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立法院法制局的搜尋結果,共143筆
非洲豬瘟源頭已從疫調指向「廚餘未確實蒸煮」。過去也許有人覺得「省一點沒關係」,結果釀成全國禁運禁宰15天的代價。11月6日起分階段解封,真正的挑戰才開始:車輛、人流、豬隻大量移動,一個鬆懈就可能重演風暴。因此,禁廚餘養豬應先維持,待「落實查核、即時監控、法令完備」三要件到位,再談開放。
非洲豬瘟源頭已從疫調指向「廚餘未確實蒸煮」。過去也許有人覺得「省一點沒關係」,結果釀成全國禁運禁宰15天的代價。11月6日起分階段解封,真正的挑戰才開始:車輛、人流、豬隻大量移動,一個鬆懈就可能重演風暴。因此,禁廚餘養豬應先維持,待「落實查核、即時監控、法令完備」三要件到位,再談開放。
「校事會議」從2020年上路以來,頻頻傳出濫訴事件,教師團體憂心校園已淪為「教育東廠」。立法院法制局為此建議分流處理教師投訴案件,以及修正相關教育法規限制匿名檢舉,完善保護揭弊者配套措施,減少濫訴及不當行政指導。
台灣周邊海纜頻遭漁船破壞,立院經濟委員會29日排審「海纜七法」相關修正草案,但立法院法制局指出,法條未規定領海外我國海纜被破壞的處罰行為,建議修正,經濟部、數位部坦言如此修法易引發管轄權爭議。在野立委批評,若領海外電纜遭破壞無法可管,修法等於只修半套,恐怕又只是在操作意識形態。
NCC與中天新聞的官司,打到如今「26連敗」成為社會熱議。即使依NCC自己公布的版本,也承認有7件敗訴確定,約3成比例。代理主委陳崇樹還說,若不持續上訴「恐遭監察院糾正」,每次訴訟平均要花12萬元納稅錢。這樣的理由,恐怕難以讓人民信服。
NCC與中天新聞的官司,打到如今「26連敗」成為社會熱議。即使依NCC自己公布的版本,也承認有7件敗訴確定,約3成比例。代理主委陳崇樹還說,若不持續上訴「恐遭監察院糾正」,每次訴訟平均要花12萬元納稅錢。這樣的理由,恐怕難以讓人民信服。
台灣周遭海纜遭破壞案層出不窮,立院經濟委員會今排審「海纜七法」相關修正草案,根據立法院法制局提出的研究報告指出,法條無規定領海外我國海纜被破壞的處罰行為,建議應修正。經濟部、數位部則坦言,考量域外效力條款之新增,易引發管轄權爭議,因此不建議修正。
台灣近年來受颱風豪雨影響,人民生命財產、國家經濟建設蒙受重大損失。立法院法制局最新報告建議發行巨災債券,將巨災風險轉由投資人共同分攤,為政府、保險或再保險公司等提供巨災損失財務保障,並替投資人提供與傳統市場風險脫鉤的投資選項。
我國獨有的「兄弟姊妹享有遺產特留分」的過時法律規定,已不符現代社會需求。不僅限制逝者遺囑自由,更常引發不少家庭繼承矛盾與訴訟糾紛。從已故藝人羅霈穎、製片裴祥泉、台塑創辦人遺孀王郭月蘭、長榮集團張榮發等有預立遺囑或無立遺囑時的後續處理遺產案件中,皆引發討論與爭議。
台中梧棲出現疑似非洲豬瘟案例,農業部立即啟動撲殺、封場、設置管制區等應變措施。防檢署與地方動保處在第一時間完成現場封鎖,並召集專家研擬全國性防疫策略,包括5天禁運禁宰、全面禁止使用廚餘飼養豬隻、加強屠宰場與運輸車清消等。這樣的即時反應,顯示中央防疫系統仍維持警覺與行動力;然而,面對全國性禁運措施所帶來的產銷衝擊與民生憂慮,政府各部門更須協同,避免疫情防線轉化為民怨的引信。
台中梧棲出現疑似非洲豬瘟案例,農業部立即啟動撲殺、封場、設置管制區等應變措施。防檢署與地方動保處在第一時間完成現場封鎖,並召集專家研擬全國性防疫策略,包括5天禁運禁宰、全面禁止使用廚餘飼養豬隻、加強屠宰場與運輸車清消等。這樣的即時反應,顯示中央防疫系統仍維持警覺與行動力;然而,面對全國性禁運措施所帶來的產銷衝擊與民生憂慮,政府各部門更須協同,避免疫情防線轉化為民怨的引信。
近期NCC、中選會及司法院大法官等人事提名延宕,引發朝野爭論。依憲法體制,總統與行政院長有提名職權,立法院則行使同意權,雙方各有分際。提名是責任,依法行政是基本義務,不容怠惰或以拖待變。
近期NCC、中選會及司法院大法官等人事提名延宕,引發朝野爭論。依憲法體制,總統與行政院長有提名職權,立法院則行使同意權,雙方各有分際。提名是責任,不是選項;依法行政是基本義務,不容怠惰或以拖待變。
中央銀行發行「數位新台幣」有譜,立法院法制局最新報告示警,應留意數位落差、威脅民間電子支付及使商業銀行更易發生「數位擠兌」等七大潛在風險。
桃園國際機場白牌車拒檢衝撞事件頻傳,日前還傳出警方開8槍逮人,國門顏面掃地。由於警方若無法舉證駕駛收費行為,僅能依《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處以最高1800元罰鍰,導致駕駛鋌而走險。立法院研究也指出,現有法令對「拒檢逃逸」未有明文規範及罰責,應修法補漏。
立法院今日下午針對4案展開朝野協商,其中針對較無疑義的第1案「114年度附屬單位預算」的相關提案截止時間以及第4案「中選會函請立法院分別針對3項全國性公民投票案提出意見書」,三黨迅速達成共識;其中第一項節商結果為訂於11月3日周一下午5點之前截止收案,逾期不候,第四案則是循例立法院不予意見書。
樺加沙颱風走了,堰塞湖潰堤的危機卻留下了。從中央到地方,這場風災到底該誰負責?立法院內政委員會的一場質詢,「災害防救法」規定,水災撤離由「鄉鎮市公所」執行,中央7個部會則必須「輔導地方選定疏散路線與避難收容處所」。
樺加沙颱風走了,堰塞湖潰堤的危機卻留下了。從中央到地方,這場風災到底該誰負責?立法院內政委員會的一場質詢,把問題攤在陽光下——「災害防救法」明文規定,水災撤離由「鄉鎮市公所」執行,中央7個部會則必須「輔導地方選定疏散路線與避難收容處所」。這條法律寫得清清楚楚,但中央應變中心卻在9月22日發出紅色警戒,要光復鄉兩天內撤離8600人,卻連疏散計畫、收容中心都沒提供。地方政府在毫無計畫下,如何能執行撤離?
近年台灣面臨「教師荒」,根據教育部統計,截至8月底,全台3303所公立國中小仍缺少1429名代理教師,部分學校甚至舉辦超過40次甄選,仍無人願意應徵。
花蓮光復鄉遭逢堰塞湖潰壩洪災,數以千計的「鏟子超人」湧入協助,畫面令人動容。然而在災區現場,中央、地方與國軍各自架設據點卻缺乏統一領導,形成重複指揮的局面,更少見到高層長時間坐鎮指揮,導致場面紊亂、指令混雜,清楚暴露出台灣災害治理在權責畫分上的盲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