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突破千億的搜尋結果,共479

  • 4壽險海外發債 規模破千億元

    4壽險海外發債 規模破千億元

     壽險業2026年元旦將接軌「新一代清償能力制度」(TW-ICS),壽險公司持續發債厚實資本。據統計,國泰、南山、富邦與新光等四大壽險公司已七度赴海外發債,累計發行金額為33.23億美元,以新台幣匯率30.9元估算,累計發債金額達1,026.8億元、突破千億元規模。

  • OpenAI 2027營收拚千億美元

    OpenAI 2027營收拚千億美元

     OpenAI執行長奧特曼(Sam Altman)近日在節目中展現強烈信心,預測公司營收將在未來幾年內爆發性成長,甚至可能提前於2027年突破千億美元大關。他也針對外界質疑表達強硬態度,表示期待看到「唱衰者被市場打臉」。

  • iPhone 17需求強勁 蘋果本季營收估成長1成

    iPhone 17需求強勁 蘋果本季營收估成長1成

     蘋果基於新版iPhone 17需求強勁,預期本季營收至少成長1成,可望為蘋果帶來史上最強勁的一季。新機上市協助推動蘋果上季業績成長,營收首次跨越千億美元大關,上季財報和本季財測皆優於市場預期。

  • 《基金》輝達市值破5兆美元地表最高 投信:透過ETF一網打盡科技巨頭

    美國晶片巨頭輝達(Nvidia)市值突破5兆美元大關,是全球首家市值達到此里程碑的上市公司,反映市場看好AI需求熱絡。不僅如此,智慧型手機霸主蘋果(apple)最新款iPhone 17上市以來頗受好評,銷量優於預期,近期股價也創歷史新高;Google財報亮眼,今年以來股價已漲逾4成。投信指出,這些科技巨頭都是投資人布局首選,而最有效率的方法建議透過一籃子ETF掌握行情。

  • 美CSP三雄撒銀彈 台廠受惠

    美CSP三雄撒銀彈 台廠受惠

     受惠AI新創與大型企業算力需求飆升,美國三大CSP(雲端服務供應商)Google、微軟、Meta上季(7至9月)雲端事業營收全面優於預期,三大業者紛紛調高資本支出,法人指出,這波AI基礎設施投資潮正持續升溫,將催化台系AI伺服器供應鏈,包括鴻海、廣達、緯創、緯穎等廠商,皆可望受惠於三大雲端巨頭的擴產動能。

  • 擴大商辦布局 興富發集團逾千億案量搶市

    擴大商辦布局 興富發集團逾千億案量搶市

    嗅到市場風向轉變,有商辦王稱號的興富發集團今年商辦總銷突破千億,高達1100億,除有新加坡政府單位購入、總銷近150億的「國家企業廣場」、位於大內科總銷近 74億的「興富發T1」等近800億銷售中個案,12月中旬公開的「國家壹號廣場」總銷金額更高達300億。

  • 《金融》元富投顧:降息啟動 資金有望重新流入藥物開發

    台新新光金(2887)旗下元富投顧指出,隨著美國聯準會(FED)於2025年下半年啟動降息循環,資金有望重新流入藥物開發領域。同時,國際大藥廠亦將面臨未來數年的專利斷崖(Patent Cliff)壓力,台灣生醫產業不論是在CDMO委託製造與授權合作方面將迎來契機。

  • 陳俊聖:通用型AGI助推AI PC

    陳俊聖:通用型AGI助推AI PC

     AI PC大軍熱熱鬧鬧的搶進PC市場已逾一年,但今年在整體大環境多有挑戰下,滲透率還不及晶片廠原預期的4成。宏碁董事長暨執行長陳俊聖指出,基於生成式AI(GenAI)發展出的AI PC新商業模式,例如通用型AI(AGI),並為AI PC帶來使用情境的改變與新的使用模式,將是觀察AI PC快速成長及普及化的指標之一。

  • 短短5年 外匯存底突破6千億美元

    短短5年 外匯存底突破6千億美元

     首度登上6字頭!台股見回不回,外資銀彈攻勢不間斷,中央銀行被迫買匯阻升,加上主要貨幣對美元的匯率變動、孳息收入進帳,9月底外匯存底止跌回升,結束連續二月下滑,單月回升55.13億美元,達到6029.43億美元的史上新高,是首度突破6千億美元,距離衝破5千億美元僅短短5年,長胖速度驚人。

  • 9月外匯存底止跌回升  首度突破6000億美元創新高

    9月外匯存底止跌回升 首度突破6000億美元創新高

    中央銀行7日公布我國外匯存底餘額,在外匯存底孳息收入、主要貨幣對美元的匯率變動,以及新台幣9月升值,央行進場買匯阻升,三因素助攻9月底外匯存底止跌回升,結束連二月下滑,單月回升55.13億美元,首次衝破6,000億美元規模,達到6,029.43億美元,再寫史上新高水準。

