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經濟脅迫的搜尋結果,共326筆
川普2.0執政已10個多月。「川普現象」最近出現一個動向:一方面,「川普作風,表現異常」,兩黨較量,越演越烈。美國政府已經停擺36天以上,超過歷史紀錄。亞太地區的美國盟國,對美國地區戰略的不穩定性,表現出不安。另一方面,川普在結束韓國釜山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會面後,再次提出G2,表達美國與中國的關係。
「川習會」是否有助化解美陸對抗僵局?國安局報告指出,美陸戰略互疑,安全威脅、科技競爭等結構性問題難解,且競相強化關鍵科技及原料自主能力,降低相互依賴。此外,美國關切中共在台海、南海地區軍事活動及脅迫行為,並將確保美盟在印太地區捍衛自身利益之能力,認為未來「美中地緣戰略」角力將持續升溫,不易緩解。
國安局書面報告指出,美中戰略互疑,安全威脅、科技競爭等結構性問題難解,且競相強化關鍵科技及原料自主能力,降低相互依賴。此外,美國關切中共在臺海、南海地區軍事活動及脅迫行為,並將確保美盟在印太地區捍衛自身利益之能力,判未來美中地緣戰略角力將持續升溫,不易緩解。
副總統蕭美琴日前接受外媒專訪,外媒詢問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或是一個獨立國家,蕭美琴指出,依據我國憲法,中華民國一直存在,且台灣人民已行使投票權選出自己的政府,「我們堅信台灣的主權屬於台灣人民」;蕭並強調,中華人民共和國從未統治過台灣,台灣亦非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台灣由台灣人民選擇的民主制度所治理,這點非常明確。
歐洲聯盟(EU)執行委員會主席范德賴恩25日宣布,歐盟正制定「RESourceEU」計畫,尋求與區域友邦合作,拓展歐洲產業關鍵礦物替代來源;進而反制中共管制稀土出口的脅迫行徑,維繫相關領域供應鏈安全。
中國加強稀土出口管制後,歐盟主要國家呼籲祭出反制措施。德國央行行長納格爾(Joachim Nagel)指出,歐盟必要時需採取果斷行動,包括可能的反制措施。法國總統馬克宏也說,若歐中無法就中國的稀土出口管制達成解決方案,歐盟可考慮用最強力的貿易工具對中國採取行動。
大陸日前宣布制裁韓國造船巨頭韓華海洋的5間美國子公司,稱有關企業協助及支持美國政府的301調查行動,危害中國國家主權、安全及發展利益。美國貿易代表葛里爾(Jamieson Greer)20日發表聲明,批評中國試圖脅迫在振興美國工業方面對其關鍵領域進行大規模投資的公司。
中國日前包括把韓國最大造船企業之一、韓華海洋株式會社的5間美國子公司列入反制清單。美國貿易代表葛里爾(Jamieson Greer)在聲明表示,企圖恐嚇不會阻止美國重建造船基地,也不會阻止美國對中國瞄準關鍵工業領域以佔據主導地位的行為做出適當回應。
中國大陸最新一輪稀土出口限制措施,原本意在鞏固主導地位、增加在中美貿易談判中的籌碼,卻可能反成反噬。專家指出,北京此舉或將加速全球尋求替代供應鏈的腳步,削弱自身長期以來在關鍵礦物領域的壟斷優勢。
中國的稀土政策再次點燃美中貿易戰火,美國財長貝森特拋出延長關稅休兵換稀土的構想,試圖拆彈。他暗示若中國願意調整稀土出口管制規定,美國對中國商品緩徵關稅可能延長超過三個月。貝森特同時表示,美國總統川普仍計畫本月底在韓國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
