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社區藥師的搜尋結果,共21筆
台灣在邁入超高齡社會後,長照政策的演進速度,已經成為健康台灣能否站穩的關鍵。過去的長照2.0是透過擴充服務能量與社區參與,奠定了基礎;然而,在需求暴增與人力短缺的雙重壓力下,長照3.0必須不再只是「補洞」,而是透過「科技×醫院×社區」的三位一體,打造出一個能持續滾動、可規模化複製的照護生態。
為完善整體防疫量能,行政院長卓榮泰先前拍板成立「國家防疫一體政策會報」,預計17日聽取規劃進度報告。政務委員陳時中16日受訪說,首期計畫期程為2026~2030年,預算規模初估約20億元,目標今年底前正式核定。
新冠疫情狂飆,近一周門急診就診破1.9萬人次,較前一周暴增88%,疾管署預估,6月中下旬上看10萬人就診。社區藥師指出,近期藥局忙翻、領藥民眾大增,且出現買不到快篩的現象;食藥署表示,已請業者擴大產能,本周產量預估為46萬劑,未來兩周可分別達60萬劑。
點燃1支紙菸產生的煙霧,含有數千種化學物質,而新興菸品的健康危害也不容小覷,但目前國內未核准使用電子煙及加熱菸,因而無法使用戒菸服務。藥師反映,因缺乏換算標準,難以精準給予藥物建議,期盼將新興菸品納入戒菸服務範疇。提供戒菸服務的社區藥師李懿軒表示,目前國內電子煙屬違法、加熱菸尚無被核准的品牌,不符國健署戒菸服務條件,且業者未被課徵菸捐,但這些新興菸品對健康有害,讓第一線提供戒菸服務者很為難。
衛福部推出二代戒菸服務已10餘年,全台約2700多家醫院、診所、牙科及藥局參與。儘管2022年5月起免收戒菸藥物部分負擔,1年可省下1200元藥費,但戒菸服務人次反而創10年新低。抽菸民眾反映雖有心戒菸,但因規定太繁雜而卻步。
年後漲價第一槍!知名品牌「普拿疼」去年7月調漲止痛系列藥品,近日廠商又發出公告,4月將調漲伏冒系列7款藥品,每盒漲價9至30元。藥師指出,普拿疼伏冒系列是今年春節後第一波,近期因中藥材漲價,接下來「京都念慈菴川貝枇杷膏」也可能調漲。
近期有藥師在社群媒體上發文控訴,鹿港基督教醫院鼓勵院內員工拿慢箋回來,可領取義工時數、換取獎金。也有民眾在北部醫學中心就診,院方竟以話術誤導民眾,要求病患第三次慢箋領藥須回醫院,才能掛號下次回診。藥師團體直言「這是不可取的做法」,並點出醫院「以藥養醫」已是公開的祕密,也就是透過調劑藥物賺取藥價差,呼籲政府應該強制分流,規定第二、三次慢箋在社區藥局領藥。
隨著國人壽命延長,我國老年人口占比快速攀升,2018年超過14%成為「高齡社會」,預計明年將超過20%,正式進入「超高齡社會」。但隨之而來的是不斷發生的長照悲歌,2023年多達14起,造成24人死亡,顯示重度失能者家庭負擔重。專家直指,重度失能者容易被日照中心退案,加上住宿式機構資源及長照人力不足,都是導致「漏接」的原因。
嘉義縣今(23日)舉行「用藥安全路 嘉倍來守護」成果發表記者會,展現113年度推動藥事照護服務的豐碩成果,衛生局表示,5大照護成果斐然,包含藥事照護人數達3500人次,嘉有好「藥」局共123位藥師、85家社區藥局加入照護服務行列,行動「藥」管嘉提供行動不便及身心障礙民眾送藥到府服務300人次,查獲違規廣告193件並裁處469萬等,這都是攜手嘉義縣藥師(生)公會執行在地藥事的服務展現。
2025年台灣將邁入超高齡社會,醫療及長照需求將大幅增加,衛福部今日(13)舉行「公醫前驅引領長照-部屬醫院醫療與長照整合的實務典範」新書發表記者會,發表醫療與長照整合實務專書,期望透過結合醫療與長照,打造高齡健康友善環境。
電費調漲在即,日前在醫療院所的爭取之下,經濟部擬同意凍漲醫院電費,但藥局未在凍漲之列。藥師團體今向政院、衛福部喊話,表示疫情期間藥局無怨無悔付出,如今是「真心換絕情」,令藥師情何以堪?
