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營養師高敏敏的搜尋結果,共275筆
早餐還在吃培根蛋餅或火腿吐司嗎?食安專家韋恩表示,英國學者近日呼籲在培根與火腿包裝上,加註健康警語,因為裡面所含的亞硝酸鹽,是一級致癌物,危險等級不亞於菸草;營養師高敏敏也表示,培根並不是肉,其脂肪組成有如油脂,千萬別以為吃培根,能獲得和肉品一樣的營養。
不少人喜歡百香果酸甜的口感。營養師高敏敏表示,百香果不只是好吃,還含有類黃酮、鉀與維生素C等多種營養,有助於降低血壓、穩定血糖與保護眼睛等作用,雖然小小一顆,卻是「營養濃縮包」,但要提醒糖尿病、腎臟病患者,不宜過量食用,以免影響病情。
明明有運動、也努力吃蛋白質,卻總覺得肌肉量上不去?營養師高敏敏表示,想要增加肌肉量,除了注意訓練強度,飲食內容更是關鍵,像是鮭魚、乳製品等,都是天然的增肌食物,她更分享一個小撇步,建議少量食用富含表兒茶素、70%以上的黑巧克力,可同步提升肌肉修復速度與訓練的成效。
近些年來瘦瘦針超夯,但1針約上萬元,讓不少想甩肉的小資族卻步。營養師高敏敏表示,不只瘦瘦針能刺激GLP-1的減重機制,含有綠原酸的地瓜葉也辦得到,且有「平民蔬菜王」之稱的地瓜葉還富含植化素等多種營養,能減重、穩血糖、護肝與健骨,也沒有瘦瘦針可能導致的噁心、嘔吐等副作用,是CP值超高的「瘦瘦菜」。
蔬菜含有膳食纖維,能減緩糖分吸收,有助於穩定血糖。不過,營養師高敏敏分享有一位老爺爺每天喝蔬菜湯,血糖依舊狂飆,詢問之後才發現,老爺爺喝的是整顆下去熬煮的南瓜湯,「南瓜是澱粉,根本不是菜」。
糖尿病逐漸年輕化,營養師高敏敏分享案例指出,曾遇到一位14歲女國中生確診糖尿病,媽媽在聽到後,激動哭喊自己害了女兒一輩子,經詢問後得知,該名國二少女每天都攝取過多的精緻糖,三餐外食,下午還都會吃上3顆車輪餅,長期下來導致血糖過高,罹患糖尿病。
隨著天氣即將轉涼,秋、冬季節正是結球萵苣(美生菜)產季。農業部建議,結球萵苣比起清炒上桌,其實更適合生食。營養師也建議,民眾可把萵苣當成每天蔬菜攝取來源,因其含水份高達95%以上,還能補充膳食纖維及維生素C。
感覺比以前更容易變胖、疲倦、生病? 彷彿一下子老了好幾歲?可能是正值「斷崖式衰老」階段。營養師高敏敏指出,34歲、60歲、78歲是3個關鍵時間點,依序會感到容貌初步衰老、大腦與身體機能快速退化、大腦與器官加速衰老。老化雖然無法避免,但能靠飲食和生活習慣來延緩,特別是腦齡。
今年「左流右新」公費疫苗開自10月1日打以來,接種人次比去年同期略增。營養師高敏敏今(15)日表示,民眾除了接種疫苗,也宜從飲食著手強化免疫力,而若不幸確診流感,應多補充含蛋白質、維生素C的食物,並盡量避免吃花生、溫補、辛辣物和炸物,以防症狀加重。
全麥吐司和白吐司相比,含有更多的纖維、升糖指數也相對來得低,不過醫師林軒任指出,全麥吐司不是人人都適合吃,腎臟病患者吃多可能造成高磷血症,增加腎性骨病、動脈鈣化與心血管疾病風險。