美中貿易休兵將於11月1日截止,然而日前中國縮緊稀土出口限制,美國總統川普放話屆時將加徵額外100%關稅。美國財長貝森特說,美方不必施加100%關稅,提議延長關稅休兵期換取中國暫緩稀土出口限制上路。與此同時,川普不諱言稱,美中已身處一場貿易戰中。
美國總統川普再開新戰場、揚言停止向中國採購食用油,以報復後者拒買美國黃豆行為,令市場擔憂美中貿易戰火恐進一步擴大。美國財長貝森特15日受訪時指出,美國不會因股市波動而改變對中國貿易談判立場。但他也提到,美國無意與中國脫鉤,總統川普已準備好參加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會面。
台灣近年積極尋求擴大全球貿易夥伴關係,但是成效相當有限,試圖與週邊國家簽定貿易平等協議,不是遭到拖延就是直接拒絕。顯示即使民進黨執政多年,面臨的外交困境仍然難以突破。
針對中共以毫無新意的制式反應,恣意批評總統賴清德的「國慶演說」,大陸委員會今(10)日予以嚴正駁斥,陸委會強調,賴總統於國慶談話中明確指出,臺灣面對世界變局,已更加堅定自我防衛的決心,並採取維護國家主權與確保臺灣永續繁榮的必要作為,期待中共體現大國責任,共同維護印太和平穩定。
兩年前,哈瑪斯突擊部隊越境攻擊以色列,綁架與屠殺平民,震驚全球。2023年10月7日的慘劇,被視為以色列自大屠殺以來最嚴重的猶太人集體屠殺。然而,以色列的遭遇不僅是中東悲劇,更為美國與印太安全敲響警鐘——特別是台海局勢。
對於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在中共建政76周年招待會稱,「堅決反對台獨分裂行徑」,陸委會主委邱垂正2日上午在電台節目受訪表示,對中國大陸而言,就算支持中華民國也是台獨,呼籲大陸能以對等尊嚴原則與台灣溝通對話,與我相向而行。此外,對於大陸外交部日前發表對聯大2758號決議的立場文件,陸委會2日發聲明回擊,強調中華民國有效統治台、澎、金、馬,台灣從未被中華人民共和國統治,兩岸互不隸屬是客觀事實,中華民國並未因失去聯合國席次而喪失主權國家地位。
美國退役少將蒙哥馬利(Mark Montgomery)30日參與華沙安全論壇時表示,歐洲應該佈局印太區域,不能只有俄羅斯優先的思維,他認為,中國大陸犯台方式是透過灰色地帶、網路攻擊與經濟脅迫的混合戰,進而帶來全球連鎖危機,因此他主張,北約的32國,應該聯合決議對台軍售,提前部署彈藥物資,並提升與台灣的聯合訓練。
美國總統川普與其政府官員近期加大對台壓力,要求台灣將半導體產能移往美國,確保美國國內能夠滿足一半的晶片需求。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直言,這是維護美國供應鏈安全的「必要之舉」。然而外媒直指,這項要求幾乎不可能實現。
美國智庫「印太安全研究所」(Institute for Indo-Pacific Security, IIPS)主席薛瑞福(Randy Schriver)率團訪台,外交部長林佳龍25日陪同訪團會見賴清德總統,並於26日在外交部設宴款待訪團。林佳龍表示,雙方針對印太地區安全與兩岸情勢熱烈交換意見,他也說,儘管台灣常遭受中國打壓,但將持續透過「總合外交」政策深化與邦交國及盟友們的合作。
陸委會主委邱垂正近日赴美訪問,9月12日晚間(美東12日上午10點半)在華府智庫「傳統基金會」發表演講,對台海情勢提出多項重點說法,包含大陸已成台海及亞太區域和平穩定現狀最大威脅;中共習近平政權追求擴張主義挑戰美國,並說明賴清德總統的兩岸政策致力維持台海和平穩定、符合台美共同利益,台灣戰略重要性無可取代,安全繁榮台灣是實現「讓美國再次偉大」的重要助力,強調若中國以武力併吞台灣,將引發骨牌效應,動搖區域權力平衡,直接威脅美國安全與繁榮。