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杜如松的搜尋結果,共20筆
民主黨陣營的前副國務卿坎貝爾及前白宮國安會中國事務主任杜如松,日前聯名在《外交事務》發表〈低估中國〉一文,直指川普的對等關稅政策錯認藉由單方面對中施壓,便能改變雙邊貿易失衡與產業空洞化問題,卻忽略中國的國力早已不是二十年前的複製者,而是具備自主創新與強大產能的體系性對手。
民主黨陣營的前副國務卿坎貝爾(Kurt Campbell)及前白宮國安會中國事務主任杜如松(Ruh Doshi),日前聯名在《外交事務》發表〈低估中國〉一文,直指川普的對等關稅政策錯認藉由單方面對中施壓,便能改變雙邊貿易失衡與產業空洞化問題,卻忽略中國的國力早已不是二十年前的複製者,而是具備自主創新與強大產能的體系性對手。
美國白宮日前斷援烏克蘭,讓一票眾議員們擔心,這恐影響美國對台灣承諾的觀感,進而撼動美國與盟友聯手抗中的能力。前白宮國安會中國與台灣事務資深主任杜如松指出,中國恐把美停止援烏的事件,看作白宮未來可能切斷對台援助的訊號。美對中鷹派學者白邦瑞呼籲美政府建立專門機構,像應對蘇聯一樣應對中國。
從對盟友加徵關稅,到破壞援助計畫再到嘲諷法治,美國總統川普的舉動可能會讓中國夢想成真。
2017年以來,美國行政部門、國會、智庫界對華戰略鷹派的涉台言論和行為,是觀察美國「全政府」對華政策和涉台政策變化的一個重要視角。較為全面地認識美國戰略鷹派的台灣觀念、政策主張以及思維方式,把握它背後的深層次原因和考慮,有助於大陸從更加多元的角度分析評估美國對台政策的面貌和發展走向。
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將於明年1月20日重返白宮,2025年的美中關係備受矚目。美國專家指出,川普上任初期,姑且會先給中國一個機會,但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讓他失望,川普便會在年底前採取一系列強硬政策,當中包括批准向台灣運送大型武器。
印度裔近年在美國頭角崢嶸,睥睨其他亞裔移民。甫大選敗陣的拜登總統副手賀錦麗,母親是來自印度南部的坦米爾人,川普身邊的億萬富豪拉馬斯瓦米及前國家安全會議中國事務主任杜如松,都是第二代坦米爾移民。特別是後者,他是美國當下少數懂中文的中國通,不用假手他人翻譯而直接閱讀中文文獻。
印度裔近年在美國頭角崢嶸,睥睨其他亞裔移民。甫大選敗陣的拜登總統副手賀錦麗,母親是來自印度南部的坦米爾人,川普身邊的億萬富豪拉馬斯瓦米及前國家安全會議中國事務主任杜如松,都是第二代坦米爾移民。特別是後者,他是美國當下少數懂中文的中國通,不用假手他人翻譯而直接閱讀中文文獻。
美國總統大選揭曉,為美國對中政策帶來改變。前美國國安會負責中國問題的官員杜如松(Rush Doshi)近日撰文表示,中國是美國一個世紀以來最強大的地緣政治對手,「戰勝中國」是美國兩黨當前的共識,但川普與其幕僚意見相左,再次當選恐會讓美國輸掉與中國的競爭,反而「讓中國再次偉大」。
美國大選即將登場,原先民調被看好的副總統賀錦麗,逐漸被前總統川普超車,連帶著以川普政策與政治傾向為投資指標的「川普交易」,再度受到市場關注,吾人只希望台灣不要在川普的交易名單上。然而,一旦他再度入主白宮,我國需付保護費恐無法避免。
美國大選即將登場,原先民調被看好的副總統賀錦麗,逐漸被前總統川普超車,連帶著以川普政策與政治傾向為投資指標的「川普交易」,再度受到市場關注,吾人只希望台灣不要在川普的交易名單上。然而,一旦他再度入主白宮,我國需付保護費恐無法避免。
民主黨總統候選人賀錦麗與共和黨候選人川普14日同時在關鍵搖擺州賓州競選造勢。賀錦麗強烈批評川普提議用軍隊處理「內部敵人」的發言,指責其對美國民主構成嚴重威脅;川普的活動則出現觀眾悶熱暈倒的插曲,競選團隊則藉機批評現任政府不願提高維安,許多活動被迫改在室內進行。
《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14日刊出前白宮國安會中國與台灣事務資深主任杜如松(Rush Doshi)的投書,指出川普並未接受美國要「勝過」中國大陸的跨黨派共識,他根據川普近日有關台灣的言論,認為若他重返白宮,恐壯大北京奪台;另外杜如松也提及,北京官員正低調打聽,川普會否默許解放軍對台行動。
針對中國大陸14日在台海與台灣周邊的聯合軍演,美國國務院當日稍晚表達「嚴重關切」。自從美國眾議院前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2022年8月訪台後,大陸即對台軍演,美國當時譴責北京重大升級、毫無正當理由,對大陸後續軍演美國最多僅「深表關切」,此次為裴洛西訪台後語氣最強烈的回應。
美國務院針對中國在台海與台灣周邊的聯合軍演表示「嚴重關切」,跟前眾院議長裴洛西2022年訪台後對台軍演稱「深表關切」的語氣更強烈。華府智庫表示若中國封鎖台灣海峽,將衝擊全球航運而波及整體經濟。
中共解放軍東部戰區周一(14日)上午8時展開「聯合利劍-2024B」圍台軍演,各界視為北京針對台灣總統賴清德上周四(10日)在雙十國慶大會談話內容的大動作回應,美方高度關切。多位專家都認為,中共這次軍演是意料中事,北京藉此警告台灣、美國不要跨越紅線,但也不乏「試水溫」意圖。
賴清德總統發表國慶演說後,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指出,大陸不應該以任何方式將其(指賴清德國慶演說)作為採取挑釁行徑的藉口。美國國務院也敦促北京保持克制,強調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沒有改變,同時也不支持台灣獨立。美國前官員則認為此次演說「溫和、克制」,是降低升級的明確一步。
「終局」思考是戰略規畫的重要項目,但常因行為者利益、能力、團隊內部競爭的變化而被忽略。近年隨著美中競爭的白熱化以及美國黨爭的膠著,看似高度共識的對華競爭,也成為美方政學界辯論的焦點。
「終局」(endgame)思考是戰略規劃的重要項目,但常因行為者利益、能力、團隊內部競爭的變化,以及其晦暗面而被掩蓋甚至忽略。近年隨著美中競爭的白熱化以及美國黨爭的膠著,看似高度共識的對華競爭,何謂勝?如何勝?也成為美方政學界辯論的焦點。
對比這次拜習舊金山峰會及去年峇里島峰會可以發現,出席的中方成員,本次會談更偏重經貿背景,包括江金權、鄭柵潔、藍佛安、王文濤都在列。美方則有5名國安官員上場,意味著美國仍把中國視為最大的競爭者,重視美國國家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