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精準篩檢的搜尋結果,共19筆
2025長庚醫學週今日(16)正式展開,舉行公共議題論壇,聚焦「癌症篩檢、健保政策優化、跨科整合照護」三大亮點,展現癌症防治成果。長庚近5年五癌篩檢陽追率全面突破9成,發生及死亡率最高的肺癌更達近100%;同時透過AI導入、11科跨科整合、發展免疫治療等,打造堅實團隊。
為緬懷創辦人王永慶先生的卓越願景,並勉勵長庚人持續追求創新與卓越,長庚醫療體系每年舉辦「長庚醫學週」,作為體系最具代表性的年度學術盛會。今年邁入第十七屆的2025長庚醫學週,於10月16日至19日在林口長庚紀念醫院盛大舉行,主題為「癌症醫學領航:創新、挑戰、卓越」。為期四天的活動吸引超過2500位國內外醫療專家、學者及青年研究者齊聚,深入探討當代醫學教育、癌症治療、實證研究與智慧醫療等前沿議題。
我國40至49歲大腸癌發生率、死亡率逐年上升,今年公費大腸癌篩檢年齡擴大到45至74歲,台大公衛學院研究指出,若從40歲開始篩檢,可降低發生率最高25%、死亡率最多39%,呼籲將大腸癌篩檢年齡提前至40歲,並依風險分級進行精準篩檢。
我國40至49歲大腸癌發生率、死亡率逐年上升,目前公費大腸癌篩檢年齡為45~74歲,台大公衛學院研究指出,若從40歲開始篩檢,可讓發生率下降21至25%、死亡率下降34至39%,呼籲將大腸癌篩檢年齡提前至40歲,並建議依風險分級採精準篩檢,避免偽陰、偽陽性問題和浪費醫療量能。
想知道自己未來罹患哪些疾病風險?好萊塢影星「雷神」克里斯·漢斯沃透過全基因檢測發現阿茲海默症高風險,立即調整生活,成為預防醫學的最佳範例。昕澄健康管理中心院長林耿億提醒,全基因檢測不是宣判宿命,而是提供個人化健康行動方案,助民眾有效延緩疾病發生,掌握終身健康。
癌症篩檢政策行之有年,實證顯示,可有效降低乳癌、大腸癌、子宮頸癌、口腔癌死亡率。國民健康署28日首度公布分析成果,曾接受乳房攝影檢查的女性,平均比未受檢者多活3.38年,而接受糞便潛血檢查者,平均餘命可延長3.10年。
癌症篩檢政策行之有年,實證顯示,可有效降低乳癌、大腸癌、子宮頸癌、口腔癌死亡率。國民健康署今天首度公布「癌症篩檢效益暨平均餘命評估分析」成果,曾接受乳房攝影檢查的女性,比沒有受檢者平均多活3.38年,而接受糞便潛血檢查者,平均餘命可延長3.10年。
亞東紀念醫院將於6月19日為患者施打新一代阿茲海默症藥物Leqembi(樂意保),成為全台首個使用該藥的醫學中心。這項突破性治療為病患帶來新選擇,也象徵台灣邁向失智症精準醫療的新時代。
隨著超高齡社會來臨,失智症人口逐漸攀升,全台約35萬人失智,其中以阿茲海默症佔約6成最多。衛福部日前核准2款針對早期阿茲海默症新藥,亞東醫院將在6月19日打下全台第一針。台灣醫界聯盟基金會呼籲,失智症應轉型為預防與早期介入,透過早期精準篩檢,讓藥物發揮最佳療效。
輝達執行長黃仁勳的AI浪潮席捲全球,生技業也掀起利用AI技術應用藥物開發和診斷/檢測的風潮,華安鎖定專利十年內到期並熱銷藥物,創造老藥新用新商機;思捷優達治療中樞神經系統新藥進入二期臨床;藥華藥則攜手美商維曙智能(VIZURO),精準篩檢血癌病患,力拚打進國際賽局。
生醫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台灣產業也正值轉型升級的關鍵時刻,生醫專家21日在「2025國鼎生醫論壇」中指出,台灣的生技產業不會成為第二個台積電,但它早已是另一座護國神山;當前最需要的不是「每所大學都設半導體學院」,而是「每個關鍵領域都能培育可用人才」。
桃園市率全國之先自2023年起,擴大針對40歲以上且設籍桃園,具有「菸品暴露」、「疾病史或家族史」、「職業暴露」及「空汙及油煙」等4大高風險族群提供免費低劑量電腦斷層肺癌篩檢,2年來共有4萬1871人完成篩檢,找出233名確診肺癌個案。市長張善政呼籲高風險族群盡速參與篩檢,早期治療避免病情惡化。
桃園市率全國之先自2023年起,擴大針對40歲以上且設籍桃園,具有「菸品暴露」、「疾病史或家族史」、「職業暴露」及「空汙及油煙」等 4 大高風險族群提供免費低劑量電腦斷層肺癌篩檢,至今已滿2年,共有4萬1871人完成篩檢,找出233名確診肺癌個案。桃園市長張善政呼籲,高風險族群踴躍參與篩檢,除有效防治肺癌還可參加抽獎活動。
隨著人口高齡化,失智症成為全球關注的重大健康議題,台灣65歲以上長者中,每10人將有1人罹患失智症,元智大學電機系教授趙燿庚領軍的AI研發中心團隊,開發出全球領先的AI 輕度認知障礙快篩工具。該技術透過非侵入式「看圖說故事」語音測試,僅需1分鐘即可透過LINE平台遠端篩檢,使用者能在家中利用手機或平板快速檢測,大幅提升早期發現率。
旺旺中時媒體集團長期關注心血管健康議題,於20日在臺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舉辦第三屆「預防醫學 心血保衛站」講座,特別邀請新光醫院心臟內科醫師羅皓允、板橋中興醫院總院長劉炳中、童綜合醫院中醫科主任洪晨昕,分享AI精準醫療、中醫保健、心血管疾病預防等,台下觀眾反應熱烈。
嘉義縣推估55歲以上肌少症及65歲以上骨質疏鬆症盛行率達25%,推估全縣55歲以上約有7萬9000人面臨骨鬆肌少危機,未來10年將有2至3萬人發生至少一次骨鬆性骨折。
台灣自2019年1月起,健保全額給付C肝病毒陽性口服抗病毒藥物,但根據彰基在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期間,從收治的519名C肝病毒陽性病人問卷調查顯示,有4成左右民眾對治療有疑慮,而其不願接受治療的前3大理由分別是無症狀、不知道治療的必要性及擔心干擾素治療副作用。
全台首創!嘉義縣獲台塑關係企業王文潮委員及長庚醫院董事長王瑞慧支持,共同捐贈2574萬元、巴士底盤及綠能儲能系統,與縣府共同成就全台首部綠能醫療專車,迎向「智慧科技‧健康嘉義」新時代,嘉義縣行動醫療3.0自2022年8月30日正式啟動至今,持續開進18鄉鎮村里,守護民眾健康。
為確保春節前民生物資供貨穩定,宜蘭縣長林姿妙3日清晨前往宜蘭縣果菜批發市場,了解市場供貨情形,並視察市場中新建置的農藥殘留質譜儀檢測設備,縣府農業處說,新設備能檢驗市面常用的200項農藥,且15到20分鐘就知道檢驗結果,能即時攔截不合格的農產品,為食安健康把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