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林產品的搜尋結果,共29筆
為強化我國森林資源經營,提升土地利用彈性,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公布修正後的《獎勵輔導造林辦法》,是近年來我國造林政策最大幅度變革。針對造林目的、樹種選擇、獎勵期限、合理獎勵金、配套輔導作業及造林區位等面向通盤調整,完成六大修正重點,新制即日起正式施行。
臺灣證券交易所與臺灣碳權交易所27日共同舉行「台灣自然碳匯永續共生行動計畫」啟動儀式,邀集國發會、金管會、環境部及農業部等部會蒞臨指導,響應國家淨零政策,攜手推動本土自然碳匯、生態保育與社區共生,正式宣示證交所引領企業邁向永續實踐的堅定行動力。
嘉義縣阿里山地區竹子大規模泛黃枯死,不但林相改變,轎篙筍又是阿里山特產,對山區經濟衝擊相當大,近年農政單位努力找出原因,最後發現轎篙竹枯死病株雖有簇葉病、稻熱病等多重病害,最主要原因仍是氣候變遷及竹林老化所致,包括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嘉義分署、林業試驗所等單位將透過伐除病株、育健康竹苗等方式,多管齊下找解方,至於農業部也規畫造林獎勵從20年縮短到6年,對農民轉作或林相改變都有幫助。
為解決當前的森林砍伐、氣候與生物多樣性挑戰,推動健全森林永續生態成長經營與市場拓展,國際性非營利組織FSC森林管理委員會(Forest Stewardship Counci)深化在地跨界合作,今(29日)正式宣布設立在台辦公室,逾百名來自政府、產業、學界、非政府組織及林業供應鏈的代表在場進行見證。
隨氣候變遷加劇,極端氣候的出現也愈來愈頻繁,而農業部為因應極端天氣衝擊農業,致力運用科學勘災,加速救助作業,並於今(25)日表示,已於21日公告增修農業天然災害救助適用天氣參數,落實農業天然災害救助從速、從簡精神。
為鼓勵企業將資源投注於造林及森林經營等增匯行動,環境部公開「造林與植林碳匯」、「加強森林經營碳匯」、「竹林經營碳匯」及「低蓄積林增匯」四項本土溫室氣體減量方法。環境部11日說明,各方案適用於不同類型的綠碳管理及經營活動,期以減量額度作為推動綠碳動能之一。
2025年日本東京食品展將於本月11日開幕,雲林縣政府邀集縣內8家業者組成雲林良品館共同參展,3日在縣府親民大廳辦理行前記者會,展現雲林農業的特色與競爭力。縣長張麗善也將率縣府團隊與多家農產企業及團體前往參訪,推動台日農產貿易交流,掌握國際食品市場趨勢,為雲林良品開拓更多商機。
美國總統川普於3月1日展開新的貿易調查,可能會對進口木材加徵更多關稅,將使加拿大軟木材的現有關稅進一步增加,恐怕加劇兩國貿易緊張。
【旅奇傳媒/編輯部報導】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簡稱林業保育署)攜手交通部鐵道局,01/11於台鐵田中車站簽署建構低碳鐵道車站合作備忘錄,由林業保育署署長林華慶及鐵道局局長楊正君共同簽署,田中車站未來將成為國內首座以國產木材打造的低碳車站,成為台灣邁向永續低碳的示範亮點;這也是國內交通與林業首度跨部門合作,交通部長陳世凱與彰化縣長等多位貴賓出席見證。
台灣中央山脈森林環繞,殊不知市場上的木材高達97%是進口品,農業部近年用力導引國人善用自己的人工林,適度提升國產木材自給率。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致力振興國內人工林產業,決議以臺鐵田中車站的改建,成為國內首座以國產木材打造的低碳車站,作為臺灣邁向永續低碳的示範亮點。
國內基因檢測儀器與服務大廠金萬林(6645)2024年度營收年增2成,2025年第2季起成長動能強勁,今(8)日股價一開盤即大漲逾3%、躍過5日線,以24.5元高檔開出。
《人民日報》用戶端報導,「草木植成,國之富也。」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中國大陸森林覆蓋率超過25%,森林蓄積量超過200億立方米,人工林面積居世界首位,成為全球增綠最多國家。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台東分署首間「山林製造」加盟店15日在娜路彎大酒店開幕,結合策略聯盟飯店的商品販售場域,提供旅客採購友善、創意及永續理念的產品選項,其中包括台東植萃系列精油、森林地景香氛產品及國產材家具等,盼攜手業者推動台東在地綠色生態產業,打造永續環保旅遊環境。
中華電(2412)於本(11)月8日與玉山金(2884)聯合舉辦的「零淨損失不毀林論壇」在台北盛大登場,匯聚來自政府、學界與產業界的重量級領袖,共同探討企業在不毀林及生態保育方面的永續責任與實踐。此次論壇從全球不毀林趨勢切入,深入探討台灣在地的永續實踐,旨在凝聚台灣產官學界在「不毀林」及「零淨損失」永續議題上的共識,推動更多企業落實承諾,以回應全球對企業永續發展的期許。
全球衍生性產品市場芝商所(CME Group)近日宣布,將於2024年10月28日推出鋰輝石CIF中國(Fastmarkets)期貨合約,進一步擴大其電池金屬產品陣容。該合約尚待監管審核通過。
全球對環境保護意識提高,森林永續經營受重視,林業保育署南投分署強化森林經營,轄區超過19萬公頃通過FSCTM森林認證,該署分署長李政賢說,獲FSCTM認證,代表對環境的承諾,並與國際標準接軌,為了讓永續森林經營理念向下扎根,在校園展開12場宣導活動。
南韓政府於週五(9)宣布,對於肝臟解毒具有卓越功效的「枳椇」(音同:只舉)為優良林產,國內俗稱「麋鹿梨」,也稱作拐棗。枳椇富含二氫楊梅素(Ampelopsin)和枳椇素(Hovenitin),這些成分對於預防酒精性肝損傷有顯著效果,因此常被用於解酒飲料中。此外,枳椇還含有槲皮素(quercetin)和山柰酚(Kaempferol)等抗氧化成分,對緩解關節炎和肌肉痛也有幫助。
雲林縣府文化觀光處5年前在1樓成立「雲林創意設計中心」(YCDC)作為行銷及展售雲林文創產品的平台,今年4月又新成立虎尾館,擴大在地連結。本月24、25日將在虎尾建國眷村首次舉辦創意市集,以美食作為武器,借力使力吸引人潮。
自然碳匯闖關未果!農業部及民間近日積極送審自然碳匯相關方法學,「森林經營碳匯方法學」及「竹林經營碳匯專案」19日再度闖關專案小組,但有委員質疑森林經營碳匯方法學中各類型木材積利用率不同,但農業部卻用單一係數計算;而竹林經營碳匯則有委員直指方法學中的碳權大多來自砍伐的竹材,不如把名字改成「竹材砍伐專案」。最後決議2案都要再召開第3次專案小組討論。
環境部19日針對農業部送審的「森林經營碳匯專案活動」溫室氣體減量方法草案進行第二次審查。會中委員對於收穫林產品碳庫計算表達疑慮,另外委員認為,專案執行前六年就適用的條件可能會讓業者偷吃步,希望農業部再針對上述問題進行調整,決議再召開第三次專案討論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