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縣稻米產量全台第1,縣府計畫處為減少農業溫室氣體排放,推動「益生菌環境友善田」,15日計畫處表示經半年實驗顯示,水稻田加入益生菌後,其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亞氮等溫室氣體均有明顯減量,將尋求企業認養友善田,幫助更多農民投入此計畫,未來還可作為碳稅,加速淨零排放的實現。
雲林縣政府積極推動淨零排放,由計畫處成立「低碳永續政策推廣小組」,今年初提出「緩解水稻田溫室氣體排放策略」,在有機質土壤加入纖維素作為微生素碳源培養益生菌,在大埤鄉6區實驗田規畫「益生菌環境友善田」,進行水稻田溫室氣體監測,今年上半年已有初步成果。
計畫處長李明岳表示,此計畫的測量方式為密閉罩蓋法,連結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亞氮氣體分析儀,分別計算施用益生菌製劑與未施加的慣行農田,其稻作生長期的溫室氣體總排放量,並以二氧化碳代表的全球暖化潛勢進行估算,便可得到一整個水稻生長期的溫室氣體總排放量。
李明岳說,計畫執行期程共12個月,預計今年1月開始至12月完成所有工作內容,目前已於6月完成雲林水稻田春稻的現地量測。施用益生菌的稻田從整地到收割,二氧化碳排放通量都有所下降;甲烷在分藥期下降最多;氧化亞氮則以抽穗期下降最多。
李明岳指出,近年來極端氣候導致全球農業生產力下降,發展提高產量的農業技術已成各國主要目標,除透過新技術,農民通常採取施用更多肥料或擴大耕種面積,但其過程會增加溫室氣體排放量,因此有必要設法因應。「益生菌環境友善田」可有效減少溫室氣體,將持續研究同時尋求企業認養。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