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碳信用的搜尋結果,共64筆
歐盟的一個委員會在周一通過一項計畫,到2040年將淨排放量減少90%,並允許區域內產業,將目標的5%使用國外的碳信用來進行抵免。
據觀察者網報導,當地時間11月10日,《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三十次締約方大會(COP30)在巴西貝倫正式拉開帷幕。來自近200個國家的政府代表、商界領袖、民間團體齊聚一堂,共商合作應對氣候變化的具體方案。
氣候變遷帶來的生命財產威脅,國人在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事件已深刻體會。渣打銀行全球永續長Marisa Drew在接受本報專訪時指出,永續發展的關鍵是「責任」和「投資」,全球永續金融市場整體規模,預估今年達到2兆美元,渣打銀行已將永續金融列為集團收入成長引擎之一,設定籌資規模及至2030年,可達3,000億美元的目標。
我國在國際氣候合作再添重要一步!環境部部長彭啓明1日與友邦巴拉圭共和國環境及永續發展部部長Rolando de Barros Barreto,在外交部常務次長葛葆萱的見證下,於環境部共同簽署「在《巴黎協定》下之合作瞭解備忘錄」。這是台灣首度與友邦就巴黎協定下的碳信用合作簽署備忘錄,象徵雙方將攜手展開減碳與技術交流,共同落實國家自定貢獻(NDC)的減碳目標。
「淨零碳排」是全球的首要目標,因此很多國家及國際機構會制訂『碳排放上限』,若是一家企業碳排超標,就要購買『碳信用』來抵銷多出來的部分。日前,全球知名的串流服務Netflix與美國森林基金會(AFF)簽訂合約,將從AFF的《Fields Forests》計畫購買為期15年的碳信用,目標在2032年實現75,000英畝土地及480萬個信用額度,使美國南部土地的所有者受益。
美國川普總統推進減少電動車優惠補助以及降低汽車排放標準等政策,等於直接送給底特律車商好幾十億美元的大禮,因此這些美國汽車製造業者又轉向擁抱傳統的石化燃料汽車。
大陸央視網15日報導,第12屆世界運動會正在四川成都市舉行。這次世運會致力於打造首屆「碳中和」世界運動會。為實現這一目標,成都從場館建設、能源保障、交通出行、賽事組織等各環節,全面採取減碳措施,將綠色低碳理念融入賽事全程。
渣打銀行7日宣布,將與巴西阿克里州政府以保護亞馬遜雨林為目標,在未來5年內,代表該州擔任碳信用額度的銷售方。
日前,「瑪莎百貨」 (Marks Spencer, MS) 與「黑牛生物炭公司」(Black Bull Biochar, BBB)合作,購買生物炭碳去除信用額度,致力將永續實踐融入家禽供應鏈。該項目包涵英國最大的食品企業之一「Avara Foods」,並將在農場試用生物炭,以期改善環境效益和禽類福利。
在台灣金融圈,德銀遠東投信團隊不到30人,卻能在競爭激烈的資產管理市場中穩健推進、漸入佳境。總經理黃釗盈將這份「小而強」的成果歸功於兩項核心:策略清晰的定位以及組織內部對專業素養與永續成長理念的高度認同。
為了建立更透明、可追蹤且能真正減少碳排的市場架構,並協助全球因應氣候變遷,新加坡、英國及肯亞成立政府聯盟,於倫敦氣候行動週宣布成立「發展碳市場聯盟」,祕魯已正式批准。
全球氣候變遷加劇,加上森林過度砍伐、土地濫用等因素,導致全球雨林面臨快要消失的困境,世界自然基金會甚至警告「全球每分鐘消失40個足球場的雨林」,嚴重性不容小覷。因此,巴西一家再造林公司「Boimas」計畫大規模重新造林,將在大西洋雨林1,200公頃土地上,種植超過200萬棵樹。
國際智慧能源品牌泓德能源(6873)以「科技引領‧貼心隨行‧開創智慧充電新時代」為主題,再度參加「2025台灣國際智慧移動展」,並攜手與士林電機合資成立的新星充電,以雙展區規模聯合展出虛擬電廠概念下的多項智慧能源解決方案,包括「光儲充解決方案」、「充電站營運解決方案」、「智慧住宅解決方案」以及偕同策略夥伴台灣大哥大共同推出的「智慧能源管理解決方案」,和自有品牌TITAN全系列充電樁設備,完整呈現整合實力與應用落地能力。
碳權交易深受產業界重視。台灣碳權數位經濟發展協會(TCDD)表示,根據Sylvera最新一季的全球碳信用市場報告顯示,2025年第一季碳信用發行量為5,563萬份,與同期到期量5,456萬份相比,淨發行量的差距僅有1.9%,遠低於去年同期51.8%的差距,供給需求相對吃緊為近年來罕見。
臺灣碳權數位經濟發展協會(TCDD)與英國碳信用評級機構 Sylvera23日共同發表「界定碳信用品質《Defining Carbon Credit Quality》」,這份結合國際實證和科學數據,提供企業評鑑各種專案獲得碳權的信用品質,首度為台灣打造具有國際公信力的碳市場預做鋪路。
臺灣碳權數位經濟發展協會(TCDD)今日(23日)宣布,將與英國碳信用評級機構Sylvera共同發表「界定碳信用品質《Defining Carbon Credit Quality》」。這份報告的揭露是結合國際實證和科學數據,提供企業評鑑各種專案獲得碳權的信用品質,為台灣打造具有國際公信力的碳市場預做鋪路。
週二公布的數據顯示,特斯拉二月在歐洲的市佔率持續出現年減萎縮,儘管特斯拉的整體銷量有增加,但市佔率連續第二個月下滑。
針對川普退出巴黎協定,在一項座談會中,與會專家都認為,美國氣候政策將對國際氣候融資產生重大衝擊,今年以來美停止多項國際金援及資助,這些資金缺口將轉向亞洲或民間資金以彌補,因此,全球自願性碳交易市場(VCM)未來發展將更形重要。
歐盟氣候監測機構哥白尼氣候變遷服務中心於2025年1月表示,2024年是世界首次達到全年均溫較前工業時期超出1.5°C的里程碑,也是現代人類從未經歷過的氣溫水平。該機構指出,2024年是有紀錄以來最熱的一年,每月均溫幾乎都打破歷史紀錄。此外,過去10年的每一年都名列史上最熱的前10名排行榜。
在全球邁向永續的浪潮中,歐洲始終引領潮流,以其嚴謹的法規推動企業邁向永續發展。明年,第一波遵守非財務報導指令(NFRD)的企業將正式轉向企業永續報導指令(CSRD)及歐洲永續發展報告準則(ESRS)。這一轉變不僅會逐步地更擴大適用範圍,也將延伸至非歐洲國家的企業,自2029年起,凡符合規模、營收或人數門檻的企業,均需依照ESRS標準披露相關資訊,我們初步推估台灣未來可能至少有50家企業須針對ESRS標準進行永續揭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