醫界爭取調高診所藥事服務費,要求政府比照社區藥局,調劑藥品從39點提高到54點,避免「同工不同酬」,卻遭藥師公會反對,憂讓醫藥分業開倒車,雙方都揚言走上街頭。8月底藥師公會等代表更前往健保署開會。健保署副署長龐一鳴今天(22日)表示,規畫先了解藥界意見後,預計本周和醫界開會,最後再聚集雙方與會,重點是必須「站在患者的利益」來尋求共識。
醫界提案調升診所藥師的藥事服務費,從39點增加到54點,比照社區藥局,引發藥界反彈,認為是「醫藥分業」制度走回頭路。11名代表藥界29日下午與健保署會商,經歷1.5個小時未有結論,雖然健保署表示將再召集醫藥雙方協商,但藥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黃金舜仍宣布,將照原定計畫,9月19日號召千名藥師上街陳情。
健保署在醫界訴求下同意調升診所藥師的藥事服務費,比照特約藥局,從39點增加到54點,引發藥界反彈,認為是「醫藥分業」制度開倒車。藥界11名代表今天下午率11名藥界代表到健保署會商,經歷1.5個小時,健保署長石崇良說明結論,將再召集醫界與藥界雙方協商,藥界則表示,仍會按照原定計畫,9月19日號召千名藥師上街陳情。
6月間,台南市立安南醫院大批藥師出走,爆發患者不滿看診10分鐘,領藥卻等1小時而大鬧醫院,炮轟「太離譜,等領藥居然等超久!」永康奇美醫院目前缺10名藥師,疫情前畢業季徵藥師,履歷如雪片般飛來,「1個缺2、30人投履歷」,疫後卻是「10個缺,只等到1張履歷」。
衛福部健保署規畫,10月起自牙醫診所開始,針對開立藥品處方箋時,醫師於藥品後方註明不可替代字樣,必須說明原因,如果沒有說明,將視為可以替代,方便社區藥師調劑,半年後再將藥品處方箋正式改為成分名。胸腔科醫師蘇一峰質疑,這等於直接鼓勵藥局,去進貨最便宜的台廠同類藥品,反正也沒有人抗議關心。且社群平台立刻出現公審藥局案例,有網友買到1顆4元的肌肉鬆弛劑,質疑比別家貴2倍,令人傻眼。
2023年全國藥局藥商總數逾1萬家,比龍頭便利商店還多,為讓資源合理運用,藥界宣導「自我照護」概念,呼籲民眾「小症狀上藥局」,也希望政府讓藥局擔任分級醫療的最前線,為社區民眾健康把關。但基層醫療協會提醒,診所擔任分級醫療第一層角色,提供最快速便捷的照護,有問題也會轉到大醫院治療。
太平區74歲洪伯伯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因空腹服用降血糖藥出現頭暈、冒冷汗,經社區藥局藥師到宅關心、指導,不再有發生低血糖;台中市衛生局推動藥師暖心到宅居家關懷服務,協助長者用藥安全;衛生局今(17日)舉辦「112年藥事照護暨用藥安全成果發表會」,公開成果,也表揚基層藥師們熱心投入用藥安全宣導及藥事照護服務。
為預防改善國內缺藥問題,食品藥物管理署委託藥師公會全聯會建置「藥品市場監測系統」,預計下月正式上線。但藥師質疑,食藥署被呼攏而亂花錢,此舉只是做表面功夫,應由政府成立具有公信力的單位,主動監測國內外藥廠的供貨量,「現在不做,明後年還是繼續缺藥!」
秋冬呼吸道疫情上升,社區藥師反映,缺藥情形仍未解,若傳染性疾病大流行,民眾恐無藥可用。食藥署表示,已預先盤點及整備抗生素等4大類藥物,以確保秋冬期間穩定供應,另外今年底前將完成資訊系統建置,屆時可掌握國內大型中盤商的藥品庫存量,有助於提早預警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