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攝取量的搜尋結果,共899

  • 久坐久站循環差?中醫推自製「花青素之王」茶飲 促血管彈性護健康

    久坐久站循環差?中醫推自製「花青素之王」茶飲 促血管彈性護健康

    許多職業經常久坐或長時間站立,難免血液循環不良,甚至引發不適。多項研究指出,普遍存在於綠色蔬菜的花青素,又被稱為血管的「保護傘」,其中洛神葵(花)又有「花青素之王」的美名,中醫師陳潮宗建議,可將洛神葵以熱水沖泡後製成洛神花茶,每天服用約700毫升,可促進血管內皮再生、改善血管彈性與通透性。

  • 廚房「平價3寶」能調味還是癌症剋星 營養師揭正確吃法

    廚房「平價3寶」能調味還是癌症剋星 營養師揭正確吃法

    蔥、薑、蒜是廚房中常見的平價三寶,營養師劉怡里說,蒜最有助於健康的吃法是生吃或泡橄欖油,內含蒜素與類黃酮,能抑制致癌物亞硝胺生成、減少腫瘤增生並提升免疫力;蔥含硒與麩胱甘肽,可抗氧化、降低胃液中亞硝酸鹽含量,幫助預防胃癌;薑含薑辣素與薑醇,具抗發炎與抑制腫瘤生成的作用,因此三樣東西,又被稱為「癌症剋星」。

  • 尿越透明≠健康  4原因恐是「腎臟在求救」 2顏色才正常

    尿越透明≠健康 4原因恐是「腎臟在求救」 2顏色才正常

    當尿液混濁時,民眾多半會覺得是因水分補充不足,但泌尿科醫師王士綱表示,長期尿液透明也不一定代表健康,當心這是腎臟發出的求救警訊。理想的尿液顏色應呈淡黃色或淺稻草色,代表體內水分與代謝平衡,腎臟在正常濃縮與排泄廢物。

  • 全民減糖!含糖飲料稅該漲?醫界呼籲比照英國新加坡

    全民減糖!含糖飲料稅該漲?醫界呼籲比照英國新加坡

    台灣糖尿病人口已將近260萬人,且出現年輕化趨勢,40歲以下族群發生率暴增25%。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今天(5)發表最新《台灣糖尿病年鑑》,並提出「全民減糖行動」建言,呼籲政府借鏡英國、新加坡等國經驗,提高含糖飲料稅,並強化含糖量標示,以具體行動推動「減糖」。

  • 少鹽還不夠!專家激推喝水穩血壓法:黃金眉角曝

    少鹽還不夠!專家激推喝水穩血壓法:黃金眉角曝

    高血壓是心血管疾病、腦中風、糖尿病、腎臟病等重大慢性病的共同危險因子,全台更有400多萬人罹患高血壓。營養師薛曉晶表示,攝取充足的水分,是控制血壓最簡單也最有效的方法,建議高血壓患者應每天分次喝足2000到2500c.c的水,就是給心血管最好的禮物。

  • 橄欖油助代謝又抗發炎 每天半匙助瘦身 3挑選指南曝

    橄欖油助代謝又抗發炎 每天半匙助瘦身 3挑選指南曝

    想減肥不能吃油?一項由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領導的研究指出,每天攝取約半湯匙(約7克)橄欖油的成年人,比起食用奶油、人造奶油或其他植物油者還容易變瘦。這是因橄欖油富含單元不飽和脂肪酸與多酚,能幫助身體代謝、抗發炎,長期下來更健康。

  • 坣娜肺腺癌逝 研究揭吃錯超傷肺 超加工食品害罹癌率大增

    坣娜肺腺癌逝 研究揭吃錯超傷肺 超加工食品害罹癌率大增

    以〈奢求〉、〈一廂情願〉等歌曲走紅的歌手坣娜病逝,死因證實為肺腺癌。許多人認為,只要不暴露在污染環境、不抽菸,就能避免肺腺癌,但研究發現錯誤飲食也是兇手之一,高糖、高脂的食物都是推手。而頻繁食用超加工食品如汽水、洋芋片、雞塊等,罹患肺癌的機率,也比極少食用的人高出41%。

  • 爆紅助眠神器「甘胺酸鎂」真的能改善睡眠嗎? 專家揭真相

    爆紅助眠神器「甘胺酸鎂」真的能改善睡眠嗎? 專家揭真相

    近期社群上掀起「甘胺酸鎂」熱潮,許多人為能睡個好覺,便跟隨市場購買服用。然而,面對「一夜好眠」的承諾,鎂真的能改善睡眠嗎? 根據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發表的研究指出,鎂確實是人體所需的礦物質,但並非人人都需要額外補充,更不具備任何神奇療效。

  • 食安大漏洞!一年進口3002次免查驗食品 夜市、網路平台販售

    食安大漏洞!一年進口3002次免查驗食品 夜市、網路平台販售

    根據《食安法》,一般食品6公斤及1000美元以下得免申報輸入查驗。民進黨立委林淑芬質疑無管理配套,以個人自用名義在國內違規販售,夜市、網路平台都看得到,稽查強度卻微不足道。立委廖偉翔則指出,審計部報告也顯示,民眾重複進口食品高達數百次,後續透過市場稽查事倍功半,也難以回溯進貨來源。衛福部長石崇良允諾,將針對高頻次輸入食品的民眾進行勾稽,1個月內完成檢討。

  • 免打萬元瘦瘦針!「平民蔬菜王」有相同效果且更持久

    免打萬元瘦瘦針!「平民蔬菜王」有相同效果且更持久

    近些年來瘦瘦針超夯,但1針約上萬元,讓不少想甩肉的小資族卻步。營養師高敏敏表示,不只瘦瘦針能刺激GLP-1的減重機制,含有綠原酸的地瓜葉也辦得到,且有「平民蔬菜王」之稱的地瓜葉還富含植化素等多種營養,能減重、穩血糖、護肝與健骨,也沒有瘦瘦針可能導致的噁心、嘔吐等副作用,是CP值超高的「瘦瘦菜」。

