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溫管法的搜尋結果,共11筆
國際法院(ICJ)應聯合國大會之請,就國家氣候義務提出歷史性諮詢意見,雖無強制拘束力,卻具高度權威,為全球氣候治理立下里程碑。反觀我國,雖有2023年《氣候變遷因應法》,卻只見政策虛應、司法自廢武功。ICJ一記警鐘,對我國行政、立法、司法三權的集體失能當頭棒喝,筆者不得不為一言:
國際法院(ICJ)應聯合國大會之請,就國家氣候義務提出歷史性諮詢意見,雖無強制拘束力,卻具高度權威,為全球氣候治理立下里程碑。反觀我國,雖有2023年《氣候變遷因應法》,卻只見政策虛應、司法自廢武功。ICJ一記警鐘,對我國行政、立法、司法三權的集體失能,當頭棒喝,筆者不得不為一言:
談及我國核能,始於1970年代經濟發展下用電需求高漲,遂建設核電。我國成為亞洲四小龍,核電功不可沒。基此,本文將探討「淨零和非核」下「法制到法治」的觀察,略述如下:
氣候大會正於亞塞拜然首府巴庫舉辦,聯合國祕書長古特雷斯在高級別活動上直言:「是時候展現雄心壯志和透明度,而不是漂綠」。從2022年3月國發會提出「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以來,台灣是否已有減碳實效,或只是又一次大內宣?「2025氣候變遷績效指標」給出答案。
氣候大會正於亞塞拜然首府巴庫舉辦,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在高級別活動上直言:「是時候展現雄心壯志和透明度,而不是漂綠」。從2022年3月國發會提出「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以來,台灣是否已有減碳實效,或只是又一次大內宣?「2025氣候變遷績效指標」(CCPI)給出答案。
為確保碳權交易、拍賣及使用註銷等過程公開透明,環境部1日正式公告「溫室氣體減量額度交易拍賣及移轉管理辦法」,明定三大交易方式,建立碳權交易市場機制,將於今年8月15日正式施行。
氣變法通過一年後,環境部始於3月召開兩次「碳費費率審議會」,迄今費率未訂,第一季公布費率確定跳票,明年是否啟動收費恐有變數。這當歸責於環境部,即便已從署升格為部,碳費審議過程仍因循舊習,未能與時俱進,恐將辜負國人期待。
氣變法通過一年後,環境部始於3月召開兩次「碳費費率審議會」,迄今費率未訂,第一季公布費率確定跳票,明年是否啟動收費恐有變數。而這一切,當歸責於環境部,即便已從署升格為部,碳費審議過程仍因循舊習,未能與時俱進,恐將辜負國人期待。
國內排碳大戶將從2024年開始起徵碳費,環境部29日公布「碳費收費辦法」條文草案架構,明定碳費徵收對象、申繳時間、計算及排放量扣減方式、查核及追補繳機制。其中最受外界關心的國外減量額度部分,將參考新加坡作法,扣減上限定為5%。
為了因應全球氣候變遷,臺灣在2021年訂出2050淨零碳排目標,之後國發會也在2022年12月宣布「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規劃以「能源轉型」、「產業轉型」、「生活轉型」、「社會轉型」四大轉型及「科技研發」、「氣候法治」為兩大治理基礎,並輔以「12項關鍵戰略」來落實淨零轉型目標。繼之,2023年1月10日,立法院亦通過將「溫管法」修正為「氣候變遷因應法」,也讓2050淨零排放目標入法,讓臺灣成為世界少數使該目標入法的國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