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申報點數的搜尋結果,共09筆
為推動分級醫療、改善健保點值,健保署長石崇良日前提出「分區總額合理成長管理」,推動醫院個別總額,除了急重症剛性需求外,過多的點數成長將打折支付。全台6分區中,原僅5分區取得共識,而台北區7日召開醫院代表會議,歷經2.5小時的討論,確定跟進於第2季實施。為了避免病患權益受損,包含生產、精神疾病、心肌梗塞等12項需求都獲得保障,朝1點1元目標努力。
為落實分級醫療,讓大醫院回歸照顧「急重難罕」病患、診所發揮家庭醫師的功能,健保署除推動分區總額新制外,也將對院前診所出手。明年第1季開始,這些醫師每月在診所申報超過10萬點,一律打75折支付,僅山地、離島、醫缺地區不受影響。醫界分析,此舉是為避免將醫院的處置搬到基層,讓醫院做醫院的事情,診所做診所的事情。
健保署明年起將推動「分區總額合理成長管理」,比照南區模式,推動醫院個別總額,讓全國各分區總額管理趨於一致。針對外界質疑是否因輕中重症界線模糊,造成病人就醫權益受損、大醫院更難掛號等問題,健保署長石崇良今日(30)表示,南區作法推動多年,成效最好,沒有醫療人球問題,可促進有效管理醫療費用、推動分級醫療目標,也符合前瞻式預算精神。
明年起,民眾要到大醫院掛號看病,可能不好掛了!為落實分級醫療及保障健保點值0.95,健保署明年將推醫院個別總額,同時保障醫院收入不低於今年,排除重症等需求後,過多的申報點數將打折給付。醫界表示,此舉對走下坡小醫院是好事,但成長型大醫院得要拒絕病人。屆時為了不讓點值滑落,大醫院得「篩選」病人,門診會減少,民眾將更不好掛到號,只能多利用基層醫療,進而達到分級醫療目的,但中重症病患恐成醫療人球。
為推動分級醫療、管理醫療費用的成長,健保署將推動「分區總額合理成長管理」。相較於疫情前的門診就醫,台北區去年的就醫人數多了0.8%,但件數卻成長6.8%。為避免衝量,健保署長石崇良透露,明年起,各分區將比照南區模式,推動醫院個別總額,保障明年收入不低於今年。申報點數排除重症的剛性需求後,合理成長會打折,過度成長不給付,而剛性需求的支付朝1點1元方向努力。若有不當把病人轉出的情形,則會失去保障。
衛生福利部健保署每月公告各醫院全民健保費用申報之醫療服務點數,從中可看到各醫療院所每月健保申報金額,了解實際營運狀況,其中彰化基督教醫院體系每月健保申報金額達17億元,穩居彰化縣各醫療院所健保申報金額最多的龍頭地位。
近日有媒體報導指出,醫師常見收入每月達1、200萬元,主治醫師平均年收可能超過800萬;對此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昨(15日)發聲明駁斥,透露醫師月薪大約落在15萬左右,年薪約230萬,「私人企業主管薪水可能都比醫師高」。
近期媒體報導西醫門診各專科申報資料,其中內科每名醫師申報1982萬點、復健科每人1384萬點、泌尿科每人1368萬點,列居前三大申報點數最多的科別。全台5萬3490名醫師,平均每人每年申報894萬點,健保給付約800萬元。該報導出爐後,醫界紛紛炸鍋,擔憂民眾誤以為申報點數等同醫師所得。醫師公會全聯會今緊急召開記者會,說明申報點數僅是掛在醫師名下,背後隱藏許多成本,包括昂貴的檢查、藥物、其他醫事人員人事費等。如同房仲銷售房產,房價並不等於房仲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