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新核能時代的搜尋結果,共12筆
重啟核三公投23日投票,去年初從核三廠退休的技術經理羅富國17日現身說法,強調接觸這麼久,「也沒變成畸形」;他並透露,幾年前核三做過完整評估,但因政府政策關係,才未向核安會申請延役。而據評估,核三延役20年可以創造出多少經濟力,所以核三是安全的,希望屏東鄉親支持。
核三重啟公投案將於23日投票,國民黨籍屏東縣議員黃明賢17日舉辦《新核能時代》放映會,盼用科學取代意識形態的偏見,讓支持與反對核電的民眾進行對話,而去年初從核三廠退休的技術經理羅富國也現身為大家釋疑,他強調,「他也沒變成畸形」,核能是安全的,希望屏東的鄉親可以支持。
核三重啟公投案將於23日投票,國民黨籍屏東縣議員黃明賢17日舉辦《新核能時代》放映會,盼用科學取代意識形態的偏見,讓支持與反對核電的民眾進行對話,立委蘇清泉也到場關心,而當提及經濟部長郭智輝的「核三敦親睦鄰費說」時,他再次怒批,「這是嚴重失言又失格,虧郭出生枋寮」。
關於和碩董事長童子賢提出「鏟掉核一核四,蓋芬蘭OL3核電廠」的看法,核四前廠長王伯輝感到相當震驚且心痛。他表示,核四廠是當年台電公司與各個工程團隊盡心盡力的心血結晶,是絕對值得自豪的台灣之光。如今卻在各種不正確的批評中被徹底抹煞。王伯輝在穩定心情後認為,顯然童董事長並不瞭解核四的真相,建議他先去核四參觀後再做決定。
由比爾蓋茲(Bill Gates)創立泰拉能源(TerraPower)公司表示,計劃在懷俄明州燃煤電廠核舊址興建的鈉冷式反應器,正在向美國監管單位申請開工許可,希望在6月動工。這將是美國第一座4代核電廠,也宣告美國正式加入低成本核反應器的競賽,其他參賽者還有俄羅斯與中國大陸。
「朝著錯誤方向努力邁進,只會招來更大的災難!」國際名導奧斯卡金獎導演奧立佛.史東(Oliver Stone)在其新作《新核能時代(Nuclear Now)》倡議人們應該重新檢視過去遭到誤解的核電,取代造成氣候變遷的化石燃料。近日COP28閉幕,「減少化石燃料」成為全球議題,清大教授李敏引述奧立佛.史東觀點,表示德國和我國皆因錯誤的反核能源政策帶來電價上揚和碳排劇增苦果。
日前,台電與中研院聲稱「去碳燃氫」是重要的減碳技術,可以把天然氣裡的氫氣給抽離出來,氫氣可以做燃料,至於留下的碳黑,封存好也就不會造成汙染,或者成為工業原材料。對此,清華大學系統與工程學系葉宗洸教授指出,氫燃料是潔淨能源的發展方向,但是以「去碳燃氫」來得到氫氣,則相當爭議,因為這種氫氣並不乾淨。真正的做法應該與核電配合,利用核反應本身產生的高溫,就能取得乾淨而無爭議的氫氣,再做其他用途。
近日在杜拜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締約方第28次會議(COP28),就能源比例做出重大決定。包括美國、日本、英國、法國、荷蘭等多個歐洲國家在內的22國領袖,簽署一項宣言,號召在2050年將核能發電量提升到以2020年為基準的3倍,理由是「核能在達成碳中和目標上扮演了關鍵角色」。美國氣候特使凱瑞更表示,要達到2050年碳排淨零,不可能不使用核能。
2024年總統選舉候選人登記已截止,某某與某某配的鬧劇已經結束。選舉應該回到民主政治的正軌,檢視候選人的治國理念與國家大計。目前三組候選人,除了賴清德外、侯友宜與柯文哲都明確的提出恢復使用核能的能源政策,可惜的是都沒有提出具體可擺脫再生能源利益集團與反核基本教義派的阻擾的具體計畫。
美國著名電影導演奧立佛史東(Oliver Stone),近年側重在時政議題,他費時三年的科學紀錄片《新核能時代》(Nuclear Now)獲得普遍好評,也被視為全球核能復興的再一助力。在影片中,導演揭穿了石油業為了自身利益,動員各種輿論管道汙衊核能工業,甚至收買著名的環保團體。
美國名導奧立佛史東(Oliver Stone)曾以《前進高棉》、《七月四日誕生》、《閃靈殺手》、《誰殺了甘迺迪》名留影史,近10年將重心轉向紀錄片,全新力作再次挑戰敏感題材,推出以全新觀點省思核電去留的紀錄片《新核能時代》(Nuclear Now),源自對氣候變遷的恐懼,奧立佛史東運用強而有力的實證,輔以生動直白的譬喻說明,然而面對全球的反核聲浪,讓奧立佛史東都坦言:「這件事幾乎要了我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