  • 海南自貿港12/18全島封關!倒數計時「4321」政策成型

    海南自貿港12/18全島封關!倒數計時「4321」政策成型

    大陸央媒《經濟日報》7日報導,大陸「十四五」規畫收官之年,海南自貿港即將全島封關運作。倒數計時「4321」政策制度體系初步建成。「4」指人流、物流、資金流和數據流程四類要素進出更便利;「3」指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和投資三大領域加快開放;「2」指企業和個人稅收優惠力度持續加大;「1」指以《海南自貿港法》專門法律為基礎的法治保障不斷完善。

  • 2025縣市總體暨永續競爭力調查 台中「經濟與就業」六都第二

    2025縣市總體暨永續競爭力調查 台中「經濟與就業」六都第二

    《遠見雜誌》2日公布2025年「縣市總體暨永續競爭力調查」結果,台中市於「經濟與就業」面向再傳捷報,排名從去年第3名升至今年第2名,展現城市強大的經濟活力。

  • AI點燃PCB 台光電、金像電權證熱

    AI點燃PCB 台光電、金像電權證熱

     台股1日再戰26,000點整數大關,AI族群持續扮演多方主流,法人看好,伺服器新平台換代,對於PCB製造工藝要求持續增加,隨著層數提升,對良率控制難度提高,除了傳統高多層的設計方案,也有導入HDI製程,台光電(2383)、金像電(2368)等受惠程度高。

  • 9月公司債 大咖進場締新猷

    9月公司債 大咖進場締新猷

     美國聯準會9月啟動降息,成為影響市場主軸,預估全年最多將降息3碼,中長線非美貨幣看升,新台幣也翻紅,且發債成本明顯下降,企業持續加碼強發公司債,總計發出高達1,654億元,超越2020年9月的1,652.43億元,創下史上單月新高紀錄。

  • 雷軍自爆買3輛特斯拉拆光光!狂學技術後大讚「這款車很厲害」

    雷軍自爆買3輛特斯拉拆光光!狂學技術後大讚「這款車很厲害」

    小米集團董事長雷軍日前在年度演講上,罕見分享小米造車的心路歷程。他坦言,當初推SU7電動轎車時,外界幾乎沒有人看好,甚至有人質疑:「小米不過是組裝廠,沒有核心技術。」為了補強基礎能力,雷軍透露,他直接買了三輛特斯拉Model Y,帶領團隊逐一拆解零件,從最細節開始學習,並直言,Model Y是一款非常出色的車。

  • 社評/人形機器人崛起 台灣的戰略角色

    社評/人形機器人崛起 台灣的戰略角色

     北京8月間舉辦的全球首屆「世界人形機器人運動會」,不僅是一場科技與文化的盛典,更是智慧機器戰略雄心的展現。賽事涵蓋運動控制與場景應用挑戰,從田徑競技、工廠搬運到藥房分藥,全面呈現人形機器人在複雜動作與環境感知上的突破。開幕式融合街舞與戲曲等元素,象徵中國在技術領先的同時,也輸出文化與制度。

  • 旺報社評》人形機器人崛起 台灣的戰略角色

    旺報社評》人形機器人崛起 台灣的戰略角色

    北京8月間舉辦的全球首屆「世界人形機器人運動會」,不僅是一場科技與文化的盛典,更是智慧機器戰略雄心的展現。賽事涵蓋運動控制與場景應用挑戰,從田徑競技、工廠搬運到藥房分藥,全面呈現人形機器人在複雜動作與環境感知上的突破。開幕式融合街舞與戲曲等元素,象徵中國在技術領先的同時,也輸出文化與制度。

  • 綠色採購 躍企業永續策略核心

     在淨零碳排已成全球共識下,企業不僅須減少自身營運碳足跡,供應鏈的環境責任更受到高度關注。近年來「綠色採購」逐漸成為企業永續策略的核心,透過優先選擇低碳、環保或具循環特性的產品與服務,不僅符合法規趨勢,更能展現品牌價值,成為提升國際競爭力的關鍵。

  • 2025陸服務業500強出爐 營收規模首破千億人民幣

    2025陸服務業500強出爐 營收規模首破千億人民幣

    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18日在重慶發佈「2025中國服務業企業500強」,入圍企業2024年營業收入總規模達到51.1兆元(人民幣,下同),平均營收規模首次突破千億元大關,達到1022.2億元。

  • 衝矽光子 國科會預算加碼 瞄準未來千億美元大餅

    衝矽光子 國科會預算加碼 瞄準未來千億美元大餅

     國科會17日委員會議由經濟部提報「矽光子研發成果與未來規劃」,全球矽光子市場預估2030年將突破千億美元,行政院已將矽光子技術納入AI新十大建設中,原晶創台灣方案已有研發與設備預算。主委吳誠文表示,學界已進行矽光子研究,國研院半導體研究中心也成立CPO平台,但為加速產業發展,額外再編列科技預算5億元。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