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社會支出的搜尋結果,共22筆
近5年來,韓國與新加坡同樣面臨經濟成長與收入分配的矛盾挑戰,但各有不同因應方式,也產生不同的結果。韓國高低收入戶差距再創新高,顯示貧富不均持續惡化,社會流動性也遭質疑;反觀新加坡則透過補助與消費券,有效縮小吉尼係數至20多年最低。
法國近來財政惡化,引發市場討論是否可能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求助。不過專家普遍認為,即使巴黎陷入困境,首選也將是歐洲自身的穩定機制,而不是IMF。
德國總理梅爾茨(Friedrich Merz)在周日表示,德國目光應該超越美國與歐盟之間15%關稅的貿易協定,在未來幾年尋找新的貿易夥伴。
惠譽(Fitch)表示,即使烏克蘭和俄羅斯達成和平協議,多數居住在波蘭的烏克蘭難民仍可能留在那裡。換言之,他們將繼續支撐波蘭經濟。
全球最大的保險集團、歐洲最大的綜合性金融集團德國安聯(Allianz)執行長貝特(Oliver Bäte)週三(16日)警告,德國經濟已連續2年萎縮,若政府不立即控制開支,德國恐在10年內面臨社會福利體系崩潰的危機,再度成為「歐洲病夫」(sick man of europe)。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成員國22日同意應美國總統川普要求,將國防支出占國內生產毛額(GDP)比重提高至5%,但西班牙卻在海牙峰會召開前夕表示不願遵守該目標。
北約成員國22日同意將國防支出目標提高至GDP的5%,以響應美國總統川普的要求。但西班牙總理桑傑士認為無需遵守,認為只需花費2.1%即能滿足聯盟要求,並已在峰會前達成協議,不必提高至該水準。
路透社報導,在荷蘭海牙舉行的北約聯盟領袖峰會,多數領導人同意,將國防開支大幅提高至國內生產總值 (GDP) 的 5%,以順應美國總統川普的要求,但是西班牙總理拒絕,這使得會後協議可能會做出文字上的修改,使其能夠各自表述。
美國國務卿盧比歐15日表示,今年6月舉行北約峰會時,所有北約成員國將就未來十年國防支出占國內生產毛額(GDP)5%的目標達成協議。不過,北約盟國外長日前先於土耳其南部城市安塔利亞,舉行非正式會談,各國意見仍存分歧。
美國總統川普執政滿百日以來,金融市場波動加劇,從股市到美元,再到美國國債,都遭遇了劇烈動盪。特別是美國30年期國債殖利率,一度錄得數十年來最大單周漲幅。
國際智庫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28日發布最新報告顯示,2024年全球軍事支出暴增9.4%至2.72兆美元,年增幅創冷戰結束以來最大,且為連續第十年攀升。
因應美國總統川普對等關稅衝擊,行政院通過特別條例並匡列4100億元特別預算,惟實際只有930億元是支持產業,其餘還包含撥補台電、勞健保,引發外界撻伐。經濟部長郭智輝回應,這是第一波預算安排,後續將視情況啟動「社會防護」機制。
4月初,美國政府宣布對世界各國祭出「對等關稅」,但川普9日宣布將暫停實施90天,不過對中國進口產品的關稅將提高至125%。表面看來,這是一場舊式的保護主義復辟,但也是一場賭局,賭的是全球秩序的重組,賭的是債台高築的美國能否再造工業基礎、削減赤字、重建霸權。其心之大,其風險之高,很多專家已認定這是一套「製造不確定」的戰略機器。
4月初,美國政府宣布對世界各國祭出「對等關稅」,雖然川普9日宣布將暫停實施提高的「互惠」關稅計畫90天,但他認為北京方面「缺乏尊重」,對中國進口產品的關稅將提高至125%。表面看來,這是一場舊式的保護主義復辟,但也是一場賭局,賭的是全球秩序的重組,賭的是債台高築的美國能否再造工業基礎、削減赤字、重建霸權。其心之大,其風險之高,很多專家已認定這是一套「製造不確定」的戰略機器。
中國大陸經濟陷入困境已是眾所周知的事實,但是實際情況如何,由於外界對其官方經濟數據存有疑慮,因此其嚴重程度有著不少爭議。美媒《紐約時報》駐北京分社社長為此撰文稱,在中國最新的政府預算中隱藏著一些數字,綜合起來顯示出一種驚人的趨勢:中國大陸稅收收入正在下降。而稅收下降使得北京用於應對經濟挑戰的資金減少,同時在與川普政府對峙時處於不利地位。
立院財政委員會下周3天排審討論《財政收支劃分法》修法,藍營勢在必得,但行政院長卓榮泰仍堅持,現行版本「執行起來最有把握」,且過去8年對地方一般補助預算已增加2000億以上。藍委說,修法是過去賴清德總統主張,別自打嘴巴;白委則指,卓榮泰的強硬只是反映賴清德「朕即天下」的獨裁心態,無心朝野和解。
立法院財委會下周一連3天排審《財劃法》力拚闖關,但行政院長卓榮泰先前表態「現在版本執行最有把握」;對此,卓榮泰今天指出,現行財劃法行之多年,「大家執行起來最有把握」,8年來中央對地方一般性補助預算增加2千億以上,很多計畫型預算是配合地方需求編列,未來仍在此經驗跟地方合作。
國民黨立委張嘉郡24日質詢少子化議題,呼籲國發會借重先進國家經驗,提出具體、積極的解決方案。國發會主委劉鏡清答詢時透露,國發會著重兩個方向,包括強化不孕症解方,也包括新法案讓單身婦女可作人工受孕,希望先幫想生小孩的婦女。
大陸國務院新聞辦公室8日上午將舉行記者會,介紹系統落實一攬子增量政策,市場憧憬會推出更多刺激經濟細則。瑞銀預計,大陸將於短期內推出重大財政刺激措施,規模為人民幣(下同)1.5至2兆元。
新冠疫情後,國內0到6歲兒童接受早療人數突破10萬大關。但各醫院人力不足,導致治療出現塞車,有醫療人員坦言,為讓孩子治療不中斷,只能偷偷運作,盡量讓個案治療好再結案,根本是做佛心,否則到診所自費早療一次約1500元,對不少家庭來說經濟負擔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