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粥狀硬化的搜尋結果,共73筆
藍莓含有花青素成分,能延緩老化、降血壓、保護眼睛與腦部、幫助血糖穩定,但價格偏貴,營養師王證瑋表示,其實平價的茄子也含有花青素,有類似的保健效果;台灣癌症基金會指出,茄子含有多種維生素、綠原酸與對抗腫瘤的龍葵鹼,營養精華位於表皮,在古代可是專供皇帝食用的「長壽菜」。
高雄市陽明派出所一名55歲巡佐,前天(25日)疑似因主動脈剝離,在家中突然失去呼吸心跳,送醫後仍宣告不治。醫師表示,主動脈剝離有7大前兆,包括突發性嚴重胸痛、背部疼痛、呼吸困難、心悸、頭暈、噁心、嘔吐等,而長期不受控制的高血壓,是最常見的危險因子。
乾癬和乾癬性關節炎是慢性但嚴重的非傳染性疾病,雖現已有新的治療方式,但由於皮膚病灶型態相當多變化,有的患者罹病到確診時間漫長,更常與心血管疾病等共病相互牽連,形成「骨牌效應」讓病況加重,讓患者在生活工作、心理甚至經濟上都易受挫。
平時壓力大,許多人會選擇到美容院洗頭放鬆,甚至偏愛力道強勁的越式洗髮。不過,你聽過「美容院中風綜合症」(Beauty Parlor Stroke Syndrome, BPSS)嗎?最新研究指出,頻繁在美容院洗頭,恐怕存在罕見的中風風險。
冠狀動脈粥狀硬化是所有心臟疾病中,最常見也最危險的一種。醫師示警,動脈硬化早期往往沒有明顯症狀,一旦血管被斑塊或血栓堵住,就可能演變成急性心肌梗塞、甚至猝死,而「少動、多吃、壓力大」,是冠狀動脈粥狀硬化的三大元兇。
心血管疾病位居我國10大死因第2名,動脈粥狀硬化是造成心肌梗塞、腦中風等血管疾病主因。醫師指出,動脈硬化與高膽固醇息息相關,高達8成膽固醇為人體自行製造,因此除了調整飲食,呼籲高風險族群更應積極治療,透過適當藥物、針劑治療,降低膽固醇,有效控制血脂。
腦中風是國人失能的首要原因,據統計約 65%患者會留下不同程度後遺症,其中約15% 若未積極治療,甚至可能再次中風。台中榮總最新研究發現,高達三成中風患者合併「心臟卵圓孔未閉合」問題,提醒醫界與患者應正視這一隱藏風險。
許多人愛喝煲湯補身,不過要注意別過量。大陸一名47歲女子熱愛喝煲湯,患有高血壓的她某天突然腦出血劇烈頭痛,送醫後搶救不治,醫師提醒,煲湯高脂肪、高熱量和高膽固醇,長期食用容易導致心血管疾病與腎臟疾病風險,不可不慎。
陰莖勃起硬度不只代性生活品質好壞,還可能是健康出問題的警訊。醫師施冠偉指出,最佳硬度應該要如小黃瓜般堅挺,但如果狀態像豆腐、去皮香蕉,就要注意是否血管出問題,可能與心臟病、糖尿病相關。
花蓮慈院一般神經科主任趙俊明指出,多年來在台灣十大死因名列前茅的「腦中風」,不可輕忽。他舉出數據,每6個人就有1個人會罹患腦中風,而台灣自2016年起,腦血管疾病就蟬聯10大死因前5名。其中腦血管疾病牽連相當多,10大死因中的心臟、高血壓疾病、糖尿病、腎臟病變、糖尿病都與腦血管疾病息息相關,因此預防腦中風格外重要。
近些年來,低碳飲食、生酮飲食、間歇性斷食等飲食廣受歡迎,不過,實證研究顯示,地中海飲食仍是最有利於心血管健康的飲食模式,比素食飲食效果更好;營養師高敏敏也指出,地中海飲食是被世界認證的長壽飲食法,不僅能護心,還能顧腦、減少中風與失智風險。
頭痛不能輕忽,腦部就如人體的總指揮官,腦神經、腦血管健康也和全身疾病息息相關。旺旺中時媒體集團與花蓮慈濟醫院2日共同主辦「腦系列健康講座」,由神經內科部主任陳俞名分享「頭痛要不要緊」,及神經內科部一般神經科主任趙俊明介紹「頸動脈粥狀硬化及中風」,讓民眾了解腦部與全身健康的關係。
撞球名將張榮麟因心肌梗塞猝逝,令外界震驚。營養師老辜表示,根據一項追蹤15年的研究發現,多吃十字花科與蔥科蔬菜能保養心臟,每天多吃一份75公克的蔬菜量,與降低20%的動脈粥狀硬化血管疾病死亡風險有相關性,如果想特別保養心臟,不妨常吃一盤青花椰菜炒蒜頭。。
膽固醇沒超標,平時也不吃油,卻出現動脈硬化,可能是慢性發炎讓免疫系統亂掉了。醫師張家銘分享研究指出,動脈粥狀硬化有時不只是膽固醇的問題,免疫系統的過度反應,讓身體長期慢性發炎,也可能導致血管變窄、斑塊形成,讓免疫系統亂了節奏的因素,包括熬夜、吃得急又甜、久坐少動等。
多關心爸爸的健康。一項研究發現,已為人父的男性,心血管健康比起未為人父男性差,且更容易有菸癮,而24歲以前就當上爸爸的人,心血管健康又比35歲之後才當上爸爸的族群更差。
長期的動脈粥狀硬化,可能導致心絞痛、心肌梗塞等致命疾病。營養師老辜表示,一項研究發現,長者每天只要增加10克的青花椰菜等十字花科蔬菜,就能減少13%動脈粥狀硬化的風險,多吃5克的蔥科蔬菜如大蒜,更能降低18%風險,他建議若想護心,不妨常來盤青花椰菜炒蒜頭。
73歲的陳先生,長期患有糖尿病和高血壓,經由外院轉診到東元綜合醫院繼續急救,經神經內科蔡坤璋醫師診斷,發現病人是因為「左側內頸動脈」嚴重狹窄而導致中風,立即啟動「取栓手術」,後置放頸動脈支架,以預防再次中風,手術迅速且順利,成功搶救寶貴的生命。
糖尿病併發症相當多,沒有控制好血糖,會在無形中偷走壽命。醫師林軒任指出,長期高血糖會導致冠狀動脈疾病、腦血管疾病、腎臟病、視網膜病變等,嚴重時會危及生命。根據統計,現在確診糖尿病會減少6年壽命;如果加上心血管疾病,會減少12年;造成腎臟病變會減少16年壽命。
現代餐點豐富,但也因此養成多數人不良飲食習慣。大陸一名年僅21歲的女子,某日突然呼吸困難,休克昏迷,緊急送醫急救,進了ICU,幸運撿回一命。事後醫師詢問才得知,原來女子把飲料當水喝,才釀成這次意外。
原本能走一小時的路,現在半小時就不行了,開始腳麻腳痛?遲遲沒有改善當心是嚴重的健康問題。醫師廖子崴指出當腳部出現冰冷、麻木或疼痛、足部脈搏變弱、足部皮膚變色、傷口難癒合等症狀時,可能是「腳中風」,這是一種周邊動脈阻塞疾病,會造成下肢損傷、壞死,嚴重時會截肢或危及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