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極地考察的搜尋結果,共12筆
台灣極地旅遊市場蓬勃發展,赴南極旅客數已進入全球前十,HX在台灣市場表現今年更翻倍成長,不僅南極線路受歡迎,北極、冰島與格陵蘭等新目的地也快速發展。
大陸央視新聞用戶端3日報導,中國大陸自然資源部組織中國大陸第15次北冰洋科學考察任務,不久前完成。此次考察由雪龍2號、極地號、深海一號和探索三號四船共同實施,是大陸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北冰洋科學考察。在此航次,首潛成功只是開始,更多「全球首次」技術難題一一克服。
據大陸央視新聞報導,目前,「雪龍2」號船正在返回中國大陸,此前,中國第41次南極考察隊在羅斯海進行了首次秋冬航次的探索之旅。在南極,萬物有靈。最常見也最寒冷的冰,也能講述一萬年的故事,科考隊員就針對海冰進行了專項研究。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外交部新聞司司長毛寧2月14日晚,在社群媒體X平台更新貼文,發布一段名為「未來已來」(The Future Is Now)的視訊,以「探索」、「遠征」、「聯通」、「智能」、「巨鯨撼躍」等為子題,細數中國大陸近來實現的諸多科技飛躍。
據《科技日報》報導,今年是中國極地考察40週年。12月1日,在世界南極日之際,中國大陸南極中山國家大氣本底站(以下簡稱南極中山本底站)正式業務運行。這是中國大陸首個境外大氣本底站,也是第9個納入業務運行的大氣本底站。經過16年科學積澱和創新探索,南極中山本底站正式「入列」中國大陸大氣本底站家族,將對南極大氣成分濃度變化進行連續、長期業務化觀測,真實反映南極地區大氣成分及其相關特性的平均狀態,支撐全球應對氣候變化。
今年是大陸極地考察40周年,在12月1日世界南極日之際,大陸南極中山國家大氣本底站(以下簡稱「南極中山本底站」)正式業務運行。大陸《科技日報》報導,這是大陸首個境外大氣本底站,也是第9個納入業務運行的大氣本底站。
六位華人精英獲獎,傳遞華人榮耀!
6月28日,國窖1573“世界因你而美麗——2023-2024影響世界華人盛典”將在香港會展中心舉行。新一屆“影響世界華人大獎”、“影響世界華人終身成就大獎”和“影響世界華人特別致敬大獎”的獲獎者,將在多家華語媒體和現場觀眾的見證下,向全球觀眾分享他們的故事,傳遞華人榮耀。
春節前夕,中國第5個南極考察站「秦嶺站」7日宣布建成啟用,預計可容納80名考察人員,在當地展開觀測和科學研究,卻也引發澳洲和紐西蘭對情報安全的擔心。對此,大陸外交部稱,新站建設符合國際規則和程序,將為中國與各國南極科學考察合作提供平台。
龍年春節前夕,大陸南極秦嶺站7日建成並投入使用。新華社報導,中共中央總書記、大陸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致信表示熱烈祝賀,向廣大極地工作者致以誠摯問候和美好的新春祝福。賀信強調,更好地認識、保護、利用極地,為造福人類、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大陸第5個南極考察站「羅斯海新站」7日開站,建築面積5244平方公尺,同時採用輕質高強的建築技術與材料,可以抵抗攝氏零下60度的超低溫和海岸環境的強腐蝕。全站預計可容納80名考察人員,在當地開展大氣環境、海洋基礎環境、生物生態等多圈層、多學科的觀測和科學研究。
大陸央視新聞用戶端報導,大陸自然資源部與上海市人民政府在上海中國極地考察國內基地碼頭,近日共同舉辦中國第40次南極考察啟航活動,此行將新建第五座南極科學考察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