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眼中風的搜尋結果,共11筆
提到中風,許多人熟悉的就是腦中風,以及近日藝人秦楊右眼突失明的眼中風,除了這些地方,身體還有多處器官也會有中風危機。劉博仁指出,耳朵、腎臟、甚至腸子都會中風,也都和不健康的血管有關,日常就該做好保養,別等到器官缺血才驚覺。
55歲的本土劇資深男星秦楊日前右突失明,被診斷出「視網膜神經血管嚴重堵塞」,今再就診,確定沒辦法百分之百恢復。眼科醫師粘靖旻表示,從秦楊的病史可以看出現代人面臨的健康困境,包括無法睡好覺、癌症等問題,都是隱形炸彈;醫師張家銘則指出,這不是單純眼睛的毛病,而是全身血管在求救,發生眼中風的人,之後腦中風的機率會比一般人高好幾倍,平常就要用預防中風的標準來顧眼睛的血管。
55歲的藝人秦楊,今(14日)證實右眼因視網膜血管堵塞突然失明,且錯過就醫的黃金6小時。高雄長庚醫院眼科教授吳佩昌表示,視網膜血管堵塞即俗稱的眼中風,好發於三高患者,常見症狀單眼眼前一片黑矇、看不清楚或看不見,若是視網膜動脈堵塞,未及時就醫,9成患者都救不回視力,且患者日後也較易發生腦中風,「這是要特別注意的地方。」
現代人3C產品不離身、用眼過度已是常態,全球約有22億人受眼科疾病困擾,亞太地區更承擔全球近三分之二中度至重度視力障礙病例。醫師提醒,人的眼睛有主視眼、輔視眼之分,輔視眼出問題可能不易察覺,每天起床時可「各遮一眼」,自行檢查雙眼視力狀況,若有異常應盡快就醫,早篩早治。
79歲資深藝人凌峰(王正峰)於12日爆出二度中風返台治療。而他在2021年因腦出血引發中風,起初還以為只是感冒頭痛,就醫才發現病灶,所幸後來成功脫險。談及中風徵兆,很多人都會想到嘴歪眼斜、手腳麻木無力等明顯症狀,但也可能以8種不易被察覺的症狀來表現,像是間歇性跛行、嚴重暈眩、視力模糊等,不可不慎。
人們要如廁時,通常習慣會說要去「上廁所」,但你有想過,為何是「上」廁所而不是「下」廁所嗎?大陸央視新聞指出,這其實和古人的文化背景、生活習慣有關,結合五行風水、南北方位的尊卑以及建築物的實際構造等,才形成了「上廁所」的說法。
父親節來臨,衛生福利新營醫院7日結合健康講座及各項衛教宣導,舉辦慶祝活動,院方這次也運用社福基金經費,提供免費的視障按摩體驗,讓辛苦打拚的爸爸好好放鬆一下。
近來高壓氧治療於慢性難癒合傷口,特別是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洗腎患者,都有顯著的效果,大大的減少了截肢比例。
一名30多歲男子,一次胰臟手術後,突然劇烈腹痛,大喊「我看不見了」,嚇壞醫師,立馬再推他回手術室,原來是男子有高血壓病史,術後麻藥褪去,血壓瞬間飆高、衝破血管,才引發術後大出血,所幸二次手術順利止血,才未發生「手術成功,病人卻死亡」的憾事。
近期冬季溫差變化大,中風病患已有增加的趨勢,但多數的人只聽過腦中風,其實眼睛也會中風。57歲的吳太太患有高血壓,某天起床後,感覺右眼看出去比左眼還模糊,但因為沒有疼痛與其他症狀,以為是用眼過度因此不以為意,直到一個月後仍視力模,甚至右眼看東西中間有黑影,就醫後發現罹患視網膜靜脈阻塞,也就是俗稱的「眼中風」。
近日氣溫驟將,高雄1名62歲林姓男子表示自己一周內視力突然變得模糊,以為是手機滑太多造成視力下降,沒想到經休息過後仍舊未恢復,因此前往阮綜合醫院眼科檢查,眼科醫師曹維珊經檢查後發現,左眼矯正視力僅存0.2,眼底檢查發現病患左眼為分支視網膜靜脈阻塞,也就是俗稱的眼中風,因此替林男做了視網膜雷射手術及玻璃體內藥物注射手術,林男才漸漸恢復視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