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氣候變遷署署長的搜尋結果,共30筆
台灣長期面臨高溫、空汙與傳染病壓力,醫療現場挑戰嚴峻。台中中山醫學大學6日舉辦「氣候變遷與醫學及教育國際研討會」,聚焦氣候變遷對醫學教育、臨床實務與公共政策的影響。校長黃建寧表示,氣候變遷已從環境議題轉變為健康威脅,醫學教育不應僅止於診斷與治療,更需理解其對健康的衝擊,並具備跨領域合作能力。
隨著全球氣候持續暖化,各國政府及企業近年積極促進「淨零轉型」目標,綠色金融發展則扮演重要角色。證基會「2025資產管理前瞻系列論壇」於6月20日登場,針對「永續經濟活動指引 引領企業永續轉型趨勢」、「國際永續分類標準與金融影響力之實踐」與「發揮議合行動影響力 支持產業永續發展」三大主題邀請專家進行專題演講。
雲林縣口湖鄉的成龍村30多年前因颱風侵襲導致海水倒灌,加上地層下陷,原本的農田轉為成溼地,如今成為氣候變遷調適的教材。環境部以成龍村的轉變歷程製成1分鐘教育短片,結合布袋戲生動講解,預計將走進雲林、嘉義、台南校園,向學生宣導氣候變遷與在地調適的重要性。
雲林縣口湖鄉的成龍村30多年前因颱風侵襲導致海水倒灌,加上地層下陷,原本的農田轉為成溼地,如今成為氣候變遷調適的教材。環境部以成龍村的轉變歷程製成1分鐘教育短片,結合布袋戲生動講解,預計將走進雲林、嘉義、台南校園,向學生宣導氣候變遷與在地調適的重要性。
環境部公告2026年起將針對企業開徵碳費,台塑企業長期推動各項減碳行動,27日在雲林縣麥寮鄉六輕工業區舉辦廠區表揚大會,強調2024年全企業溫室氣體排放量已降至4533萬噸,較2007年減少26%,提前達成2025年減碳20%短期目標。未來綠電對台塑企業很重要,2028年綠電要達1億度以上。
電價審議會近日將召開,而台灣電價相對其他國家便宜很多的訊息已開始在網路上發燒,環境部長彭啟明25日受訪時也特別指出,全世界都面臨電費高漲的問題,台灣電費相對還是便宜很多,強調仍尊重審議會專業。
環境部2日召開「竹林經營碳匯專案活動」溫室氣體減量方法草案第3次專案小組審查會議,針對申請按最小面積及比例聚焦討論,會議委員要求農業部加嚴定義、專案計入期標準後,送大會做最後審查。
台灣碳費制度正式上路,環境部29日公告碳費3大子法,確立碳費徵收對象、時程、減量計畫折扣優惠等額度。碳費徵收起徵門檻為2.5萬公噸,未來分三階段調降;另高碳洩漏風險產業若提出自主計畫,初期可享最高2折優惠。
環境部近日召開碳費審議會,並提出模型估算以每噸100至1000元評估,但有學者指出,即使只考慮因應世界各國的碳邊境稅,目前與歐盟碳邊境稅掛勾的歐盟排放交易體系,每一噸二氧化碳的價格也在70歐元(約新台幣2488元)之譜,且2023年2月時EU ETS 每一噸二氧化碳的價格更曾超過105歐元(約新台幣3732元),應至少評估一噸二氧化碳3000元的費率影響,才能充分因應世界各國的碳邊境稅。
環境部近日召開碳費審議會並提出模型估算以每噸100至1000元評估,但有學者指出,即使只考慮因應世界各國的碳邊境稅,目前與歐盟碳邊境稅掛勾的歐盟排放交易體系(EU ETS),每一噸二氧化碳的價格也在70歐元(約新台幣2488元)之譜,在2023年2月時 EU ETS 每一噸二氧化碳的價格更曾超過105歐元(約新台幣3732元),如果要適當考慮對後代子孫的責任,應至少評估一噸二氧化碳3000元的費率影響,才能充份因應世界各國的碳邊境稅。
