畫,未來還可作為碳稅,加速淨零排放的實現。
雲林縣稻米產量全台第1,縣府計畫處為減少農業溫室氣體排放,推動「益生菌環境友善田」,15日計畫處表示經半年實驗顯示,水稻田加入益生菌後,其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亞氮等溫室氣體均有明顯減量,將尋求企業認養友善田,幫助更多農民投入此計畫,未來還可作為碳稅,加速淨零排放的實現。
台東縣縱谷地區水稻進入第2期作生產,然而6月以來天氣高溫少雨,均溫達攝氏29.3度,累積雨量僅62.5毫米,溫度、雨量都創紀錄,池上鄉、鹿野鄉及關山鎮灌溉圳進水量不足,農田水利署台東管理處公告實施分區輪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