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皮膚炎的搜尋結果,共226筆
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銀髮健康成為全民關注焦點,光田綜合醫院於11月6日舉辦「預防醫學銀髮樂齡照護講座」,邀請神經內科、運動醫學、皮膚科及腫瘤科專家,從記憶、肌力、皮膚與免疫力等四大面向,帶領民眾認識老化警訊,學習從生活中實踐預防醫學。
由中時集團中國時報、工商時報舉辦的「預防醫學 銀髮樂齡照護講座」11月6日在光田綜合醫院登場,現場湧入近兩百位長者與社區民眾,氣氛熱烈。中國時報副社長王儒哲致詞時指出,台灣已邁入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人口占比20%,失智症盛行率約8%,代表每13位長者中就有一人受影響。他呼籲從生活面落實預防醫學,減少慢性病與失智症負擔。
北市內湖動物之家傳出鼠患,議員陳宥丞接獲陳情指出,犬舍老鼠橫行,不只毛孩會被老鼠帶來的跳蚤傳染疾病,北市動保處同仁和志工、甚至認養動物民眾都會受到影響,但動保處一年只點一次除蚤藥劑,根本原因在人力不夠、藥劑不足,應組織志工協助點藥,經費不足就申請預備金,藉此減少因為跳蚤導致傳染病的可能。動保處回應,犬用藥劑1725劑這個月會到貨,會請獸醫師指導動物照護員點劑,其餘會再研議處理。
安成生技(6610)旗下口服前驅藥物新藥NORA520用於治療產後憂鬱症(PPD)及重度憂鬱症(MDD),於9月與美國FDA完成Type C會議,並於10月16日接獲官方會議紀錄。FDA同意若第二期臨床結果符合預期,可作為樞紐試驗送件,顯示該藥臨床開發邁入關鍵階段。
第60屆節目類金鐘獎頒獎典禮17日晚登場,萬眾矚目的實境節目主持人獎由陶晶瑩、卜學亮頒發,今年由敖犬、小煜、威廉、阿緯、小傑、王子、朵拉(謝雨芝) 憑《來吧!哪裡怕》奪下,7人感動地在台上哭成一團。
為響應「世界保健日」,新北市淡水動物之家特別於13日替所內55隻狗與9隻貓進行全面體內外寄生蟲檢查與健康評估,強化收容動物的防疫照護。新北市動保處提醒,寄生蟲多具人畜共通傳染性,呼籲飼主應定期為毛寶貝驅蟲與施打疫苗,維護人與動物的共同健康。
2025年諾貝爾生醫學獎終於揭曉,三名得主分別是日本免疫學者坂口志文,以及兩位美國學者布朗柯(Mary E Brunkow)與藍斯德爾(Fred Ramsdell)。這3位學者不約而同的都涉及免疫系統當中的「調節性T細胞」(Tregs)的相關研究,那麼調節性T細胞的重要性在哪?它與其他的免疫細胞又有什麼功能差異?