農業部與海洋委員會提出「海草復育」及「紅樹林植林」方法學,只要成為正式的方法學,相關單位就能據以取得減量額度(碳權),並在碳交所等處販售,不過因量測海草復育碳匯量有困難、紅樹林植林方法學是參照已廢止方法學修改而來等問題,環境部9日決議補件後再審。
碳費費率到底要收多少?環境部5日召開第4次碳費費率審議會,會中共提出100到1000元等6種費率情境,供碳費審議會委員試算對GDP成長率及CPI(消費者物價指數)影響。如收取最高1000元,估計對CPI衝擊為0.1210%至0.2687%間。工總聲明反對費率過高,如徵收500元,將引發企業倒閉。
碳費費率收多少?環境部5日召開第4次碳費費率審議會會中提供碳費審議會委員在各費率不同情境下對GDP成長率及CPI(消費者物價指數)影響,並以碳費費率100元至1000元試算,其中如收取1000元,則GDP影響為0.1805%(約424億元)至0.4012%(約942億元)之間,對CPI衝擊則為0.1210%至0.2687%之間。
行政院日前已核定4年期的國家氣候變遷調適行動計畫,但環境部部長彭啟明29日受訪時表示,國家政府有推出調適方案,但很多都是放在報告上,如何落實至實際行動十分困難,希望與大家溝通,以重組新調適方案面對如同長期癌症的氣候變遷。
配合政府能源轉型政策,台北科技大學於今(28)日揭牌「淨零碳排與企業永續中心」,校長王錫福表示,北科大10年來在企業淨零與永續發展、節能與淨零工程技術、資源循環技術與政策、永續水環境、綠建築等方面,已累計約300件產學合作案,並創造新台幣2億5千萬元的產學合作能量。
碳費定價遲未定案,引發業界焦慮。環境部29日預告碳費三子法,首納「碳洩漏風險係數值」給予企業折扣,收費起徵門檻定為2.5萬公噸,鋼鐵、水泥等高碳洩漏風險行業不適用2.5萬公噸免徵額度,整體的起徵點分三階段調降至2030年的1萬公噸。子法公布後有二個月預告期,但520前碳定價無法拍板定案。
現行我國自然碳匯方法學僅有「造林與植林碳匯專案活動」,為了讓更多人加入增匯,農業部日前把「森林經營碳匯專案活動」方法學送至環境部審查,12日由環境部召開首場審查會,但從森林定義、如何採行、減碳如何計算等意見許多,最後決議要求農業部補正後再審。
碳費明年開徵!依環境部先前在碳費收費辦法研商會的規畫方向,2024年第一季公布碳費費率,2025年啟動收費,徵收對象為直接排放及間接排放合計2.5萬噸以上的電力業及製造業,現有506家。徵收碳費數額則要依2025年4月盤查登錄的數額,並在5月底前申報碳費,研商會曾提及擬提供2.5萬噸的免費排放額度。
為組成碳費費率審議會,環境部前於2023年12月1日發布「碳費費率審議會設置要點」,並在今天公布第1屆碳費費率審議會委員名單,審議會由環境部政務次長施文真擔任召集人、氣候變遷署署長蔡玲儀擔任副召集人,並包含機關代表委員5位、民間團體代表委員6位及學者專家8位,共計由21位委員組成。
首場碳費審議會15日登場!雖然仍有部分碳費審議會委員仍待行政流程才能對外公告,但首場碳費審議會已敲定在15日舉行,目前安排首場為碳費制度法源及考量因素說明,不排除會實質討論到碳費,有環團代表事先就喊出,碳費應以每噸500元起徵,並在2030年時增加至每噸新台幣3000元為目標,逐年調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