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流亡的搜尋結果,共339筆
1975年11月6日,在西班牙決定讓其在西北非的殖民地「西撒哈拉」(簡稱西撒)獨立前,摩洛哥宣稱歷史上是其固有領土,因而鼓動30多萬人民跨過邊界進入西撒,由於有伊斯蘭宗教色彩,謂之「綠色長征」(Green March)。
他八十一歲,「目前」叫谷正文。他曾經當「共幹」,專搞工人罷工,後來改當國民黨游擊隊,擅長各種極機密反情報工作,來台後,他任職保密局,據說是最會抓「匪諜」的人。近年,他一反特務言行小心保守的本色,頻頻在各個敏感場合「大鳴大放」,還抖出不少塵封「黑幕」,使情治單位都懷疑他是不是有一點「老番顛」?
委內瑞拉反對派領袖、在接受彭博社(Bloomberg)播客專訪時表示支持川普政府近期在加勒比海對疑似毒運船隻的攻擊,並將因美方空襲所造成的死亡責任歸咎於委內瑞拉總統馬杜羅(Nicolás Maduro),並且喊話美國趕快對委內瑞拉用兵。
蜀漢名將馬超家族滿門忠烈,卻在戰火中幾近覆滅,其族人馬抗為躲避曹魏追殺,遠走他鄉、杳無音訊,沒想到竟一路逃至中亞,最後在亞美尼亞開枝散葉,成為當地的民族英雄。從三國戰場的烽煙,到異域王國的榮耀,馬抗的傳奇命運跨越千里,也見證了中原武將精神與西方文明的意外交會。
近幾個月來,有幾位明星、作家、教授及人權人士分別過世。這些名字接連淡出人世,如同燈光一盞盞暗去,令人惋惜。有人說,死亡是一種緩慢的散場,精神和信仰仍在空氣中流動,終會有人接續他們曾經定義的時代。
最近幾個月來,有幾位明星、作家、教授及人權人士分別過世。這些名字接連淡出人世,如同燈光一盞盞暗去,令人惋惜。有人說,死亡是一種緩慢的散場,他們精神和信仰仍在空氣中流動,終會有人接續他們曾經定義的時代。
美國總統川普渴望拿下2025年諾貝爾和平獎,讓全球關注,但10日揭曉的桂冠得主,是來自委內瑞拉的58歲反對派女性領袖馬查多。挪威諾貝爾委員會指出,決定將2025年和平桂冠授予馬查多,是為表彰她致力於協助委內瑞拉人民爭取民主權利,以及她為民主所作出的不懈奮鬥。
非洲東部外海的島國-馬達加斯加(Madagasikara)爆發一場民眾抗議演變的推翻政府起義行動,參與者多為年輕民眾,所以被視為「Z世代起義」。由於總統拉喬利納(Andry Rajoelina)失去了軍隊的支持,他只能選擇流亡。然而亂局還沒有結束,已身處法國的總統不願辭職,他遠程命令解散議會。
美國總統川普13日在飛往以色列的空軍一號上宣布「迦薩戰爭結束了」。他會先在以色列國會發表演講,並擔任在埃及舉行的迦薩和平峰會的共同主席。他出發前,白宮在網站上指出,「這對全世界是歷史性的一天。」
以色列與哈瑪斯已經停火,當哈瑪斯釋放剩下的以色列人質的時候,以色列也要釋放關押在監獄裡的巴勒斯坦囚犯,但是這些囚犯卻不一定能夠回到的家人身邊,因為有154名囚犯將被驅逐到第三國,這令他們與家人都感到苦樂參半。
不是川普!美國總統川普渴望拿下2025年諾貝爾和平獎,讓全球關注,但10日揭曉的桂冠得主,是來自委內瑞拉的58歲反對派領袖馬查多(Maria Corina Machado)。挪威諾貝爾委員會指出,決定將2025年和平桂冠授予馬查多,是為表彰她致力於協助委內瑞拉人民爭取民主權利,以及她為民主所作出的不懈奮鬥。
委內瑞拉反對派領袖馬查多(Maria Corina Machado)10日獲頒2025年諾貝爾和平獎,表彰其在推動民主與對抗獨裁政權方面的努力。然而立即引發網路熱議,批評者翻出馬查多親以色列立場以及與華府的密切關係,她所領導的政黨網站直接載明了尼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利庫德政治集團(Likud)的結盟文件,2018年時更是直接致函尼坦雅胡協助她實現「政權更替」(regime change)。
諾貝爾和平獎在六大獎之中討論熱度最高,多次表彰勇敢反抗壓迫、傳遞自由和平希望的人士與團體,不乏揭曉當下得主仍身陷囹圄或因當政者追捕而被迫躲藏的例子。2025年新科得主、58歲的委內瑞拉民主女傑馬查多(Maria Corina Machado)是委內瑞拉獨裁總統最大政敵之一,去年7月大選結束後幾乎未曾露面。和平獎委員會10日在揭曉前設法聯繫到馬查多,她直言這是給整個民主運動的嘉獎。
八月初到香港一星期的旅行,我帶了兩本書上飛機,其中一本是趙滋蕃的《半下流社會》。早年讀此小說,我在內文用鉛筆在某些地名畫了重點,如調景嶺、淺水灣大酒店、石塘咀的天台、梅窩的沙灘、銀礦灣「榕園」,發願日後來香港,定要追尋書中男女主角走過的足跡和人文風情。
國際特赦組織、緬甸流亡政府8日證實,緬甸中部年度佛教節日「點燈節」一處活動現場6日有民眾表達抗議軍政府的立場,竟遭軍政府派出動力滑翔傘空襲現場。流亡政府向英國廣播公司(BBC)緬甸語頻道表示,至少24死47傷。土耳其新聞頻道Net Haberler稱已32死50傷。
(20:05更新--消息人士說法、哈瑪斯回應)今天(10月7日)是巴勒斯坦激進武裝組織哈瑪斯(Hamas)與以色列在地中海東岸加薩走廊交戰2周年,以方為消滅發瑪斯而轟擊圍困加薩的血腥戰爭還要打多久?在諾貝爾和平獎10日即將揭曉的此刻,以哈雙方與調解國今在埃及討論美方的「20點計畫」。長期居中斡旋的中東國家卡達表示,諸多細節待議,若哈瑪斯交還人質就意味戰爭結束。消息人士稱,哈瑪斯要求以色列開出撤軍時間表並保證結束戰爭。
泰國前總理戴克辛的律師向媒體證實,戴克辛已向王室提交赦免請願,尋求減免他本月所服的一年刑期。
「縫隙之光」為10月4日至18日登場的2025台北詩歌節主題,策展人鴻鴻期待「光」能消解大眾對不完美人生的沮喪、對世界倒退的焦慮,以詩作為照亮世界縫隙中的光。今年更特邀國際詩人柯琳娜歐博阿耶(西班牙/羅馬尼亞)擔任駐市詩人,來自歐洲、拉丁美洲、亞洲與中東的國際詩人也將與台灣詩人交流。文化局副局長陳譽馨30日表示,這代表著台北做為世界文藝的交匯點。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9月25日於白宮與土耳其總統艾爾段(Recep Tayyip Erdogan)會晤時,當著媒體鏡頭直言「他比任何人都更懂舞弊選舉」,引發現場一陣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