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神經醫學的搜尋結果,共64

  • 長輩每3人就有1人肌少症 專家喊早期警訊別輕忽

    長輩每3人就有1人肌少症 專家喊早期警訊別輕忽

    隨著人口結構逐漸老化,影響生活品質甚鉅的肌少症(Sarcopenia),也成為備受關注議題。台北醫學大學偕台北神經醫學中心、台灣生醫創新學會等單位舉辦「肌少症國際研討會」,邀請美、日、港等國內外專家學者與會,探討肌少症之醫療、復健及公衛議題。

  • 開全台先例!亞大醫院培訓手術護理師「全額免費+高額津貼」

    開全台先例!亞大醫院培訓手術護理師「全額免費+高額津貼」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首開全國各醫院風氣之先,開辦「手術護理師培訓班」,不僅培訓費用全免,每個月更提供高額生活津貼,讓學員可全心學習沒有負擔,盼透過培訓班強化即戰力,也解決「手術室護理荒」危機。

  • 鴻海攜北榮 智慧醫療躍進

    鴻海攜北榮 智慧醫療躍進

     鴻海智慧醫療布局再下一城,23日宣布與台北榮民總醫院簽署合作意向書,雙方將在臨床驗證、AI多模態醫學模型開發及智慧醫院部署三大方向展開深度合作。此合作結合鴻海在AI、雲端與自動化領域的技術實力,及北榮珍貴的臨床數據與研究能量;鴻海也宣布捐贈3億元經費,分三年期投入相關合作專案,共同打造具台灣特色的AI精準醫療與智慧醫院新標竿。

  • 《其他電》鴻海攜手北榮 捐3億推進智慧醫療合作

    鴻海(2317)今(23)宣布與台北榮民總醫院正式簽署合作意向書,雙方將在臨床驗證、AI多模態醫學模型開發及智慧醫院部署三大方向展開深度合作,同時宣布將捐贈3億元經費,分3年期投入相關合作專案,盼共同打造具台灣特色的AI精準醫療與智慧醫院新標竿。

  • 智慧醫療現在式 中醫大附醫的AI臨床創新

    智慧醫療現在式 中醫大附醫的AI臨床創新

     人工智慧正悄悄改變醫療的核心現場。從診間到病房,從急診到加護病房,醫師與護理師每天面對的資訊量龐大,傳統方式往往需要耗費大量人力與時間。而在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一個超過50人的專業AI團隊正試圖改寫這一切。他們結合數十位資訊工程師與臨床醫師,將人工智慧導入真實醫療場景,讓診斷更快、更準,照護更智慧。

  • 偏頭痛是嚴重疾病 別只吃止痛藥

    偏頭痛是嚴重疾病 別只吃止痛藥

     全台約200萬人深受偏頭痛困擾,尤其20至40歲年輕女性更是高風險族群。醫師指出,許多國人存在「吃止痛藥就好」的迷思,但偏頭痛並非一般頭痛,而是嚴重神經系統疾病,可能影響日常生活、引發身心疾病甚至失能,應積極就醫,採取預防性治療,遠離偏頭痛折磨。

  • 42歲三寶媽突中風!竟是心臟「卵圓孔未閉合」惹禍

    42歲三寶媽突中風!竟是心臟「卵圓孔未閉合」惹禍

     腦中風是國人失能的首要原因,據統計約 65%患者會留下不同程度後遺症,其中約15% 若未積極治療,甚至可能再次中風。台中榮總最新研究發現,高達三成中風患者合併「心臟卵圓孔未閉合」問題,提醒醫界與患者應正視這一隱藏風險。

  • 林逸欣爸爸「診所神物」賣光了!重新上架時間出爐 明定1規則

    林逸欣爸爸「診所神物」賣光了!重新上架時間出爐 明定1規則

    女星林逸欣有「音樂精靈」美稱,與科技業老公陳孟強(Tony)登記結婚已3年,因疫情延遲婚宴,直到本月初才補辦盛大婚禮。她在婚禮上播放的13分鐘成長影片,溫馨感人又帶點幽默,上傳社群後點擊數飆破近700萬次,網友不僅被滿滿愛意感染,也意外掀起「婚禮小物」搶購熱潮。粉專小編今(15日)也公開最新販售時間。

  • 瑞光生醫邁格瑞經顱磁刺激治療儀 獲衛福部二類醫材上市許可

    瑞光生醫邁格瑞經顱磁刺激治療儀 獲衛福部二類醫材上市許可

     以推動眼科老花視力醫療保健技術在業界頗具知名度的瑞光生醫,因應國內憂鬱症人口日益增多,以其在高階醫療器材的研發專業及結合國外最新雷射技術,開發出台灣首款智慧型多功的經顱磁刺激治療儀「邁格瑞(MagRenu)」,經衛福部核發二類醫材上市許可(衛部醫器製字第008433號),該醫材用於憂鬱症患者,由於具備在地化及價格優勢,已吸引大型醫學中心及神經醫學專業醫師實地訪查並實測效果。

  • 45年禁藥開綠燈!開放安非他命類藥治癲癇 病友樂見

    45年禁藥開綠燈!開放安非他命類藥治癲癇 病友樂見

    安非他命類(Amphetamine-like)藥品在民國69年起,在台灣被列為「禁藥」,由於國外已核准使用Fenfluramine藥品於難治型癲癇,包含卓飛症候群、雷葛氏症候群,食藥署近期預告,將開小門,開放這類藥品專案輸入,或申請藥證。

