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推廣教育的搜尋結果,共183筆
靈鷲山無生道場今(2)日隆重舉行2026年水陸法會首場先修法會——「藥師經祈福暨瑜珈燄口法會」,由當家常存法師主法,法會現場梵音繚繞、香煙裊裊,吸引眾多信眾虔誠參與。新北市副市長朱惕之代表市長侯友宜出席,感謝靈鷲山長年致力於公益慈善與心靈教化,讓宗教信仰成為安定人心、凝聚社會的正向力量。
台南府城昔日重要水脈德慶溪由東至西蜿蜒市街,沿著德慶溪水域形成聚落、信仰,台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串聯德慶溪周邊6間宮廟,舉辦「走溪路、看功夫」尋找府城工藝風景,讓民眾循著舊河道走入廟埕,欣賞石雕、泥塑、彩繪等工藝品,讓大家更容易親近傳統工藝。
由永豐銀行與永豐金控支持,台灣看見家鄉推廣教育協會主辦的「看見家鄉·永續豐年」紀錄片影展,歷經半年孵育與陪伴,10部作品今(25)日於永豐金控中崙大樓盛大登場,為觀眾帶來一場以土地、人文與情感交織而成的影像盛宴。
桃園首座考古遺址展示館「大園尖山考古展示館」今年迎來開館4周年,桃園市政府文化局特別於25、26日上午10時至下午5時舉辦館慶系列活動,內容包括狂美交響管樂團音樂會、文物整飭體驗、光影「紋」語—史前紋飾掛燈工作坊、文資教育成果展與數位集章等活動。
為響應國軍人才培育政策,弘光科技大學15日表示,已與國軍中部空軍防空暨飛彈旅簽署策略合作備忘錄(MOU),將啟動健康事業管理系碩士營區在職專班合作計畫,為營區在職軍士官開闢一條友善、便捷的進修道路,讓部隊幹部能無縫接軌高階學術研究,培養具備軍民兩用的管理實力。
麗寶新藥於九月底受邀赴日進行專題演講,分享公司核心開發中藥物 LIB-101(rIL-12)在治療「急性輻射症候群」上的突破性成果。在恆河猴的實驗中證實,只需單次低劑量皮下注射即可在無需額外輸血或抗生素支持下顯著提高致命輻射曝露後之存活率,並恢復紅血球、白血球與血小板的多重造血功能。該成效獲得日本長谷川有史博士的高度肯定,替未來台日雙方合作,奠下良好基礎。
食農教育不再限於文青的小確幸。第一屆食農教育大會27日號召中央部會、地方政府、學校、農會、企業及民間團體共同參與。行政院長卓榮泰期勉,食農教育不僅是餐桌上的日常,更是國家戰略,連結全民健康、糧食安全與文化傳承。
2025全國古蹟日即將登場,桃園市文化局今年以「桃學趣.探險總動員」為主題,邀請民眾一同探索桃園豐富多元的文化資產,透過寓教於樂的方式,帶領大家發現桃園文化資產的動人新故事。文化局表示,共規畫5場系列多元豐富的桃園煤礦文化體驗,包括煤礦歷史講座、說故事及桌遊體驗,讓民眾深入了解桃園煤礦的豐厚歷史與文化內涵。
行政院院今(11)天拍板「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民生國安韌性特別預算案」,警政署為加強關鍵基礎設施的防護,編列21.5億元購買無人機、以及無人機等相關設備。 內政部次長吳堂安表示,面對國際情勢多變的情境下,期許在特別條例及預算的支持下,積極推動各項強化社會安全韌性之措施。
花蓮縣萬榮鄉「支亞干遺址」是縣內重要的史前玉文化資產,文化局2022年攜手當地族人成立考古學園,推廣在地文化也讓民眾體驗試掘過程認識歷史,廣獲好評,園區今年獲文化部支持展開優化工程,更新導覽系統與展覽內容,盼讓考古更親民,成為大眾認識土地與歷史的起點。
花蓮縣萬榮鄉「支亞干遺址」是縣內重要的史前玉文化資產,文化局2022年攜手當地族人成立考古學園,推廣在地文化,也讓民眾體驗試掘過程認識歷史,廣獲好評。園區今年獲文化部支持展開優化工程,更新導覽系統與展覽內容,盼讓考古工作更加親民,成為大眾認識土地與歷史的起點。
苗栗縣立鯉魚國小位處三義鄉鯉魚村,是平埔族之一的巴宰族世居地,縣府爭取中央經費及自籌款,拆除改建鯉魚國小新校舍,近日已近完工,苗栗縣長鍾東錦26日上午赴新校舍視察,親自體驗從新校舍遠眺火炎山美景,由於鯉魚國小新校舍設計相當亮眼,未來將成為遊客遊覽舊山線及鯉魚潭水庫時新打卡景點。
一名8歲男童日前參加中原大學推廣教育處舉辦的廚藝夏令營,未料因同學打翻油鍋全身遭嚴重燙傷,家長指控校方隱匿傷勢延誤送醫且卸責,且意外險竟不理賠,處理過程都在說謊。校方24日回應,發生意外難辭其咎,後續會負擔全部醫療費用,且會支付合理賠償金。
新北市農業局輔導鶯歌區農會興建農糧倉庫及農業推廣教育中心,副市長劉和然11日出席開工典禮,工程斥資逾1億元,占地面積約1600平方公尺,預計2026年底完工,除了推廣農業知識外,也提供農民全方位服務,服務人次將增加3倍。
新北市農業局輔導鶯歌區農會提升農業服務量能,興建農糧倉庫及農業推廣教育中心,副市長劉和然今(11)日出席開工典禮,工程斥資逾1億元,占地面積約有1600平方公尺,預計於2026年底完工,除了推廣農業知識外也提供農民全方位服務,服務人次將增3倍。
為深化青年創業資源交流,桃園市青年局於8月4日接待來自彰化縣「少年頭家養成學院」的43位學員前往A8桃園智慧產業加速器參訪。透過介紹桃園創業支持政策、產業對接機制及進駐團隊經驗分享,促進南北青創能量對話,共同打造更寬廣的創業舞台。
近日有網友在日本二手市集逛街時,驚見台灣連鎖足體養生館制服陳列販售,直呼「好親切!」也勾起不少人回憶:多年前曾在網路上看見非洲人穿著自己國中制服。這些趣事讓人不禁思考:丟進回收箱的舊衣,都有被好好利用嗎?信義房屋「社區一家」計畫2023年楷模獎得獎計畫《衣物旅程案內所:探索西門町潮流的永續地圖》提出了不同的觀點,重新省思衣物回收的觀念。
監察院30日公布國立台北大學台北校區BOT案調查結果,台北大學因搬遷到新北市三峽校區,在北市的民生、建國校區以「產學合作」名義辦理BOT案,開發超過1.2萬多坪,但實際需求僅621坪,且教育部草率認定BOT案設施是「文教設施」並授權執行,因此糾正台北大學及教育部。
國立台北大學因搬遷到新北市三峽校區,所以將在台北市內的民生、建國校區以「產學合作」名義辦理BOT案,但監院調查指出,該BOT案挹注財源有限,且興建「校友會館」更當一般旅館使用,而教育部未未要求該校確實檢討使用需求,草率認定BOT案設施是「文教設施」並授權執行,因此糾正台北大學及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