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武王墩墓的搜尋結果,共07筆
新華社報導,「2024年中國考古新發現」近日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學論壇‧2024年中國考古新發現」揭曉。吉林和龍市大洞舊石器時代遺址、浙江仙居縣下湯新石器時代遺址、甘肅臨洮縣寺窪遺址馬家窯文化聚落、陝西寶雞市周原遺址、安徽淮南市武王墩戰國晚期一號墓、江西景德鎮市元明清製瓷業遺址群等6個項目入選。
新華社報導,「2024年中國考古新發現」19日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學論壇·2024年中國考古新發現」揭曉。吉林和龍市大洞舊石器時代遺址、浙江仙居縣下湯新石器時代遺址、甘肅臨洮縣寺窪遺址馬家窯文化聚落、陝西寶雞市周原遺址、安徽淮南市武王墩戰國晚期一號墓、江西景德鎮市元明清製瓷業遺址群等6個項目入選。
武王墩墓位於大陸安徽省淮南市,是戰國晚期楚國的王級墓葬,其中一號墓是迄今發現規模最大、等級最高且結構最複雜的楚國墓葬,日前考古團隊宣布對一號墓考古工作全部結束,大多數學者認為,一號墓的墓主是戰國晚期的楚國君主楚考烈王;除此之外,考古學家還在這裡發現了楚式「兵馬俑」,且這種人俑直到漢代墓葬仍在使用。
武王墩墓位於大陸安徽省淮南市,是戰國晚期楚國的王級墓葬,由於大墓受過盜擾,為了保護文物,考古隊展開搶救性挖掘,並於近日宣布對於1號墓的考古工作全部結束,考古人員根據墓葬規模和結構形制、出土文物以及文字資料等,再對照歷史文獻綜合分析,基本確認1號墓的墓主是戰國晚期的楚國君主楚考烈王,也就是成語「毛遂自薦」故事的重要人物之一。
武王墩墓位於大陸安徽省淮南市,是戰國晚期楚國的王級墓葬,由於大墓受過盜擾,為了保護文物,考古隊正在進行搶救性挖掘。近日考古人員對出土文物進行保護清理時,發現帶有文字的漆木器殘片,特別的是,武王墩墓是楚國墓葬,殘片上的文字卻屬於秦國風格,根據研究推測,這組殘片和許多知名的歷史人物,包含秦昭襄王、宣太后羋月等相關聯。
據大陸央視報導,大陸國家文物局16日在安徽淮南發佈「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進展,聚焦武王墩墓考古新發現。目前,除了提取已知面積最大的竹席,武王墩墓還出土了梅核、栗子。這些果品,既有漿果也有乾果,或許在某種程度上,反映著墓主生前都喜歡吃哪些果蔬。
據大陸央視新聞報導,今天,大陸國家文物局在安徽淮南發佈「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進展,聚焦武王墩墓考古新發現,在武王墩墓椁盖板上发现文字近千字。武王墩墓地位於安徽省淮南市,現存主墓(一號墓)、墓園、車馬坑、陪葬墓、祭祀坑等重要遺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