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社區公共托育家園的搜尋結果,共33筆
位於北市大安區的科技大樓地下停車場經歷4年新建工程後,於28日啟用地下層的汽、機車停車場並試營運。北市停管處指出,停車場有小型車停車位113席、大型重型機車停車位3席、機車停車位196席、自行車236格,自28日起開放免費停車、11月16日零時起正式收費。
基隆市政府自2025年10月1日起,啟動升級版的「兒童日間定點臨時托育2.0」服務,針對既有臨托制度進行多項優化,包括下調收費標準、放寬預約限制與擴充收托容量,盼減輕家庭育兒負擔,提升公共托育系統的可近性與使用便利性。
桃園市婦幼局去年3月推出「好孕專車」婦幼政策,看似便民卻對偏鄉居民並不友善,觀音、新屋沿海地區的孕產婦就叫不到車,「看得到、用不到」。婦幼局回應,針對觀音區、新屋區等偏鄉地區研議司機獎勵機制,以提高司機載客率,讓孕產婦安心出行。
桃園市婦幼局去年3月推出「好孕專車」婦幼政策至今,看似便民,但卻對沿海地區並不友善!地方反應在觀音、新屋沿海地區的孕產婦根本叫不到車,市府推行的福利政策是「看得到,但吃不到」,另外觀音區公托量能不足,民眾需花大錢到私立公托、幼兒園就讀的狀況。婦幼局回應,將持續推動司機獎勵及復興區優化等措施,並將針對觀音區、新屋區等偏區研議司機獎勵機制,以提高司機載客率,讓孕產婦安心出行。
桃園市公共及準公共化托育覆蓋率逐年成長,去年覆蓋率達38.29%,但審計部桃園市審計處發現,僅蘆竹、中壢、桃園高於平均,其他行政區均低於平均,顯示落差過大,應加強各區均衡。
桃園市新屋區目前僅1所公立托嬰中心,因位於市區無法滿足較偏遠家庭托育需求,永安里里長郭先彰表示,新屋南區急需幼教資源,家長面臨生了孩子無人照顧窘境,盼落實友善育兒政策。桃園市婦幼局回應,將盤點新辦活動中心、其他用地空間是否有完整區塊適合建置。
桃園市新屋區目前僅1所公立托嬰中心,位於新屋市區,明顯無法滿足較南區家庭的托育需求,永安里里長郭先彰表示,新屋南區急需幼教資源,家長面臨生了孩子無人照顧的窘境,盼落實友善育兒政策。桃園市婦幼局回應,將盤點新辦活動中心空間是否有完整區塊適合建置。
為打造友善育兒環境、協助家庭安心托育,桃園市政府積極推動公共托育政策,第57處公共托育設施,同時也是觀音區第4處的「觀音新坡社區公共托育家園」18日正式開幕。桃園市長張善政18日出席開幕活動表示,市府會持續擴充托育資源,提供市民優質、平價又親切的托育服務,落實對家長與嬰幼兒的支持與關懷。
為打造友善育兒環境、協助家庭安心托育,桃園市政府積極推動公共托育政策,第57處公共托育設施,同時也是觀音區第4處的「觀音新坡社區公共托育家園」於18日正式開幕。桃園市長張善政18日親自出席開幕活動,他表示,市府持續擴充托育資源,提供市民優質、平價又親切的托育服務,落實對家長與嬰幼兒的支持與關懷。
日韓歐美推出「幼托一條龍」政策,相關機構可收托0至5歲學前幼兒;台灣也從2012年起採幼托整合,卻因沒有納入收托0至2歲的托嬰中心導致成效打折扣。台南市政府在學甲區新建的大北門區社會福利綜合大樓工程27日動土,未來將布建「幼托一條龍」設置公設民營托嬰中心等多元設施,為脆弱家庭提供服務。
台南市政府爭取中央前瞻計畫經費補助斥資逾8000萬元在學甲區新建的大北門區社會福利綜合大樓工程27日動土,預定2026年完工啟用。市府社會局表示,大北門區社福大樓將規畫設置公設民營托嬰中心、婦女中心、親子悠遊館及社會福利服務中心,布建「幼托一條龍」的福利措施,專為服務大北門區脆弱家庭而設。
少子化衝擊學校學生人數驟減,基隆市17棟國中小校舍逾55年使用年限,市府除陸續改建也把社區居民需求納入活化考量,已有學校轉型為勞工研習園區、社區大學,或增設托育、日照中心,還有學校變成書店成另類觀光景點,市府近期再斥資10億元持續改建老舊校舍。
台中市烏日區人口突破8萬人,台中市長盧秀燕13日出席九德國小附設幼兒園揭牌典禮時指出,新校舍招收2歲、3歲專班各3班和1班學前特幼班,減輕家長負擔;盧更點名立法院副院長江啟臣、在地立委顏寬恒,有他們在中央爭取預算,此次經費約8成5由中央補助,地方負擔較輕,更可以有經費投入地方建設。
桃園市公設民營龍潭凌雲及龍潭三坑社區公共托育家園今天開幕,成為龍潭區第3及第4家公共托育設施,同時也是桃園市的第52及53家,將各收托12名滿2足月至未滿2歲嬰幼兒,自20日中午12時起受理報名登記至明年1月3日下午4時止。
桃園近年吸引大量就業人口移居,帶動生育率成為六都之首, 18年來桃園市人口從180萬激增至233萬,成長幅度達24%,就業人口更增加39%,顯示大量年輕人選擇桃園作為就業與生活的首選。大園南港暨大園五權社區公共托育家園5日聯合開幕,桃園市副市長蘇俊賓說,為因應快速增長的人口需求,市府持續投入托育資源,提供年輕家庭全方位支持,打造更加健全的托育環境,實現宜居城市的願景。
桃園市作為六都中人口最年輕的城市,且出生率居六都之首,成為了年輕家庭的理想移居地。而年輕移居家庭人口結構與相應而來的育兒需求激增,市府也積極應對,致力於提供完善的托育服務,打造友善育兒環境。
許多雙薪家庭必須聘請保母照顧小孩,台北市議員曾獻瑩發現,北市50歲以上的保母占所有保母7成,未滿40歲僅1成,北市去年有3227位嬰幼兒新送托給保母托育,當中只有4%是送托新進保母,他憂高齡保母陸續退休後,人力將面臨斷崖式缺口。北市社會局回應,家長托育選擇多元,市府會積極招募保母,提供保母支持並擴增量能。
許多雙薪家庭生兒育女都需要聘請保母,但台北市議員曾獻瑩發現,北市50歲以上的保母佔所有保母7成,未滿40歲僅占1成,北市去年有3227位嬰幼兒新送托給保母托育,當中僅4%是送托新進保母,憂高齡保母陸續退休後人力將面臨斷崖式缺口。社會局回覆,家長托育選擇多元,會積極招募保母,提供保母支持並擴增量能。
為響應中央政策,台北市環保局從2021至2023年度編列2155萬元,用於公共場所室內空氣品質巡檢檢測、推動室內空氣品質自主管理標章等項目,不過2021年度核發223張標章,2023年8月底已有146處認證標章屆期失效,環保局表示,由於申請流程變動導致未能展延,預計今年底可恢復整體8成以上。
嘉義市人口數近10年來首度正成長,去年人口數達26萬3584人,較前年增加660人,至今年5月底,新生兒出生數也比去年同期增加29人,為此市府持續積極布建公共托育設施,29日全市第5座公共托育設施,位於精忠新城內的精忠公共托嬰中心揭牌,將7月1日正式收托,預計收托28名嬰幼兒,目前報到2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