2025年諾貝爾生醫獎由美國學者布朗柯(Mary E Brunkow)、藍斯德爾(Fred Ramsdell)與日本學者坂口志文等3名學者共享,以研究周邊免疫耐受性獲殊榮。諾貝爾獎委員會說明,三人研究成果揭開人體的「調節性T細胞」(regulatory T cell,Treg)如何在體內控制免疫反應,防止免疫系統攻擊自身組織,對自體免疫病、癌症免疫療法等領域具有深遠影響。獎金瑞典克朗1100萬元由3人均分。
天氣炎熱的時候,就容易有許多蚊蟲出沒,除了惱人的蚊子、蟑螂,隱翅蟲也是許多最怕遇到的,雖然牠們不會螫人,體液卻有毒,碰到皮膚可能導致發炎。近日大陸安徽一名女子在32樓高的家中出現大量隱翅蟲,她為了除蟲狂噴4瓶殺蟲劑,卻害丈夫中毒。
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慢性皮膚疾病,病程反覆且長期存在,不僅帶來皮膚不適,也可能影響心理健康與社交生活。34歲張小姐自青春期起就長期受異位性皮膚炎困擾,皮膚紅腫、乾裂,夜裡癢得無法入睡,當時她不敢參加朋友聚會,也失去了與人互動的勇氣,在持續治療與指導下,逐步建立固定護膚習慣、調整作息、規律運動,並避免特定飲食誘因,症狀才逐漸得到控制。
台股今(1)日開高走高,大漲逾440點,一度曾攻至26300點以上。生醫股題材多,個股活蹦亂跳,昱展新藥(6785)昨獲外資、自營商買超,快攻漲停257.5元鎖死;瑩碩生技(6677)肺纖維化P4學名藥獲FDA受理送件、插旗中東市場,股價狂飆9.7%;藥華藥(6446)、基米(4195)、訊聯智藥(7808)漲幅在5.8~3%不等,上市生醫指數強漲2%以上,成為盤面的人氣焦點之一,上櫃生醫指數漲幅逼近1%左右。
大陸浙江一名年僅25歲的陳姓女子(化名)與其6個月大女嬰,因為誤信網路流行的「醋酸鉛濕敷法」護膚偏方,竟雙雙罹患嚴重鉛中毒,目前正在浙江省中西醫結合醫院(杭州市紅十字會醫院)接受驅鉛治療。
寵物醫療與保險需求快速成長,PetsCare整合超過300家動物醫院數據,首度公開疾病與品種醫療費用排行,以協助產險公司開發更精準保單,並帶動醫療與保障三方共贏。
安成生技(6610)受惠產後憂鬱症口服新藥NORA520,將於第四季公布二期解盲數據,而治療單純型表皮分解性水皰症(EBS)軟膏新藥AC-203,也規畫明年第一季進行2/3期中分析,安成生技董事長吳怡君指出,二新藥陸續見成果,將帶動公司明年進入授權金高峰期。
台中市20歲陳姓男子在機械廠工作時經常接觸潤滑油和化學清潔劑。前陣子,他雙手突然冒出水泡,伴隨刺癢與脫皮,甚至乾裂流血,痛得無法工作,最後確診為「汗皰疹」,西醫治療雖能控制,但症狀反覆,讓他苦不堪言。後來在朋友介紹下,他轉到仁愛長庚合作聯盟醫院(大里仁愛醫院)中醫科李聰界主任門診,透過清利濕熱藥材調理體質,經過約3個月,症狀大幅改善,終於能回到工作崗位。
周二就要迎來秋分,秋分這天晝夜一樣長,而秋分以後,日照時間逐漸縮短,氣溫逐漸降低,有「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之說,陽氣漸漸收斂,陰氣慢慢增長,萬物生長方向走向收藏。中醫師提醒,要留意呼吸道疾病、皮膚搔癢等,此時的養生首重「養肺潤燥、疏肝理氣」,可吃山藥、杏仁、白木耳、蓮藕、百合、水梨等,同時避免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面對每個病人,都像第一次上場」。國泰醫院皮膚科暨醫學美容中心主治醫師羅陽,專長照顧乾癬、異位性皮膚炎以及圓禿3大免疫皮膚疾病患者,每周幾乎6天都在醫院,平時除了看診、手術、醫學美容治療,也兼顧院內研究與學校教學,在臨床、研究及教學領域都拿出最佳表現,帶給病人最好的幫助。
天天洗頭,頭皮還是油油的,其實不是沒洗乾淨,而是與本身體質、清潔方式、生活習慣,甚至是疾病有關,醫師黃軒指出,想要改善,不該是洗得更勤,而是要找到讓頭皮平衡的關鍵,如果只是輕微油膩,靠調整清潔方式與生活習慣就能改善,但若是伴隨脫屑、紅癢、掉髮、紅疹或其他內分泌異常,就該求助皮膚科醫師。
今年43歲的小琳,從小深受異位性皮膚炎困擾,皮膚經常紅腫、脫屑、潰爛,影響外觀及人際關係,甚至曾痛苦到想結束生命。為了「根治」,她試過無數偏方,花大筆錢購買昂貴中藥、接受算命和通靈師指點,進行祭改、改名換運,還曾嘗試放血、喝油等偏方。然而,不僅病情未改善,還帶來巨大心理壓力與經濟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