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王義桅的搜尋結果,共29筆
據觀察者網報導,上個月,德國外交部長瓦德福以「行程安排問題」為由,推遲了訪華行程。但不久後,瓦德福又主動約請中方通話,強調德方高度重視對華關係,期待在中方方便時間盡早訪華,就兩國關係等重要問題深入溝通。
CNN一篇分析文指出,對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而言,本週登場的川習會象徵中方以平起平坐姿態站上全球舞台,無論結果如何,這場會晤本身對北京而言已是一場重大勝利,而川習會順利關鍵取決於2位領導人之間的化學效應。
據觀察者網報導,「中國稱其並未重燃與美國的貿易緊張局勢,川普才是罪魁禍首」,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當地時間10月14日以此為題刊文稱,多位中國專家和美國分析人士均表示,若非美國川普政府在9月底擴大對中企的出口管制,將數千家企業追加列入「實體清單」,當前兩國的貿易緊張局勢本可避免。
美中貿易戰再度升溫,《紐約時報》13日指出,這就清楚地表明,兩大超強之間的誤解鴻溝是多麼巨大,雙方定義彼此競爭的方式有根本性分歧。如果兩邊都拒絕讓步,新的對抗幾乎肯定會波及貿易以外、雙方希望取得共識和進展的領域。
據觀察者網報導,美國政府屢屢打著「國安」的旗號封殺中國無人機等產品,不少美媒也跟著警告「中國威脅論」。不過,「富比世」雜誌網站9月12日發表的一篇文章,發現這事兒不太對,認為進口中國產品,反而有利於國安。
為慶祝抗戰勝利80周年,中共上午舉行盛大閱兵,中共總書記習近平並發表重要談話。《華盛頓郵報》指出,這場軍事盛典目的是在向外界釋放一個清晰的訊號,即中國正在崛起,準備準備挑戰美國的全球領導地位。
韓國前國會議長朴炳錫24日率團與中國外長王毅會晤,並轉交韓國總統李在明給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親筆信。雙方就推動中韓戰略合作夥伴關係等交換意見。王毅表示,中方願與韓方一道推動兩國關係沿著正確軌道長期穩定發展;朴炳錫也盼此行能推動韓中關係重回正軌。
據法國廣播電台引述香港《南華早報》報導稱,中國飛機租賃公司成為曠日持久的俄烏戰爭的最新受害者之一。近日,一家公司披露,其三架飛機在俄羅斯被扣留,至今未歸還,並已獲得2300萬美元的保險賠付。這是近年來中國在俄持有資產被扣留浪潮的一部分。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16日至18日赴哈薩克出席第二屆中國─中亞峰會,並分別與中亞國家領導人舉行會晤。分析指出,自俄烏戰爭以來,中國趁勢加大與中亞的經貿關係。如今,中國與中亞之間的合作不僅限於經濟貿易,更拓展至其他領域。
在「川習」通話加持下,中美經貿倫敦會談9日登場。針對兩國第二輪經貿交鋒,大陸國關學者預期芬太尼關稅、能源與農產品合作都將是焦點,但也不忘提醒,北京承諾稀土供應後,也要慎防川普政府在亞太掀起新一波「供應鏈之戰」。長遠來看,貿易戰也可能進一步升級成「金融戰」。
在指責中國未能加快稀土出口後,美國政府近日又公布新的科技管制措施,對中國極限施壓。「美國脅迫中國作出貿易讓步只會是徒勞」,香港《南華早報》2日援引大陸學者分析稱,美國一方面施壓、一方面提出談判的組合方式,是川普典型的談判風格,但對中國來說,這種方式注定失敗。
據觀察者網報導,「美國脅迫中國作出貿易讓步只會是徒勞。」香港《南華早報》6月2日援引分析人士的話指出,美國一方面施壓、一方面提出談判的組合方式,是川普典型的談判風格,但對中國這樣的強國而言,這種方式注定失敗。
據中新網報導,「中國經濟市場規模龐大,產業鏈韌性強,應用場景廣闊,這是使中國能夠抵御外部衝擊,保持高質量增長,成為吸引投資的關鍵因素。」5月22日,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王義桅在2025全球貿易投資促進峰會現場接受中新網專訪時做上述表示。
隨著俄羅斯總統普丁準備迎接5月9日精心安排的「勝利日」軍事閱兵,他對貴賓名單首位人選毫不掩飾:中國大陸領導人習近平。對此,CNN一篇分析文也指出習近平此趟出行的兩大真正目的。
美國總統川普說,可能降低對中國進口商品的關稅,令全球投資人欣喜。但他表明願意緩和美國與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貿易戰,卻遭到北京漠視,而中國網民則在微博譏諷「川普認慫(認輸)」了。
美國川普政府鎖定中國大陸頻發關稅利刃逞威風,卻遲未等到習近平低頭。川普22日稱對中關稅可能大幅下降,北京要求美方取消對中「所有」關稅;川普23日稱美中官員「天天」接觸討論關稅,北京冷回「假消息」。美媒分析,習近平態度始終強硬,川普卻有軟化跡象,北京不甩華府遞出的橄欖枝,美中若想好好談,主動撥打這通關鍵電話的人恐怕會是川普。中方專家透露,北京對川普不信任,也不急著談判。
美國總統川普1日簽署行政命,從美東時間4日起,要對中國進口商品加徵10% 關稅。但分析師指出,中國並「不怕」川普這麼做,並已準備好堅定反擊,還說這兩個地緣政治對手之間可能仍有迴旋餘地。
大陸《環球時報》3日報導,「印度不是『新的中國』。」瑞士《新蘇黎世報》2024年12月16日發表文章表示。隨著時間推移,越來越多人認識到,中國大陸很難被其他國家替代,大陸學者指出,部分西方媒體和政客炒作「替代中國」論調背後,存在政治和經濟雙重意圖,大陸應該更加重視維護中國在全球產業鏈地位,同時推動轉型升級,提高中國經濟競爭力。
CNBC報導,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與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目前緊密的關係讓某些人開始期待他或許能成為「季辛吉2.0」,促使川普軟化對北京的強硬立場,但專家認為這種說法是「太過看重」這位紅頂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