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普選票的搜尋結果,共77筆
前美國總統拜登在離任前夕的電視演說曾警告,極其富裕的一群人正在美國集中權力,打開美國「寡頭統治」(oligarchy)的大門,嚴重威脅自由與民主的體制。這個警告劍指地產富豪川普與科技大亨馬斯克聯手組建的新政府,享有普選票、國會兩院和最高法院多重優勢下,將肆無忌憚地實行其背離民主程序、違反民權價值、破壞國際秩序現狀,其預言已逐步實現。但是川普這位自稱二度執政第一個月是美國有史以來最成功的一個月,華盛頓建國時次之的總統,其政權的性質與方向,恐怕不是拜登或其他論者一句「寡頭統治」、「財閥政治」(plutocracy)那麼簡單。
拜登在離任前夕的電視演說曾警告,極其富裕的一群人正在美國集中權力,打開美國「寡頭統治」的大門,嚴重威脅自由與民主的體制。這個警告劍指地產富豪川普與科技大亨馬斯克聯手組建的新政府,享有普選票、國會兩院和最高法院多重優勢下,將肆無忌憚地實行其背離民主程序、違反民權價值、破壞國際秩序現狀的議程,其預言已逐步實現。但川普二度執政政權的性質與方向,恐怕不是拜登或其他論者一句「寡頭統治」那麼簡單。
拜登總統在離任前夕的電視演說曾警告,極其富裕的一群人正在美國集中權力,打開美國「寡頭統治」(oligarchy)的大門,嚴重威脅自由與民主的體制。這個警告劍指地產富豪川普與科技大亨馬斯克聯手組建的新政府,享有普選票、國會兩院和最高法院多重優勢下,將肆無忌憚地實行其背離民主程序、違反民權價值、破壞國際秩序現狀,其預言已逐步實現。但是川普這位自稱二度執政第一個月是美國有史以來最成功的一個月,華盛頓建國時次之的總統,其政權的性質與方向,恐怕不是拜登或其他論者一句「寡頭統治」、「財閥政治」(plutocracy)那麼簡單。
川普(Donald J. Trump)擔任美國總統六星期後,他在美東時間週二晚間向國會和全國發表講話,這是一場有史以來最長的國會演講,他概述了未來四年的目標,以及他認為已經達到的成就。但是他的說法正確嗎?只有墨西哥交出販毒集團老大符合事實,其他都充滿誤導與錯誤。
立法院長韓國瑜率領跨黨派立委出席美國總統川普就職典禮,他以「爆出大紅盤」及「突破」形容此行成果。表示在就職典禮當天,他與美國總統川普僅相隔25公尺,並拜會「威爾遜中心」及「傳統基金會」兩大華府智庫。然而,可惜的是,韓國瑜未能與川普直接會談,錯過拜訪「美國優先政策研究所」,其實它才是川普各項政策的真正內圈智庫與諮詢對象。
自從去年11月5日川普勝選後,拜登總統仍然非常積極,顯示在1月20日即將卸任前仍會「做好做滿」,表現無比的企圖心。
2017年以來,美國行政部門、國會、智庫界對華戰略鷹派的涉台言論和行為,是觀察美國「全政府」對華政策和涉台政策變化的一個重要視角。較為全面地認識美國戰略鷹派的台灣觀念、政策主張以及思維方式,把握它背後的深層次原因和考慮,有助於大陸從更加多元的角度分析評估美國對台政策的面貌和發展走向。
2024年是動盪的一年,將預演2025年的波濤洶湧。許多主要國家領袖的地位搖搖欲墜,甚至現任政府大敗換人。首先當然是美國總統拜登放棄連任,民主黨慘敗,21世紀第一民粹強人川普王者再起,勢將成為自由民主國家領袖與美國歷代總統全新的典範。
2024年對世局來說是動盪的一年,將預演2025年的波濤洶湧。許多主要國家領袖的地位搖搖欲墜,甚至現任政府大敗換人。首先當然是美國總統拜登放棄連任,民主黨慘敗,21世紀第一民粹強人川普王者再起,勢將成為自由民主國家領袖與美國歷代總統全新的典範。
「不就是再多花點錢買武器嗎?」此等想法不但膚淺而且危險。我在美國總統大選後立即赴美觀察選後情勢變化。華府半夜3點被台北的媒體朋友叫醒,驚聞《金融時報》報導賴政府已在商議,擬向美國提出價值150億美元的大型海空載台軍購清單。
「不就是再多花點錢買武器嗎?」此等想法不但膚淺而且危險。我在美國總統大選後立即赴美觀察選後情勢變化。華府半夜3點被台北的媒體朋友叫醒,驚聞《金融時報》報導賴政府已在商議,擬向美國提出價值150億美元的大型海空載台軍購清單。
2024美國大選落幕,結果讓人滿地找眼珠子。不僅選舉人票差了一段,民主黨賀錦麗的普選票數也輸給川普。共和黨再次掌控參眾兩院、完全執政,四年後徹底復仇,川普成為繼雷根之後人氣最高的共和黨籍美國總統。
代表共和黨參選的川普取得總統勝選、參眾議院及州長席次的全面獲勝,不僅意味著美國選民對民主黨參選人賀錦麗的否定,更意味著對拜登和民主黨執政四年的全面否定。為什麼?前美國總統柯林頓曾說:「笨蛋,問題在經濟」。以這次美國大選來說,這句話只對了一些。正確的講法要說:「笨蛋,問題在庶民經濟」。
美國總統大選落幕,副總統賀錦麗(Kamala Harris)團隊仍在向選民募款,過去募得的款項疑似無法支付競選支出,美媒指出,賀錦麗投入選戰15周來,團隊支出就高達15億美元(約新台幣488億元),不過最終仍以敗選收場,如今部分民主黨人也質疑,團隊花鉅資邀請名人造勢是否有效。
美國與日本近來更換重要的政府領導人。美國共和黨提名的川普捲土重來,選前多數媒體猜測川普會當選,結果無論是選舉人團票數或普選票數,皆大勝民主黨提名的賀錦麗,川普旋風甚至帶領共和黨拿下參議院與眾議院的過半數席次。
美國與日本近來更換重要的政府領導人。美國共和黨提名的川普捲土重來,無論是選舉人團票數或普選票數,皆大勝民主黨提名的賀錦麗,川普旋風甚至帶領共和黨拿下參議院與眾議院的過半數席次。選前多數媒體猜測,如果川普當選將帶來哪些哪些的改變等等,如今川普終於當選。
美國總統大選結果出乎主流媒體民調的預測,出現民主黨的賀錦麗選舉人票與普選票雙輸的局面。然而這不代表民主黨沒有重起的機會,誠如拜登在賀錦麗敗選後表示,挫敗是難以避免的,但放棄卻是不可原諒的。賀錦麗的敗選感言,也提到雖承認敗選,但不承認推動這場奮戰,為自由、機會、公平和所有人尊嚴之奮戰的失敗。
川普回歸,美國盟邦的「川普2.0焦慮」也開始出現。不僅烏克蘭緊張,歐盟、日本、韓國都很緊張,擔心與美國關係生變。台灣也一樣。近日來「台灣如何應變」已成為輿論的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