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氣候政策的搜尋結果,共210筆
據觀察者網報導,《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三十次締約方會議(COP30)即將於11月10日至21日在巴西舉行,美國政府已宣佈不會派出高級官員參會。不過,許多人士擔心,美國政府可能威脅加徵關稅或出台簽證限制,阻礙各國達成有關氣候問題的協議。
一年一度的全球氣候變遷大會COP30將於11月10日在巴西開幕,未來兩週全球都將聚焦於氣候變遷議題。回顧10年前COP20通過了巴黎協議,希望在本世紀末全球溫升控制在攝氏2度以下,最好以1.5度為目標。如果以後者為目標,則全球必須在2050年達成淨零排放。
AI革命引爆的全球電力荒,且下週聯合國氣候峰會(COP30),雙重力量驅動下,「FT潔淨能源」(00899)於6日吸引買盤大舉進駐,價量齊揚大漲近5%,成為單日漲幅排行榜首位。統計00899今年以來累積漲幅已達52.59%,績效表現在ETF中位居前茅。
財團法人台北金融研究發展基金會10月31日與國立清華大學永續學院正式簽署為期三年的戰略合作協議。台北金融研究發展基金會董事長周吳添表示,基金會成立至今將屆滿35周年,隨著台灣產業變化,基金會在30周年時即關注永續金融,希望藉由與清華大學永續學院合作,共同提供大新竹地區董事實務相關進修課程。
隨著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30次締約方會議(COP30)10日即將在巴西舉行,美國川普政府已確認,將不會派遣任何高層代表出席COP30,此舉凸顯華府對氣候行動的強烈敵對立場。另外,此次確認出席COP30的國家領導人數量也遠低於往年,更讓這場全球應對氣候危機的關鍵會議蒙上陰影。
匈牙利、斯洛伐克與捷克可能共同組成一個歐盟內部的聯盟,聯手抵制布魯塞爾推動的對烏克蘭軍援政策,這個構想由匈牙利主導,斯洛伐克執政黨「方向黨」(Smer-SD)副黨魁布拉哈(Ľuboš Blaha)接受週六(1日)專訪時證實,三國正在考慮協同行動。布拉哈指出,歐洲「再度陷入集體瘋狂,正走向戰爭與混亂」,而「保持理性」的國家應當聯手保護自身利益。他強調,這不是什麼陰謀或俄羅斯的「混合戰爭」(hybrid warfare),而是出於政治現實與常識的自然反應。
強化氣候變遷因應策略與永續治理效率,宏達電(2498)(簡稱HTC),今(21)日宣布其「內部碳定價(Internal Carbon Pricing, ICP)制度」已全面導入,並以「影子價格(Shadow Pricing)」作為核心運作模式。透過將此一制度納入企業決策流程,HTC將能更精準地衡量並強化營運與投資行為所帶來的環境影響,加速實踐企業永續承諾。
因應天氣極端異常變化日益顯著,新北市議會今(16)日三讀通過「新北市氣候變遷因應行動自治條例」,針對既有規模建築節能效率改造、推動淨零碳排與獎勵零碳生活等三大方向,並協助脆弱群體能穩定轉型。
配合11月登場的聯合國氣候峰會(COP30),環團將於11月1日聯合舉辦「為氣候而走—打造韌性台灣」遊行,今日舉辦記者會強調已逾50個勞權、社福、原住民、兒少等跨領域團體響應加入,呼籲政府推動淨零過程落實公正轉型,加強勞工、原住民等族群參與,也期盼更多關心氣候變遷的百工百業加入氣候遊行的行列,共同打造韌性台灣。
國際海事組織(IMO)14日至17日將開會表決用來降低全球航運業碳排的「淨零框架協議」(NZF)。美國政府為了阻擋航運碳稅過關,威脅要對支持國家進行嚴厲制裁。
國際海事組織(IMO)將於14日至17日開會並投票,決定「淨零排放框架」(Net-Zero Framework)的提案,目標減少國際航運業的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面對首個可能通過的航運碳稅,美國政府揚言要嚴厲制裁支持國家,意圖施壓否決。
據澎湃新聞報導,功率半導體巨頭聞泰科技業務遭遇突變。10月12日晚,因存在尚未披露的重要信息而停牌數日的聞泰科技(600745)發佈公告,荷蘭政府對聞泰科技旗下子公司安世在全球30多個主體進行凍結,為期一年。聞泰科技公司股票及可轉換公司債券將自2025年10月13日(星期一)開市起復牌,公司可轉換公司債券「聞泰轉債」恢復轉股。公司後續將根據本次事項的進展情況,按照法規要求及時履行信息披露義務。
大陸聞泰科技(Wingtech)12日發公告表示,荷蘭政府近期要求聞泰旗下子公司安世半導體(Nexperia),不得對其資產、智慧財產權等進行調整,為期1年;凍結聞泰科技對安世的控制權,並暫停聞泰委派的CEO職務。陸媒還稱,甚至有外籍高層提出,要求聞泰科技轉讓安世半導體股份甚至控股權。
受荷蘭政府一份裁決影響,聞泰科技旗下的半導體公司資產被凍結,聞泰科技對其的控制權也暫時受限。
近年來,全球越加關注環境、社會與公司治理(ESG)議題,各國政府致力協助企業因應氣候變遷、提升資訊透明度並促進永續發展。然而,2024年至2025年間,「反永續」(Anti-ESG)聲音逐漸浮現,特別是在美國川普總統重新執政後,聯邦政府推動「反覺醒」(Anti-Woke)政策,開始削弱企業在ESG方面的投入。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第二任期的外交與經濟政策,正持續重塑國際秩序,有專家警告,這種轉變使得北京趁勢擴張影響力,其他國家該如何在美中之間夾縫求生呢?
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斯(Pete Hegseth)週二(30日)在維吉尼亞州匡提科(Quantico),召集數百名陸海空將軍發表演說,強調美國國防部不能再被「社會正義」(social justice)和「政治正確」(politically correct)所綁架,並宣布將全面徹底蕩除美軍內部多元平等共融(DEI)的相關措施,並稱美軍歡迎且感謝女性,但戰鬥部隊中的女性也須通過統一體能標準。
據觀察者網引述英國《金融時報》27日一篇專題報導稱,中國企業已派遣了數千名工人前往歐洲建設尖端汽車電池工廠,歐洲大陸急需這些工廠來重振其汽車工業。報導認為,這種大規模的勞動力流動,與中國派遣工人前往非洲建設基礎設施的做法如出一轍,既凸顯了歐洲在電動汽車電池領域技能和專業知識方面的巨大差距,也暴露了歐洲對中國技術的依賴。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週二在聯合國大會上的演講長達一小時,被普遍批評欠缺重點、了無新意。而且許多內容更是與事實不符,包括美國的通貨膨脹、國內外的氣候政策、移民問題;他宣稱解決國際衝突中有巨大的作用,但是實際情況卻差之甚遠。CNN為他的部分言論進行相當仔細的查核與糾錯。
美國總統川普六年來首度重返聯合國大會講台,發表近一小時的演說,火力全開,直指移民與氣候變遷政策是「摧毀自由世界的兩頭怪物」,更諷刺聯合國形同「只會寫措辭強硬的信件,卻解決不了問題」。對此,旅美教授翁履中23日表示,川普若持續主導美國外交,台灣在追隨「親美路線」時需更加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