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王墩墓位於大陸安徽省淮南市,是戰國晚期楚國的王級墓葬,由於大墓受過盜擾,為了保護文物,考古隊正在進行搶救性挖掘。近日考古人員對出土文物進行保護清理時,發現帶有文字的漆木器殘片,特別的是,武王墩墓是楚國墓葬,殘片上的文字卻屬於秦國風格,根據研究推測,這組殘片和許多知名的歷史人物,包含秦昭襄王、宣太后羋月等相關聯。
根據《央視新聞》報導,考古人員清洗漆木耳杯殘片、準備拍照存檔時,發現表面刻有「大官」二字,意指負責宮廷膳食的官員,而「大官」二字也曾出現在2010年秦東陵出土的一個漆豆上,這件漆豆製作於秦昭襄王八年,銘文記述「相邦薛君造」,印證了孟嘗君曾在秦國為相等諸多歷史,因此漆豆被定為一級文物。
另外,漆木耳杯殘片的「大官」二字的右下方,還有方框圈起來的4列刻劃文字,初步辨識內容為「廿九年太后詹事丞向右工師駕隸臣乘」,字體同樣是秦國風格,而「詹事丞」指的是秦國官署機構,「廿九」、「太后」,則指秦昭襄王二十九年與宣太后,也就是大家熟知的「羋月」(羋八子)。
至於秦國器物為何會進入楚國墓葬?武王墩考古發掘專案考古二組組長路國權指出,在戰國中晚期,楚國和秦國既有戰爭也有密切交流,這次發現提供了戰國晚期秦和楚兩國交流的實物證據,秦和楚在文化層面上也逐步走向統一,武王墩墓就處在這樣一個關鍵時期。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