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研發費用的搜尋結果,共364筆
聯發科(2454)公布10月營收,單月達520.26億元,月減4.24%、年增1.78%;前10月累計營收4,978.04億元,年增12.20%,逼近5,000億元大關。依第四季營收預測中間值推算,2025年全年營收可望再創新高,規模將突破190億美元。
威強電(3022)第三季合併營收15.18億元,單季擺脫匯損陰霾,稅後淨利升至3.74億元,年增25.5%,由第二季虧損轉盈,每股稅後盈餘(EPS)2.11元,優於去年同期的1.67元;前三季累計合併營收49.54億元,稅後淨利4.43億元,EPS達2.51元。
天鈺(4961)今(7)日舉辦法人說明會,董事長林永杰大方分享,公司首款AIoT晶片在第三季已經正式進入量產出貨,未來將成為推升Non-Driver業務占整體營收比重達50%的關鍵動能,天鈺目前Non-Driver業務佔比約47%。談及整體營運,他強調:「我覺得應該真的是谷底了,明年會努力讓公司的表現能夠更好一些。」
電子驗證分析廠宜特(3289)董事會決議2025年首季配息約1.03元,今(6)日以110元參考價除息交易,開盤即以小漲0.91%的111元完成填息,惟隨後在賣壓出籠影響翻黑,走跌1.82%至108元,表現開高走低。三大法人本周迄今小幅買超57張。
美律(2439)今(3)日召開法說會,公布2025年第三季合併營收達31.22億元,創下近三年同期新高。主要受惠於英國新客戶頭戴式耳機產品及中國客戶新機種進入量產,同時醫療產品受美國OTC市場需求持續發酵,帶動整體銷售成長。獲利方面,單季每股盈餘(EPS)為2.33元,雖較去年同期下滑,主因產品組合調整與研發投入增加所致,但相較第二季大幅成長,展現營運動能回升。
聯發科(2454)法說會後,兩家美系外資陸續出具最新研究報告,整體看法趨於保守。其中一家指出,聯發科如今「已無犯錯空間」,第三季毛利率表現不佳可能只是開端,2026年仍存在下行風險,維持目標價1,288元與「中立」評等;另一家則認為,聯發科2026年獲利成長有限,在2027年大幅改善前將面臨獲利能力下滑挑戰,將評等自「買進」下調至「中立」,12個月目標價由1,620元調降至1,400元。
電子驗證分析廠宜特(3289)公布2025年第三季自結合併營收12.75億元,季增5.95%、年增14.31%,連3季創高,但營業利益0.84億元,季減4.75%、年減29.06%。加上業外收益季減63%,使歸屬母公司稅後淨利0.74億元,季減33.44%、年減13.04%,每股盈餘1元,雙創近7季低。
AI時代的資料中心正邁向全光化(All-Optical)架構,矽光子三雄聯亞、上詮與光聖,齊力搶攻AI資料中心「光的商機」,成為高速傳輸與低功耗時代的核心供應鏈。
聯亞(3081)公布自結2025年9月合併稅後純益3,800萬元,每股稅後純益(EPS)0.42元,月增46.15%,主因8月新專案導致研發費用偏高,9月費用回復正常帶動獲利回升。
科技新聞網站《The Information》周一報導,根據公司向股東披露的財務資訊,生成式聊天機器人ChatGPT開發者OpenAI在2025年上半年的營收達到約43億美元,比去年全年營收還高出約16%。
AI、感測器及自動化技術突破,光學鏡頭在智慧機器人與無人機應用中的價值愈發凸顯,也為光學供應鏈帶來新一波成長契機;其中華晶科、佳能、邑錡轉型採取「軟硬整合」策略,加速卡位AI視覺市場。
光學膜廠華宏新技(8240)搶進無人機市場,布局電池材料,已經和無人機大廠合作拿下軍方的專案,也和客戶合作開發其他新產品電池模組。自製高容量電芯已送樣等待客戶驗證,期望未來有好消息。
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15日聯合公布「2025中國企業500強」名單,國家電網以人民幣(下同)3.95兆元營收繼續蟬聯冠軍寶座。值得注意的是,前十大企業中,僅京東集團一家民營企業,不僅營收破兆,更超越阿里巴巴、騰訊等民營科技巨頭。
在如今的全球海軍發展趨勢中,匿蹤設計與模組化武裝,早已是新型主力軍艦的重要特色。這一切可以溯源自法國拉法葉級(La Fayette-class),雖然該型軍艦已服役30多年,但是外型仍然不顯落伍。中華民國在上世紀90年代後期爭取到該型軍艦,稱之為康定級,如今也是海軍的主要軍艦之一。
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公布「2025中國企業500強」排行榜,國家電網以人民幣(下同)3.95兆元營業收入蟬聯第一。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上升一級位列第二,其營收為2.97兆元,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則下跌一級至第三,營收2.93兆元。另有12家企業營業收入突破兆元大關。
機器人自動化大廠和椿科技8月合併營收為1.75億元,因配合客戶施作工程進度而有部分自動化模組產品遞延出貨的情形,使得8月營收較上月及去年同期減緩。
和椿(6215)2025年前8月合併營收達15.4億元,年成長62.6%,和椿表示,公司將持續深化AI機器人在更多元產業的應用,透過擴展不同產業市場版圖,將業務觸角延伸至台灣、東南亞等,謹慎樂觀看待2025年。
富邦媒(8454)114年8月合併營收84.9億元,月成長4.4%,繼南區物流中心啟用、中區物流中心於8月完成上樑後,momo持續強化全台物流布局,憑藉南北兩座智慧自動化物流中心,搭配遍佈全台的主倉、衛星倉與自有物流車隊,「中南部當日配」服務已正式展開試營運。
大陸全國工商聯28日發佈「2025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結果顯示由京東集團、阿里巴巴、恒力集團位居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