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碳憑證的搜尋結果,共03筆
國內碳權交易預計10月2日正式啟動。碳交所總經理田建中28日表示,目前碳交所每周與環境部密集會議,國內碳權交易平台相關系統與正在進行細節測試,預期上線後將對企業減碳有更強烈的推進力。田建中說,未來企業更換LED燈管、變頻馬達等,可向環境部申請取得減量額度、並掛牌上架販售碳權,透過交易市場啟動減碳的正向循環。
二氧化碳與溫室效應息息相關,因此為了控制碳排,碳權與碳有價油然而生。因此,歐盟率先提出「碳邊境調整機制」,盼透過制度的建立,逐步規範改善碳排問題。
在某餐會中,一群企業家討論無法在臺灣碳交易平台購買可以與歐盟「碳邊境機制調整」(CBAM)碳稅進行「碳抵換」的問題時,一位企業家輕聲問坐在他旁邊的我,輸美企業是否就少一點風險?頓時,筆者真有點吃驚,心想,美國國會正審議四個與碳邊界調整相關的環境貿易法案,對以輸美貿易為主及屬於美國中下游產業鏈企業的衝擊,恐比CBAM更具殺傷力。但是,這些企業目前對來勢洶洶的美國環境貿易法案似乎半知半解,更不用說要規劃因應策略,因此撰文簡介美國四個環境貿易法案,及對我國企業的影響,供大家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