  • 半百回春!研究揭每天補充維生素D四年 延緩生理老化3年

    半百回春!研究揭每天補充維生素D四年 延緩生理老化3年

    現代人追求健康與長壽。食安專家韋恩表示,研究發現,年過50歲的人,連續4年每天補充維生素D,能減緩染色體末端端粒體的縮短速度,這代表可延緩約3年的生理老化。端粒體的縮短是一種自然老化的過程,而研究凸顯出補充維生素D,或許可被視為抗老化的有效策略。

  • 維生素C高檸檬20倍 冷門水果抗發炎 還延緩糖尿病

    維生素C高檸檬20倍 冷門水果抗發炎 還延緩糖尿病

    最近天氣起伏不定,可能影響泌尿系統健康。泌尿科醫師呂謹亨分享,他在小農市集的攤位發現「油甘果」,這種水果有酸澀感,但緩慢咀嚼後頗回甘,民眾若每天吃約10至20克果肉,有助於改善排尿困難、頻尿,更能調節血糖與血脂,降低腎病變風險。

  • 瘦瘦針非萬靈丹 減重應下對藥

    瘦瘦針非萬靈丹 減重應下對藥

     近年「瘦瘦針」掀起減重熱潮,隨著第3代「瘦瘦筆」在台上市,再度引發討論。專家提醒,瘦瘦針並非萬靈丹,許多人誤以為「打了就不餓、不吃就會瘦」,忽略均衡營養進食與肌肉維持的重要性。若施打期間飲食高油高糖,不僅無法達到減重效果,還可能傷害腸道菌相,增加身體負擔。

  • 國二少女罹糖尿病 母曝三餐哭喊:是我害了她

    國二少女罹糖尿病 母曝三餐哭喊:是我害了她

    糖尿病逐漸年輕化,營養師高敏敏分享案例指出,曾遇到一位14歲女國中生確診糖尿病,媽媽在聽到後,激動哭喊自己害了女兒一輩子,經詢問後得知,該名國二少女每天都攝取過多的精緻糖,三餐外食,下午還都會吃上3顆車輪餅,長期下來導致血糖過高,罹患糖尿病。

  • 百萬人研究認證 5類食物助長壽:蔬果不是越多越好

    百萬人研究認證 5類食物助長壽:蔬果不是越多越好

    現代人追求健康長壽。最新研究發現,長期食用堅果、全穀類、水果、蔬菜和魚類,有助於延長壽命,這當中又以堅果與全穀類,與較低的死亡率關聯性最強,水果與蔬菜雖然有益健康,卻並非越多越好,至於過量攝取紅肉、加工肉品與含糖飲料,則會增加死亡風險。

  • 每天壓力大還睡不飽?你可能缺乏1關鍵營養素

    每天壓力大還睡不飽?你可能缺乏1關鍵營養素

    若經常起床後仍感到疲倦,或是工作時難以集中注意力甚至情緒低落,這時身體可能缺乏「維生素 B12」。維生素 B12 是維生素 B 群的一員,屬於人體無法自行合成、需從食物中攝取的水溶性營養素。它在體內扮演多重關鍵角色,包括協助醣類、蛋白質與脂肪的代謝,維持紅血球生成及神經系統健康,可說是能量與專注力的維他命。

  • 日本人長壽秘密 納豆護骨抗血栓 醫示警3族群少碰

    日本人長壽秘密 納豆護骨抗血栓 醫示警3族群少碰

    日本人愛吃納豆,也以長壽聞名。營養醫學醫師劉博仁表示,營養醫學醫師劉博仁表示,納豆中會「牽絲」的黏液與益生菌,能夠抵抗胃酸、直達腸道,有助溶解血栓、強健骨骼、保養腸道功效,但他提醒,腎功能不佳、重症住院患者與正在服用抗凝血劑者,應避免食用納豆,或先諮詢醫師意見,以免影響病況。

  • 吃魚抗發炎降血脂 醫點名這4種:選對才有效

    吃魚抗發炎降血脂 醫點名這4種:選對才有效

    多數人都知道吃魚有益健康。家醫科醫師魏士航表示,研究證實,魚油能降低發炎反應、降低三酸甘油酯,一般人只要每周吃3次富含Omega-3的油性魚,例如鮭魚、鯖魚、秋刀魚、沙丁魚,就能達到理想攝取量,但若是吃鱈魚、鯛魚、養殖魚等Omega-3含量低的魚,上述保健效果,就可能大打折扣。

  • 防骨鬆 趁年輕補鈣質存骨本

    防骨鬆 趁年輕補鈣質存骨本

     我國65歲以上長者平均每7人就有1人罹患骨質疏鬆,醫師指出,骨質約在20至30歲達巔峰後逐漸下降,但國人鈣質攝取卻未達每日建議量6成,呼籲民眾及早補充鈣質,多運動、曬太陽,飲食可多吃牛奶、魚、豆類,並適當補充保健營養品。

  • 全球逾9成人口處PM2.5超標環境 研究揭多吃水果可「護肺」

    全球逾9成人口處PM2.5超標環境 研究揭多吃水果可「護肺」

    英國萊斯特大學研究指出,女性每天吃4份以上水果,肺功能受空氣污染影響的退化幅度較低。主導研究的環境健康與永續發展中心博士生考斯里(Pimpika Kaewsri)推測,水果中天然的抗氧化與抗發炎成分,有助於減輕細懸浮微粒(PM2.5)對肺造成的危害。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