腳部水腫不只是久坐久站引起,更可能是體內器官出問題。營養師高敏敏列出8種常見的水腫類型,可能反映心臟、肝臟、腎臟或荷爾蒙的狀態,其中淋巴型水腫可能是腫瘤壓迫,常見於單側肢體腫脹偏硬且不易消退;而腎臟異常的水腫,可能腫在眼皮、臉部、下肢,早上更為明顯。
下班回家整個人累癱,吃外食又貴桑桑,不妨來碗簡單的番茄雞蛋麵,一次兼顧美味與營養。農糧署表示,番茄除了可生吃、也適合入菜料理。營養師高敏敏則指出,番茄所含的茄紅素為脂溶性,搭配油脂加熱更易釋放,可提高2到3倍吸收率。
很多人都有經驗,起床時若貪睡一會兒,出門變得匆匆忙忙,不是忽略早餐,就是隨便吃。營養師高敏敏表示,不吃或吃錯早餐,不只沒精神,還會讓血糖與代謝大亂,建議早餐以無糖優酪為基底,並抓住「蛋白質+全穀碳水+蔬果纖維」的重點,就能3分鐘搞定營養早餐。
中秋節總會收到親友送的柚子,常常數量多到吃不完,水果攤商「水果公道伯」在社群教大家保存方法,將柚子尖端的頭朝下,放在通風陰涼處,室溫可保存2至3周;也可以把柚子的果肉剝下來,放進保鮮盒或密封袋,冰在冰箱冷藏可放2、3天;若想延長保鮮期,將柚子果肉一瓣一瓣剝下來,裝進冷凍專用袋,放進冷凍庫,拿出來退冰一下即可享用,吃起來口感像柚子冰沙。
中秋連假少不了烤肉,但焦黑的那一角剝掉就沒事嗎?營養師高敏敏指出,肉若烤得太焦黑,致癌物PAH會飆升到最高400倍,身體健康者還能剝掉後食用,但體質較弱、有家族癌症史的就要整片丟棄不吃。烤肉時搭配一些蔬果可以幫助防毒,營養師李婉萍建議可以灑檸檬汁,但切記邊烤邊灑,此外,她也提供鮮香菇、玉米筍、筊白筍、青椒、杏鮑菇等5蔬菜的最佳烤法,好吃又入味。
中秋應景水果柚子富含多種營養素,營養師李婉萍指出,其能幫助腸道健康、提升抗氧化力,糖友掌握好分量也能安心享用,而柚子最好吃的時機要屬「辭水」過後,表皮變乾皺的時期果肉最為鮮甜多汁。此外,坊間傳言柚子搭優酪乳、香蕉會中毒則是錯誤謠言,但柚子含有呋喃香豆素,在7大類藥物服用期間,最好完全避免食用。
現正值季節交替,不少過敏體質者,開始出現鼻塞、乾癢、打噴嚏等症狀,對此,營養師高敏敏表示,除了用藥控制,飲食上更要注意,務必少碰加工食品、不新鮮的海產、過量咖啡因、甜食等容易讓身體發炎的地雷食物,再搭配良好的作息,都可以提升身體免疫力,改善過敏不適。
中秋烤肉已成為國人最愛的佳節活動,但享受美食的同時,也潛藏健康隱憂。營養師提醒,燒烤以紅肉、加工品、甲殼類海鮮為主,不僅容易造成腸胃不適,更可能提高大腸癌風險,建議民眾在大快朵頤後補充高營養密度的水果,協助消化並維持腸道健康。
雞肉是減重、健康飲食的最佳選擇之一,但若挑錯部位,小心越吃越胖。醫師蔡明劼指出,許多人誤以為雞爪能補膠原蛋白,事實上油脂含量相當高;雞翅脂肪含量也不容小覷,雞屁股則是最可怕的部位,幾乎全是肥油,不利於減重。
補充蛋白質對健身相當重要,因為「即食雞胸肉」方便快速,是很多人的首選。不過,專家提醒,假如製作過程有衛生疑慮,加上食用前沒有充分加熱,吃下肚就可能引發神經毒中毒,死亡率最高6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