  • 日夜顛倒腦瘤破裂 配音員險喪命

    日夜顛倒腦瘤破裂 配音員險喪命

     知名配音員李小姐從事配音工作超過20年,長期日夜顛倒、高工時的工作型態,使她處於高度壓力與過勞狀態。某日她突然出現劇烈頭痛後陷入昏迷,家人緊急將她送至急診,經診斷為「顱內動脈瘤破裂」,若未及時治療,致死率高達5成以上,倖存者也常留下嚴重神經功能障礙。

  • 失智症新藥開打 未來會納健保嗎?適用對象、價格一次看

    失智症新藥開打 未來會納健保嗎?適用對象、價格一次看

    衛福部今年核准2款適用於阿茲海默症早期患者的針劑,包括美國與日本合作研發的樂意保(Leqembi)、美國禮來藥廠研發的欣智樂(Kisunla),有助延緩病程。新藥近日開打,23日亞東醫院上午為83歲女性施打首劑欣智樂,成大醫院下午則為76歲男性注射樂意保。

  • 失智新藥 83歲嬤最先打 醫估13萬人適用

    失智新藥 83歲嬤最先打 醫估13萬人適用

     全台有超過35萬名失智症患者,其中7成是阿茲海默症,家屬殷殷期盼延緩病程的新藥問世,如今終於成真。亞東醫院23日上午率先為83歲患者打下「全台第一針」,多家醫療院所也陸續開打。不過醫師提醒,並非人人都適合,治療前須完成多項檢查評估,推估全台僅13萬人符合用藥條件,且每年須自費100到150萬元,實際施打人數有限。

  • 全台首例「失智針」今開打 醫師:非人人適用

    全台首例「失智針」今開打 醫師:非人人適用

    台灣失智人口突破35萬人,其中7成為阿茲海默症患者。亞東醫院率全國之先,今天上午完成首例為83歲女性施打新藥。醫師強調,該藥物不是逆轉記憶,而是延緩退化,也並非人人都適合,推估全台約13萬人符合用藥條件。病人家屬表示,雖然治療費用不低,但考量母親目前仍可獨立生活,因此積極嘗試新藥,希望讓她維持現狀久一點。

  • 女性死因排名 失智症躍至第8

    女性死因排名 失智症躍至第8

     超高齡化來臨,失智症人口逐年攀升。2024年國人10大死因,失智症位居第11名,單看女性死因,失智症更躍升至第8名。國際失智症協會示警,2040年失智症將成為全球前3大死因。專家直言,我國失智照護政策要更積極,政府也應定期監測、提供更多元服務。

  • 年輕型失智 長照服務欠缺配套

    年輕型失智 長照服務欠缺配套

     衛福部日前核准2款單株抗體新藥,成為治療新突破,最快將於23日開打,適用輕度認知障礙、早期阿茲海默症。專家指出,隨著長照3.0納入年輕型失智症,將增進民眾「早期診斷」識能,呼籲政府針對早期個案,提供相對應的自立生活支援服務。

  • 下周開打 阿茲海默新藥 一年自費上百萬

    下周開打 阿茲海默新藥 一年自費上百萬

     台灣有35萬名失智症患者,其中超過7成為阿茲海默症。超高齡社會來襲,預計失智人口將在2041年逼近68萬人。目前衛福部已核准2款單株抗體新藥,首批預計下周抵台,但僅適用於阿茲海默症早期患者,且持續使用1年以上才有成效,一年需自費超過百萬。

  • 愛腦協會首屆年會講座報名踴躍   理事長曾文毅呼籲:及早防失智

    愛腦協會首屆年會講座報名踴躍 理事長曾文毅呼籲:及早防失智

    面對台灣即將於2025年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人口突破21%的關鍵時刻,失智症防治與腦部健康維護成為全民健康的重要課題。為喚起社會各界關注,中華愛腦協會將於7月12日下午在台北GIS集思台大會議中心舉辦首屆年度大會「2025世界腦健康日——愛腦全方位,樂活人生不失智」,集結神經醫學、營養學、物理治療與神經內科等權威專家,為民眾帶來科學實證與生活應用兼具的護腦指南。

  • 壯年男飽受帕金森氏症之苦10年 深部腦刺激手術助重拾自主能力

    壯年男飽受帕金森氏症之苦10年 深部腦刺激手術助重拾自主能力

    45歲鄭姓男子罹患帕金森氏症超過10年,生活深受困擾,彰基醫療團隊近日為他執行「深部腦刺激手術(DBS)」,手術特別採用「清醒式」進行,彰基表示,清醒式手術可即時測試病患症狀,精準定位,提升整體療效與安全性,優於全身麻醉手術,鄭男術後顫抖與僵硬症狀顯著改善,恢復自主行動能力。

  • 日嗜睡、夜鬼壓床 猝睡症作祟

    日嗜睡、夜鬼壓床 猝睡症作祟

     猝睡症是一種罕見的神經疾病,研究顯示發病高峰落在青春期和20多歲,患者會在白天不由自主地入睡、肌肉突然無力導致猝倒、入睡或醒來時出現幻覺,及發生俗稱「鬼壓床」的睡眠癱瘓。患者因為難獲得深層休息,導致精神不濟,常被誤解為懶惰、情緒障礙或心理問題。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