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碾米廠的搜尋結果,共78筆
鳳凰颱風來勢洶洶,可能帶來強風豪雨,雲林縣農民為避免2期稻作受損,這幾天忙著搶收,西螺鎮農會配合農民搶收,3處稻穀乾燥廠24小時全日不休收稻穀,農會碾米廠主任廖宗義10日呼籲農民有些稻子還沒有完全成熟,請大家不要搶收,以免影響品質與價格。
台北市大同區橋北段三小段的地主們苦等都更10年,卻至今仍無法順利展開家園重建,導致地主們只能花費大量的金錢與時間來修繕屋齡超過130年的老屋。橋北段三小段位於大稻埕迪化街上,這裡的建築可以追溯自清朝光緒年間,而同樣位於此地區的還有馬偕牧師所建造的大橋教會。另,渴望展開都更的地主阿德(化名),其祖父當年還與板橋林家大帳房、許氏宗親會會長許丙共創許氏宗親會的開山鼻祖。
雲林縣西螺鎮農會埤源碾米廠是全台農會體系規模最大的碾米廠,年產值達5.5億元,但因長期沒有更新設備,已無法滿足目前需要,農會因此斥資6000萬元引進智慧系統,增加機械手臂等自動化生產線,省時省力又省工,10日舉行碾米廠更新啟用典禮,盼藉由設備更新,持續增加產能與提升品質。
雲林縣西螺鎮農會埤源碾米廠是全台農會體系規模最大的碾米廠,年產值達5.5億元,但因長期沒有更新設備,已無法滿足目前需要,農會因此斥資6000萬元引進智慧系統,增加機械手臂等自動化生產線,省時省力又省工,10日舉行碾米廠更新啟用典禮,盼藉由設備的更新,持續增加產能與提升品質。
溪州鄉農民黃宏意榮獲今年台灣稻米達人非香米組全國銅牌獎,農會總幹事彭顯賦指出,中部天氣炎熱,稻米易有「白堊質」,影響外觀及口感,黃宏意能獲獎相當不容易;黃則分享人生轉換跑道、從碾米廠當外務到當農夫的過程,致力從生產至銷售一條龍,希望全程控管品質。
溪州鄉農民黃宏意榮獲今年台灣稻米達人非香米組全國銅牌獎.農會總幹事彭顯賦指出,中部天氣炎熱,稻米易有「白堊質」,即俗稱白肚情形產生,影響外觀及口感,黃宏意能獲獎相當不容易;黃宏意則分享人生轉換跑道、從碾米廠當外務到當農夫的過程,他說,自己致力從生產至銷售一條龍,是因貪心想要掌控品質。
台中市后里區農會碾米廠的精米色彩選別機使用近20年,宛如「老花眼」般選別效率不佳,不僅耗能,還影響稻米加工品質。對此,藍委楊瓊瓔、台中市議員陳本添、邱愛珊分別向農業部及台中市政府爭取換新,共得392萬元補助款,再加上農會自籌98萬元,新機具預計年底有望啟用,屆時每年可加工稻穀將逐步成長,有助於提高農民收入。
8月起,台美20%暫時性對等關稅正式生效,對於台灣各產業的影響層面和幅度不一。對台東影響最大的當屬農業,我想以稻米、鳳梨釋迦與鬼頭刀為例,分享在地解方。
清水區農會透過台中市政府補助,共斥資1億元改造農會穀倉,歷經近5年逐年翻修,如今成為一座全新的「清水區農會休閒觀光園區」。2日由台中市議長張清照等人揭幕啟用,未來將成為地方一大觀光亮點。
日本爆發米荒,卻意外成為台灣米外銷突破契機。從百年米廠老永昌到青農創辦的大倉米鋪,台灣米透過品質、品牌、通路與政策配合,也有機會開拓國際市場。
丹娜絲颱風在台南的災情持續發酵,北台南近5成喪家習慣在宅舉喪,災後家園毀損,大量喪事湧入新營、柳營區殯儀館導致爆滿,台南市立殯儀館6座火化爐來不及啟用,也無力消化北台南喪事。殯葬業者透露,停靈超過10天費用還將翻倍,對不少災區喪家來說更是雪上加霜。
嘉義縣大林鎮老字號碾米廠負責人李滄淇,12年前遭控盜賣公糧侵占公有財物,貪汙罪判刑11年6月確定入獄,碾米廠機器設備拍賣後,仍欠繳114萬餘元營業稅,移送行政執行署嘉義分署強制執行,強制解約壽險扣得保險金112萬餘元用來抵繳欠稅。
嘉義縣大林鎮老字號碾米廠李姓負責人,12年前遭控盜賣公糧侵占公有財物,貪汙罪判刑11年6月確定入獄,碾米廠機器設備拍賣後仍欠繳114餘萬餘元營業稅,移送行政執行署嘉義分署強制執行,強制解約扣得保險金112萬餘元抵繳欠稅。
為拓展東南亞市場,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台東分署在6月11日至15日協助11家台東在地業者參與菲律賓馬尼拉食品展(MAFBEX),展出紅烏龍茶、特色米製品、鰹魚辣椒醬、小米紅藜加工品等多樣在地優質農產品。
新聞提要■日本米荒不僅影響當地飲食與農業結構,更讓清酒釀造遭遇危機,百年的酒造文化飽受衝擊。
台美關稅談判,農民憂心農產品可能零關稅叩關;全聯表示,全球貿易環境劇烈變動的背景下,關稅政策、國際競爭對台灣農產品帶來了不小挑戰,尤其是「米」和「鮮乳」,這兩種日常飲食中不可或缺的農產品,若面臨來自外部的競爭與進口壓力,對民眾影響最大,因為任何價格波動,都會引起消費者的高度關注。
中國新聞網報導,斑駁牆體,高聳糧倉,藝術、文創等現代元素與鏽跡斑斑的工業建築交相輝映,不僅留住了老街區原有的歷史韻味,同時賦予了其新活力。
提到台南東山,多數人聯想到的是東山鴨頭,但這座山城其實還藏有許多讓人驚喜的新亮點,最新打卡熱點「十果文創園區」不僅融合在地農產與懷舊建築,更成為咖啡迷與親子客的最愛。這裡的招牌「脆脆蜂木拿鐵」,將香醇東山咖啡與在地龍眼蜜脆片完美結合,喝一口咖啡、咬一口香脆,滿滿在地風味令人回味無窮。
5位來自嘉義、台東、宜蘭和高雄的青年組成藝術團隊,在人口老化、外流嚴重的嘉義縣六腳鄉,展開為期1個月駐地創作,用機車、雙腳走遍25村落,再以各自擅長的媒材創作出他們對六腳的認識與想像,昨(10日)晚上,由嘉縣文化觀光局「嘉義味─釀造平台」計畫支持的藝術展開展,參與民眾透過年輕人的視角,感受到土地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