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皮膚變黃的搜尋結果,共17筆
57歲主持人沈玉琳昨天(29日)驚傳因猛爆性肝炎住院治療,這是急性肝炎中最嚴重的一種,也稱為急性肝衰竭。對此,胃腸肝膽科醫師錢政弘分析,急性肝炎發作是因為出現「免疫失衡」,通常與免疫力低下有關,例如工作過勞、飲食不均衡、熬夜等因素。尤其一旦出現茶色尿,千萬不能拖延,應儘早抽血檢查並接受治療。
66歲的張先生最近半年內出現體重無故下降4公斤、胃口變差、整天提不起勁的情況,近一周更出現皮膚和眼白發黃、皮膚發癢、尿液呈深褐色的症狀,經急診就醫檢查發現,他的肝功能和黃疸指數嚴重升高,且肝臟佈滿腫瘤,病理報告證實為膽管癌末期。經醫師以「經皮穿肝膽道引流術」及「內視鏡逆行性膽道引流術」緩解黃疸症狀後,安排化學治療以延緩病情惡化。
許多人看到手掌皮膚變黃,第一反應會認為是肝出問題引起的黃疸,但也有其他病因會導致這樣的情形。醫師劉博仁指出,除了是含β-胡蘿蔔素食物吃太多,較為單純的原因外,也可能是維生素A營養品補充過多導致中毒、糖尿病、甲狀腺功能低下、慢性腎臟病等4情況,不能掉以輕心。
國內急性病毒性A型肝炎疫情上升,醫師提醒,雖然多數患者症狀較輕,但在高風險族群中仍可能造成嚴重肝功能損傷,建議餐飲業者、經常外食者等6大高風險族群接種疫苗,以降低感染風險。
很多人以為肝臟出問題,只會讓人感到疲倦或皮膚變黃,不過,胸腔暨重症醫師黃軒表示,肝臟是人體的代謝工廠,若肝功能變差,排尿、排便習慣可能跟著改變,尤其是有脂肪肝、酗酒史或肥胖的人,在出現腹瀉、便祕、黑便、茶色尿與尿味變臭等情況時,更要視為警訊,這有可能代表肝臟正在求救中。
肝不好最怕引發肝癌!我國慢性肝病及肝硬化死亡人數居高不下,直到2023年,肝癌和肝內膽管癌仍位居癌症10大死因第2名。醫師示警,酗酒和脂肪肝是元凶之一,民眾平時應控制體重、保持良好生活習慣並定期篩檢。
從排尿也能看出健康危機。泌尿科醫師高銘鴻列出6種小便異常,包括顏色異常、尿液氣味異常、排尿疼痛或灼熱感、尿量過多或過少、血尿,以及頻尿尿急或尿失禁,都需要進一步就醫診治。其中他提到,若覺得平常沒有喝太多水,但尿液一直呈現很稀薄,當心是腎功能出問題。
胰臟癌的棘手之處在於早期難發現,等到有症狀才檢查時,往往已進入晚期階段。對此,肝膽腸胃科醫師錢政弘分析胰臟癌6大常見症狀,包括全身無力倦怠、體重減輕、食慾不振、腹痛、黃疸及噁心,其中最後3項更占該病患者症狀的60~70%。他並提到,飲食上多補充含胡蘿蔔素與硒的食物,有助於遠離胰臟癌。
一名30多歲男子就診時表示,近來一直加班,晚上回家還要熬夜補工作,感到極度疲累,並出現食慾不振、腹脹等情形,結果一驗肝指數竟超標6倍。醫師提醒,若發生極度疲勞、食慾不振、茶色尿液,以及皮膚搔癢等症狀,恐是肝臟在求救,千萬不可輕忽。而男子除了服用藥物治療外,在食療上也被建議可食用彩椒,其所含營養素有助於肝臟修復。
胰臟癌有「癌王」惡名,多數患者確診時,病程已是末期,存活率低。肝膽腸胃科醫師錢政弘表示,其實胰臟癌還是有跡可循,提醒若有無力倦怠、體重減輕、食慾不振、腹痛、黃疸茶色尿、噁心等6種症狀時,別輕忽只是腸胃疾病,有可能是胰臟癌警訊。
一名40多歲的女子,因手掌變黃,擔心得肝病就醫,醫師發現她的肝功能沒問題,倒是有嚴重的缺鐵性貧血,進一步安排大腸鏡檢查,在其右側升結腸處發現惡性腫瘤,為第3期大腸癌,女子很驚訝說,自己排便很順,不解為何得腸癌,醫師則提醒,若腫瘤長在右側升結腸處,臨床上常會以貧血為表現。
一名40歲女子因手掌變黃,以為是肝病引發黃疸而求診,但抽血檢查顯示肝功能正常,卻有嚴重的缺鐵性貧血,於是被勸進一步做大腸鏡和胃鏡。結果在升結腸部位發現惡性腫瘤,最終確診為大腸癌第3期。醫師指出,更年期後婦女和一般男性的缺鐵性貧血患者中,有8.9%是大腸癌,應接受檢查以排除癌症風險。
台中榮總嘉義分院肝膽腸胃科日前收治一名68歲患者,因患有關節炎容易疼痛,聽從朋友推薦服用市面流傳的草藥偏方長達4個多月,結果出現眼睛、皮膚變黃,腹脹沒食慾、異常疲倦症狀,就醫才知道是急性肝炎,經停止吃草藥、給予支持療法後,肝功能才逐漸恢復正常,經醫師判斷,患者是藥物引起的急性肝炎,呼籲民眾服用任何藥物,最好先問問專業醫療人員。
大便不只是身體排泄出來的廢物,從糞便的顏色中其實也可以推敲出可能的消化道疾病。正常的糞便顏色為何?哪些糞便顏色又是身體的警訊呢?光田綜合醫院肝膽腸胃科主任陳俊欽一一說明。民眾在大號時也不妨觀察一下,了解自己的健康狀況。
台灣是水果天堂,光是芒果就有20個品種,其香氣濃郁、酸甜多汁的美味,讓人難以抗拒。不過有些人吃芒果會過敏,進而引發蕁麻疹及皮膚炎,原來引發過敏的主因是這些!
南瓜對人體的好處非常多,且煮過後質地柔軟,是牙口不佳的族群相當好的營養來源,運用不同的料理方式也更有助吸收營養。不過吃南瓜也有些需注意的事情,並非吃多就是好。劉怡里營養師指出營養及好處,並教大家怎麼吃更健康!
許多民眾會透過臉部保養品來保濕及防曬,希望可以擁有吹彈可破的水嫩肌膚,不過營養師表示,身體的照顧須由內而外才能獲得最好的功效,除了充足的睡眠以及規律的運動之外,飲食更是關鍵,若能夠身體獲得足夠的營養與健康,透過日常飲食及生活習慣來維持肌膚健康,再透過保養品,才能真正擁有好膚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