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新契約保費收入的搜尋結果,共197筆
凱基金控(2883)公布10月自結財務數據,單月稅後獲利為新台幣47.49億元,前10月累計稅後獲利238億元,每股盈餘1.37元。凱基金控指出,ONE KGI整合效益全面展現,銀行、證券、壽險三大業務交出穩健成績單,其中,銀行與證券兩大支撐金控現金股利的子公司,前10月合計貢獻獲利152.84億元,年增近13%,為金控未來配息奠定堅實基礎。
台灣金融購併擬再添一樁,十月二十三日晚間,傳出玉山金控將以每股約八至八.二元,換股購併三商美邦人壽(以下簡稱三商壽)。
金管會公布,壽險業今年前八月外幣保險商品新契約保費收入折合約新台幣2,718.13億元,其中投資型保險約423.13億元,占比約16%、傳統型保險約2,295億元,占比約84%。
今年前九月,八家壽險公司誕生12張「百億神單」,超過去年全年的11張,創2022年來、四年新高紀錄;其中壽險龍頭國泰人壽獨占四張、富邦人壽兩張,南山人壽、新光人壽、安達人壽、法國巴黎人壽、凱基人壽與安聯人壽各一張,12張神單合計銷售突破2,000億元。
今年前九月,八家壽險公司誕生12張「百億神單」,超過去年全年的11張,創2022年來、四年新高紀錄;其中壽險龍頭國泰人壽獨占四張、富邦人壽兩張,南山人壽、新光人壽、安達人壽、法國巴黎人壽、凱基人壽與安聯人壽各一張,12張神單合計銷售突破2,000億元。
三商壽(2867)自結前三季稅前淨利4.4億元,稅後淨利9.4億元,每股稅後盈餘0.16元。三商壽第三季每股獲利0.28元,一舉扭轉半年的虧損,主要因台股指數大漲,適度調節持股配置,提升權益類資產獲利,逢高實現資本利得;加上配合主管機關發布準備金暫行措施,與額外增提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有效減緩台幣兌美元前三季大幅升值影響,第三季底淨值為408億元,淨值比更一舉提升至2.98%,非常接近法定標準,總資產達1.60兆元。
壽險業今年業績亮眼,壽險公會16日公布,前九月新契約保費,除健康險年減6.3%獨憔悴、傳統型傷害險年增7.9%,其餘險種包括傳統型壽險、傳統型投資險與年金險等,全數呈兩位數增長;其中投資型保單新契約保費熱銷2,958億元、年增30.5%。
保發中心7日公布最新統計,8月壽險保費收入1,902億元,為2024年11月以來、十個月新低;保險給付也同步下滑至1,769億元,為一年半以來最低。保費收入扣除保險給付後,8月保費呈現金淨流入133億元,連三月淨流入,壽險業的流動性警報暫告解除。
保發中心7日公布最新統計,8月壽險保費收入1,902億元,為2024年11月以來、十個月新低;保險給付也同步下滑至1,769億元,為一年半以來最低。保費收入扣除保險給付後,8月保費呈現金淨流入133億元,連三月淨流入,壽險業的流動性警報暫告解除。
金管會公布,今年前七月外幣保險商品新契約保費收入折合約新台幣2,381.93億元、年增40.76%,投資型保險約357.03億元、占比約15%、傳統型保險約2,024.9億元、占比約85%,幣別部分,主要為美元、澳幣及人民幣保單,今年全年外幣保單新契約保費有機會挑戰3,500億元的近三年新高。
壽險公會17日公布統計顯示,今年前八月壽險投資型與傳統型保單新契約保費,均寫下雙位數增長、締造佳績。壽險公會分析,保單熱賣與近期投資市場氣氛樂觀,以及壽險公司調升美元利變型保單宣告利率,提升美元利變型保險商品吸引力與銷售等因素有關。
金融市場多頭氣勢旺,壽險業保單同步熱銷。壽險公會17日公布,壽險業今年前八月總保費收入計1兆7,150億元,年增逾一成,其中新契約保費收入為6,575億元、年增26.9%,續年度保費1兆574億元、小增2.3%。
金融市場多頭氣勢旺,壽險業保單同步熱銷。壽險公會17日公布,壽險業今年前八月總保費收入計1兆7,150億元,年增逾一成,其中新契約保費收入為6,575億元、年增26.9%,續年度保費1兆574億元、小增2.3%。
美國聯準會(Fed)即將吹響降息號角,資金移轉效應持續影響金融市場,除了股市漲匯率升,美元保單買氣也提前升溫。彙整主要業者統計結果,今年前八月,六大壽險合計新契約保費(FYP)3,882.4億元、年增25.8%,估計今年前八月,整體業界新契約保費可望突破6,600億元,年增率近三成。
南山人壽8月受惠於穩定的經常性收益及資本利得挹注,單月稅後淨利25.5億元,累計1-8月稅後淨利177.32億元,每股盈餘1.21元。
隨國人壽命增加,實支實付醫療險損失率偏高,「漲價」聲浪響起,且漲幅可能高達3成,還溯及舊保單;保誠人壽3日舉辦全新品牌記者會,總經理王慰慈會後受訪指出,隨平均餘命增加,保費調節在國外非常普遍,不過,台灣固定費率實施已有一段時間,保險公司需要與消費者做更細緻的溝通。
壽險公會理事長28日改選,由理事長陳慧遊順利連任。他表示,保險是人的行業、信賴的行業,保險業要追求永續,就要同時顧及員工、股東與保戶,以因應未來不可預測的世界。未來工作重點仍為協助壽險業解決問題,例如實支實付險合理調費機制、長期匯率避險及壽險資金投入公共建設等。
壽險公會今天召開會員代表大會,進行第十屆理監事選舉,原壽險公會理事長陳慧遊續任理事長。
外幣保單買氣回溫,保險局統計,壽險業上半年外幣保險商品新契約保費收入,折合約新台幣2,006.11億元,其中投資型保險約275.27億元、占比約14%、傳統型保險約1,730.84億元、占比約86%。外幣保單新契約保費收入年增率方面,外幣投資型保險年增30%、傳統型保險年增36%,整體年增35%,都有3成以上的成長成績。外幣保單新契約銷售幣別主要為美元、澳幣及人民幣前三大。
壽險業面臨幣別錯配風險,惠譽信評26日對此表示,短期內持續影響壽險業財務表現,可透過提高外幣計價保單、多元的外幣資產配置,及管理外匯風險曝險等措施,緩解匯率波動對盈餘帶來的不利影響。此外,壽險業評估其資本成本長期高於報酬後,不排除考慮出售持股,市場上可能出現更多併購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