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私立學校法的搜尋結果,共46筆
近年私立國中窄門「搶破頭」,立委雖提案禁止入學考,卻因牽涉教育與招生自由,引發反彈。政府應通盤檢討入學方式,並同步提升公立學校教學品質,增加家長選擇誘因,才可能真正化解惡性競爭。
宜蘭蘭陽技術學院退場近3年,去年12月提出改辦計畫,擬變更為「財團法人宜蘭縣私立蘭陽社會福利基金會」,辦理社會福利相關業務。教育部今天宣布,私立學校諮詢會充分討論並投票,建議教育部不同意蘭陽法人所提出改辦案。後續將依規定辦理法人解散清算。
位在花蓮縣新城鄉的大漢技術學院創校迄今48年,近年招生人數受少子女化影響每下愈況,經學校向教育部提出停辦計畫,確定7月31日熄燈,但傳出學校董事會預計出售學校部分土地,引起捐地人不滿。校方駁斥強調,學校用地屬教育事業用地,出售須經教育部同意,並非外界指可由董事會任意處置。
位在花蓮縣新城鄉的大漢技術學院成立迄今近半世紀,近年不敵少子女化衝擊招生狀況每況愈下,8月將正式停辦,學校今天舉辦最後1屆畢業典禮,共176名應屆畢業生參加,大家相互道別也珍惜最後1次在校機會,校長林岳輝則勉勵大家「大漢未來不是不見,會成功轉型、永續經營」。
教育部長鄭英耀上任滿一周年,針對如何減少校園濫訴、落實精緻教育、遏止私校小聯考等議題,全教總今日提出建議,呼籲教育部盡速修正現行不適任教師處理機制,建置符合實際需求的校安人力。因應少子化,降低幼教師生比應儘速法制化。另外,應修法杜絕私校小聯考歪風。
少子化衝擊校園招生,創校47年的花蓮私立大漢技術學院,將於今年8月停辦,正式走入歷史,該校263名學生願意接受分發,扣掉應屆畢業生後,預計有100名學生將分發安置到台北中國科技大學及宜蘭佛光山大學;教育部同意安置學生可於大漢原校或花蓮其他適合的場地上課。
私校每年舉辦國中部入學考試,競爭激烈宛如小型聯考。民進黨立委林宜瑾與教團為此呼籲修訂《私立學校法》,要求比照公立學校統一辦理線上登記、電腦抽籤及常態編班。然而不少家長強烈反對,強調不願意讓孩子就讀公校,就是對國教沒信心,更擔憂層出不窮的校安問題,修法等同剝奪教育選擇權。
全教總近日召開記者會,批私校「小聯考」傷害國民教育公正性,學生承受過度升學壓力,要求立院修《私校法》,禁止私校透過考試、營隊篩選學生。對此,全國私立中學聯盟回應,如此論點以偏概全,未正視我國教育體系的多元性,也不尊重家長的教育選擇權,更侵害《憲法》保障私人興學自由。
北市明星私立中學日前陸續舉辦入學考試,吸引一票小六生參加,包括東山、延平、薇閣、靜心等校,錄取率約在5至25%,讓家長大嘆比頂大還難考。公立國中一學期學費約在數千元至1萬元左右,私立中學則要15至20萬不等,家長不惜砸大錢也要把孩子送進私校,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為了孩子的安全,認為現在老師完全管不動學生,私中可以把問題學生退學,公立學校遇到則無解,其他孩子只能自求多福。
近期私立國中舉辦入學考試,吸引大量學生報考,競爭激烈。全教總理事長侯俊良今日表示,部分私校舉辦的「小六基測」盛況空前、考場水泄不通,在強調適性揚才、就近入學的現在,無疑是最大諷刺,呼籲立法院盡速通過《私立學校法》第39條、第57條修正案,規範私校比照公立國中小,由教育局處統一辦理線上登記、電腦抽籤及常態編班。
汽機車駕駛人如犯重大違規或被記滿12點,將強制參加交通部公路局的道安講習課程,但隨執法加嚴,課程需求也增加,甚至出現塞車久候的情況,公路局宣布,3月1日起新增46家民間機構代辦,且可以透過線上預約。不過,也是從3月1日起,無論是參加公辦或委外的道安講習課程,都要收取每小時200元的講習費,以目前最低3小時課程計算,除原本罰單外,還要多失血600元。
嘉義市大同技術學院被教育部列專案輔導後,去年7月31日起退場停辦,卻傳出校方不滿董事長朱欽姈違背受委任事務,讓校方多支出717萬餘元教師慰問金,因朱言詞辯論日未到場,也沒提出答辯書狀爭執,法院採信校方說法,判朱要賠償校方717萬餘元,全案可上訴。
汽車駕駛人去年7月起違規點數達6點者,須自費參加道安講習,交通部公路局統計,去年已有2758人參加,目前正規畫將道安講習作業委外辦理,預計今年上半年公告,未來民眾可選擇適合自己的上課時間和地點,若無正當理由不依規定接受道安講習者,將開罰1800元。
行政院將《私立學校法》第62條修正草案送交立法院,草案內容將使私人及企業在捐贈私立學校時,不論指定或不指定捐贈對象,皆可享有100%折抵稅負。高教工會認為,讓捐贈私校的金額得以完全免稅,除了將使財團得假藉捐款逃稅外,必然還將提供更大誘因,鼓勵、助長更多覬覦私校校產的財團,以捐資為名,如禿鷹般地競逐、不正入主私校的「獵校風氣」,勢必將開啟私校學生與教職員的惡夢。
監察委員紀惠容認為大漢技術學院招生並未不佳,卻擅自援引「私立學校法」嚴重影響學生受教權及教師工作權,校產不用歸公等處理機制均不明確,將究「私立學校法」與「私立高級中等以上學校退場條例」間的扞格,教育部如何看待,已申請自動調查。
少子化下,許多私校面臨經營困境,教育部長鄭英耀在給立法院的資料中提到,這些學校可以改辦其他教育、文化或社會福利事業。私校表示,改辦涉及層面太廣,建議政府組跨部會小組協助。教團則說,從學校改辦成文化、社福機構,規模縮小很多,教育資源未被充分利用。
文化大學、佛光大學、大葉大學與真理大學隱匿招生缺額一事風波未息,其中在文大方面,校內外均認為校長王子奇該下台負責,但校方迄今未作處置。文大校友總會於今(19)日發布聲明,除了呼籲教育部盡快完成調查,以及決策者知所進退,更向董事會喊話,建請依法落實對學校領導者監督、考察之責。校方則回應,虛心接受各方善意建言。
今年大學分發入學首度發生文化大學、真理大學、大葉大學與佛光大學共4校短報招生回流名額的情況,教育部日前曾表明,將提報到私校諮詢會討論懲處,如今沒下文,且即便佛光與真理校長均已去職,文大與大葉也尚未議處校長。學界批評,兩校作為根本是在羞辱教育部,如果教育部最後還是接受其硬掰的理由,只會導致其他大學跟著學。
真理大學於今年大學分發入學階段傳出隱匿招生缺額,董事會已於近日對外宣布,將校長陳奇銘解職,他深感不滿,近日主動向教育部提出申訴。教育部於今(5)日回應,已收到申訴書,並函請真理董事會查明陳奇銘所稱疑義。
少子化衝擊校園招生,創校47年的私立大漢技術學院也受波及,教育部9日核定大漢技術學院113學年度起停招,114學年度起停辦。校長林岳輝發出公開信,感嘆受到少子化影響,加上處於偏鄉招生不易,從103學年開始收入就不敷營運,辦學窒礙難行,不得不停招停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